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埃博拉的前车之鉴:应对寨卡热需及时发挥科研的作用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高峰期刚刚过去,美国流行的寨卡热可能成为新一轮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一些专家表示,应对这一潜在流行病的措施应该不同于应对埃博拉的措施。目前,首要任务是尽快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找到解决办法。
鉴于此前的大规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目前对寨卡热保持高度警惕,并投入资源共同解决这一潜在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寨卡病毒预计将在美洲感染多达400万人,其中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症状。
然而,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在传播途径和致死率上有很大不同:埃博拉病毒通过与患者接触传播,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死亡率很高,但寨卡热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
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两位学者最近在一篇评论中指出,处理寨卡病毒不需要动员大量医务人员,如抗击埃博拉病毒、在疫区建立多个治疗中心、追踪接触过患者的人或派遣专门小组安全处理尸体。国际社会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向公众提供适当的健康建议,同时在与寨卡病毒有关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巴西和其他受影响地区正在发生的情况,包括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和准确地诊断病毒感染,以及如何使用技术手段杀死蚊子。
科学家已经在非洲发现寨卡病毒70年了,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例如,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巴西新生儿小头症病例的增加可能与寨卡病毒有关,但科学界仍未能通过研究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乔纳森·鲍尔表示,在我们真正了解寨卡病毒在此次和之前的疫情中是如何传播的之前,“很难预测这种病毒到底会有多大影响”。
幸运的是,这一领域的全球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目前正在迅速展开。牛津大学的特鲁迪·朗教授说,来自受影响国家的国际专家和研究人员正在通过该大学的“全球健康网络”等平台共享寨卡病毒研究资源。这一国际合作帮助来自巴西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学习如何诊断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并测试潜在的治疗方法。
美国和巴西已经同意加强在寨卡疫苗研发方面的合作。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对抗该病毒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投入临床使用。因此,短期内最好的选择可能是通过杀死蚊子来减少病毒的传播。
牛津大学数学和生物学教授迈克尔·邦萨尔(Michael Bonsal)表示,在应对寨卡病毒传播的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毒载体埃及伊蚊非常重要。
传统的消灭蚊子的方法通常是无效的,所以科学研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去年,牛津昆虫技术公司利用基因技术,成功地将巴西皮拉西卡巴市城区的蚊子幼虫数量减少了82%。通过该技术培育的转基因雄蚊与目标区域的雌蚊交配后,转基因雄蚊产生的幼虫会提前死亡,最终达到灭蚊的目的。
无论是研究寨卡病毒的机制,开发相关药物,还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控制病毒载体的数量,都显示了科学研究的巨大作用。
正如郎所说,在抗击埃博拉病毒时,科研领域的反应过于缓慢,落后于医疗领域的人道主义行动。因此,在应对新的疫情时,人们有必要将科学研究放在全球应对措施的突出位置。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的机制,评估包括治疗药物和疫苗在内的预防和控制战略,从而控制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新华社伦敦1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