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可院士:科学家之间直呼其名更亲切
陈
■我们的记者齐鲁
"院士头衔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也不应该有任何影响。"就像六个月前一样,中国科学院新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最近接受了《中国科学日报》“在路上”记者的采访。
这位物理海洋学家在近海、海洋和气候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重要的成就。
厄尔尼诺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信号最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年际变化。因此,了解和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大型国际研究项目的焦点。相当多的人认为厄尔尼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随机过程控制,其可预测性不高。作为厄尔尼诺研究的资深专家,陈大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都表明,目前的预测能力远未达到厄尔尼诺预测的潜在上限,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陈告诉记者,厄尔尼诺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赤道太平洋的浮标观测阵列,该阵列主要由美国人和日本人在“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国际项目期间分发。中国对此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然而,一个名为“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TPOS)的国际项目去年刚刚启动。研究人员正计划结合浮标和其他新的观测方法,重新设计并实施厄尔尼诺实时监测系统。陈有幸成为该项目科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我希望这能把我国推到国际厄尔尼诺研究的前沿,因为这项研究也是我国预防和减少灾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需求。”
除厄尔尼诺研究外,陈还带领研究小组对海洋涡旋、南海环流、黑潮变率以及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例如,他目前领导的“973”项目“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节机制研究”他们在南海北部建立了海洋观测阵列,在台风过境期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海气耦合立体观测数据。他说:「我们希望透过这项计划的实施,我们可以提高天气预报台风强度和海洋环境的能力。在气候尺度上,了解台风影响海洋环流的机制,提高台风的季节预报能力。”
对陈来说,当选院士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海洋科学是一门战略科学。这是世界强国争夺实力的前线。这也是实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愿景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家对海洋科技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我们应该为发展国家一级的海洋科学和技术提出建议,并为我国从一个海洋大国迅速有效地转变为一个海洋强国作出贡献。”
2015年新院士名单一公布,很多人就把陈改名为院士。陈说他对此“非常不习惯”。“也许是因为他在国外呆的时间太长了。我认为科学家们最好直呼彼此的名字。他们既友好又随意,也有利于交流。”
在谈到院士的责任时,陈特别提到,我国现行的科技*和科研文化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制约了科技人才和原创性成果的产出。我们要努力推进科研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科研文化的建设,在科学界形成一种氛围,使真正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1月12日)
上一篇:中国的千年古寺有哪些
下一篇:代代相传成语接龙 代字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