北大研究员:公立大学的重修费是否属乱收费
■陆晓东
“再学习”是指学生第一次没有通过课程,第二次去学习同一门课程。在学分制下,“重考”的概念可能没有必要,因为学生需要像第一次一样,第二次根据选修课的内容支付学分学费。但是,从成本分担的角度来看,如果来自税收的财政资金分担了公立大学学生第一门课程的大部分费用,那么财政资金是否应该继续分担学生第二门课程的费用呢?应该分享多少比例?装修费用是任意的吗?在这里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个过程,讨论考试和复试的细节。
很难“弥补”程序性检查。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习效果来看,持续学习的效果要比临时攻击的效果好。在总分中考虑日常表现可以形成对日常学习的持续监控。虽然英国的牛津和剑桥没有实施学分制,但教师监督学生的日常学习,促进师生交流,这导致了很高的教育成本。实行学分制的美国学院和大学也鼓励学生通过日常考试继续学习。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牛大勇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哈佛大学的“评估和评分方法是基于课堂出勤率、2-4份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它不仅仅通过一篇期末论文来决定优点和缺点。这种评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大的压力,但在考试上压力更小,作弊的动机也更小。”
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提高普通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形成以过程考试为基础的对学生积极表达和不断学习的监督。教师可以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决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至50%甚至更高。由于平时成绩包含在总成绩中,改革将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这是推进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前后,国内高校逐渐注意到小班化研讨会的教学。讲座倾向于将知识视为确定的知识,而研讨会必须将知识视为不确定和可疑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怀疑知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小班研讨会教师和课堂讲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是不同的。前者认为知识和真理是学生获得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小班讨论课需要促进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讨论。因此,总成绩中必须包含较大比例的日常学习表现。
在实践中,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将推动小班化研讨会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重点关注课堂创新、师资培训、专项补贴等方面。2016年2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开设了“科学通史”核心课程。期末成绩=平时讨论(50分)+作业成绩(40分)+期末报告(10分)。其中,常规讨论50分包括参与讨论30分和讲课20分。这门课程分为10个小讨论班。
考试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导致学籍管理的观念转变,其中补考和复试的观念需要转变。在旧的考试模式中,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失败,可以通过另一次考试来纠正。这就是“补考”的概念。哈佛大学的“中国历史”和北京大学的“科学通史”课程的结果是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的综合评价和他们在一群人中的相对表现。失败不是一次考试的失败,而是一个学期的全面失败。如果没有相对的人群,学生就不能通过考试并得到结果。学生不能弥补考试。因此,补考、复试和期末考试的概念已经从根本上消失,只剩下重建。从高深知识的本质、小班讨论教学和大学考试的相对性来看,“补考”的概念需要被去除。
金融业为少数人承担重建成本公平吗?
重考后,学生们第二次参加了整个课程。当然,课程费用会再次发生。在公立大学,财政再次为少数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分担了大部分费用(隐性补贴)。对其他学生来说,尤其是对许多还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这两种补贴是非常不公平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应该支付重考的全部费用,并且至少在更大的比例上分担重考费用(相对于第一次学习),因此重考费用应该高于第一次学习的学分学费。如果我们不收取高额的修理费,不通过税收大比例分担少数失败学生的修理费,我们就不会奖励那些一次成功的优秀学生,但我们会悄悄地大量奖励失败学生,事实上,我们会奖励穷人,惩罚优秀学生。因为这是一种隐性补贴,不及格的学生很难意识到财政补贴的存在,他们也不会对*和纳税人感到内疚或感激。
奖励穷人和惩罚上级是财政目标吗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复习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预警,也是一个激励和警示,让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第一次学习机会。公立大学的学生应该为他们缺乏努力所造成的结果承担个人责任。“大修费”现在被明确列为任意收费,这与教育质量有着逻辑联系。
高校将停止考试模式的改革,回归“补考”,从根本上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停止“双创新”的教学改革。对高额维护费的实际禁止导致了一些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逆转。
财政部门继续给不及格的学生提供补贴。不公平的做法继续在公立高校的深处发生,财政资金继续被不合理地使用。对不及格学生的过度保护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果不允许收取复习费,一旦大学和教师有了严格的学术要求,他们就需要为不合格的学生投入成本和教师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人性的自然选择不是让学生或学校难堪,而是简单地把不合格的学生送出学校让社会消化。有文凭的毕业生很可能会失败,社会需要继续消化他们,在后期付出巨大的代价,从而造成许多隐患。
遣返费的合理目的地
除了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之外,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包括来自农村、西部和欠发达省份的学生,以及来自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也没有通过这门课程。尽管他们努力了,但由于基础差,这些学生承受着压力。
随着“农村贫困地区特殊招生计划”的扩大,学校中问题频频出现。我们的建议是设立一个“学习中心”,加强补习教育,同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二级资助。*行政人员一直担心大学收取进修课程的学费,即一些大学和教师可能使学生难以增加进修课程的收入,并在考试中出现问题。不可否认,这可能存在于一些学校。对策是学校不能支付教师学费,但应将学费收入纳入下一年的预算,或捐给学校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弱势学生。
私立学院和大学不需要支付进修课程的费用。
私立学院和大学不同于公立学院和大学,因为学生的学费全部承担课程的费用。因此,学生只需根据第一次选课或第二次选课的学分支付学费。学分的学费是相同的价格,复习费的概念不需要存在。
重建是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和考试模式改革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从全体纳税人而不是少数学生的角度,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学习和提高责任感的角度,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角度,公立高校的更新改造费用在公平和效率的视角下是合理的。高等院校可以对装修费用享有信贷和学费的定价权。财务部门不需要分担翻修费用。几个不合格的学生应该对他们缺乏认真学习负责。
在这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教育部可以在全面学分制下反思以往的政策,允许大学制定大修费用的价格,并确定大修费用收入的合理使用方向。在合理的政策框架下,高校可以加强考试模式改革,支持弱势群体学习,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与科学研究所的访问研究员,北京大学学术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日报》(2016-06-16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