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安交大:给工科学子补上表达必修课

科普小知识2022-10-26 15:07:06
...

■我们的记者胡晓楠·黄宏和我们的记者韩坤

“表达与交流”听起来像是文科学生的专业课程,但在Xi交通大学,它是电信学院提供的一门普通课程。

原来,这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课程,希望学生能够清晰、科学地描述问题,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它教授写作和发表论文、专业演讲报告、电子邮件、个人简历等的规则和方法,从而为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2012年秋,该课程首次在Xi交通大学电信学院2009年硕士班进行试点。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该课程现已成为电信学院的必修课,并作为普通课程向所有学生开放。

弥补理工科培训体系的缺陷

谈到这门课程的起源,电信学院院长关晓红说,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国留学时,比较了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优缺点。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好,但由于缺乏实践,当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不足。20多年后,短缺已经完全改变。然而,沟通和表达能力的缺乏并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这反映了国内科学与工程培训体系的缺陷."他说。

关晓红表示,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提供与表达和交流相关的课程,并提供咨询服务,甚至是所有本科生的唯一必修课。相比之下,国内高等科学与工程教育体系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薄弱。

“表达和交流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各类人才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关晓红说道。

因此,电信学院领导把提高沟通能力作为改革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措施。

2011年寒假,关晓红带领学院的几位年轻教师对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中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特别是关于加强学生沟通和沟通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类型、主要内容、教学时数等各种细节。随后,在关晓红和电信学院副院长邓建国的带领下,由10多名具有外语学习经验、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年轻教师组成了课程组。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表达与交流”课程的教学大纲。据了解,这门课程是国内科技本科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程。

2014年春,“表达与交流”课程被纳入本科培养计划,并正式作为电信学院大学级选修课和电信硕士班的必修课开始实施。

2015年,该课程将同时向电信学院的所有三年级学生提供。教师人数将从5人增加到12人,课时将从40小时增加到48小时。

在关晓红的计划中,“表达与交流”课程最终应该有60课时,其中30课时为基础阅读和语言表达,由人文教师讲授,从阅读和写作开始,涵盖单词、单词、句子和文章,从逻辑和形式开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剩下的30个小时是技术写作和表达,由专业部门和大学的老师教授。它们面向科学技术的应用,侧重于科学研究中的交流和表达内容。目的是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加强科研团队合作能力。

量身定做,注重实践

“表达与交流”课程不是普通的文科普通课程。它的方向是实践。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用科技思维分析问题,亲身体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如何设置课程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呢?由于没有前辈可以借鉴,研究小组的老师们绞尽脑汁。

为了“对症下药”,解决交通大学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题组的教师将学生在日常指导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逐一分析,尽量使讲座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课题组教师孙宏斌表示,每堂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老师们多轮讨论后,在参考了很多国外相关课程论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

第二个原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表达与交流”课程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文科理论课程,而是包含了大量的实践环节,如演讲报告、论文写作等。据报道,对于一个超过100人的大班来说,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至少要经过3到4轮复习。从选题、结构到论文的具体细节,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将贯穿整个过程。

此外,老师们还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课程论文的题目没有限制,只要学生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程优秀论文的评选中,不仅有“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指点鼠标改进研究”、“二氧化钛(B)-导电聚合物储能性能研究”等专业研究,还有“中国游客卢浮宫旅游路线优化方案”、“文学院男卫生间综合优化方法”等颇具“另类”的课题。

当然,这也挑战了教师的知识。孙宏斌做了很多作业,因为一个学生选择了“戏曲的兴衰”这个主题。

目前,“表达与交流”课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分为六个部分:绪论、科技写作核心要素、写作表达方法、如何做演讲报告、实用文体写作和综合训练。

通过艰苦的训练获得真正的才能和实际的学习。

“确实有收获”和“实弹”是学生课后的共同感受。

由于“表达与交流”课程是用“真实材料”准备的,所以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放松,课后也不会闲着。他们不仅要完成阅读理解、讲课和其他课外活动,还要写阅读报告,做PPT,完成数据收集和总结,还要写专题。

该研究小组的老师范蠡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理清诸如文学研究等科研过程,形成自己的思维,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电信硕士23班的学生李昕岳对这门课程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她的研究,她逐渐改变了思维角度,从以前的“纸上谈兵”到现在试图用“数据和实际结果”来验证。“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风险决策优化”是她的论文。

然而,她对金融特别感兴趣,她是电信学院的学生,她感叹道:“我通过PPT制作、演讲、论文提交和验收,进一步深入到了我最喜欢的金融领域。”现在,她已被成功护送到Xi交通大学金河中心进行研究生学习。

"不仅是我自己,班上许多男生都变了很多。"李昕岳说,“他们不再站在讲台上,用小纸条吓得发抖,而是把他们表达的内容记在心里,让他们的表达和交流更加顺畅、更加慷慨、更加恰当。”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6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