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冬至的讲究和历史文化
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或23日,人们将迎来冬至节气。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对它相当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的讲究和历史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冬至时节养生汤
一、当归牛肉汤
营养价值: 牛肉——性味甘、平;补脾胃、益气血,以资养气血生化之源;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当归——既补血活血,又调经止痛,为调经要药。 红枣——性昧甘,平;补脾和营,养血和药,以加强牛肉、当归之功效。合而为汤,补血调经。凡血虚诸证,或经行不畅,用之每获良效。
食材:牛肉1斤,当归1两,红枣10个。
步骤:
1.牛肉选鲜嫩者洗净,切块;当归、红枣(去核)洗净。
2. 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二至三小时,调 味供用。
二、花旗参鸽子汤
营养价值: 花旗参即西洋参,花旗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用于热病伤津耗气、阴虚内热、气阴两伤等症。花旗参甘润补气养阴,苦寒清热降火,善治气阴两虚而实火内盛者及肺肾阴虚火旺者。花旗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有改善心肌功能,抗缺血,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动脉硬化,抗缺氧,抗疲劳,促进造血,降血糖,增强免疫力及镇静等功效。
中医认为,鸽肉味咸、性平、无毒;具有滋补肝肾之作用,可以补气血,托毒排脓;可用以治疗恶疮、久病虚赢、消渴等症,常吃可使身体强健,清肺顺气,对于肾虚体弱、心神不宁、儿童成长、体力透支者均有功效。 花旗参鸽子汤可以补肝肾、益气血、生津养阴。
食材:鸽子一只,花旗参10片,料酒,盐
步骤:1.鸽子剁成块备用
2.鸽子肉放入锅中用水焯一下,在凉水中冲洗一遍。
3.鸽子肉放入汤煲中,倒入开水,以没过鸽子肉一寸为度。
4.投入花旗参,倒入两汤匙料酒,加高温盖,开档煲三至四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成。
冬至的历史文化
1、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3、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4、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的讲究
冬至,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冬至又称冬节。
按照民间习俗,一年当中最冷的“数九寒天”由此开始。
关于“数九”,广泛流传的《九九歌》是这样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冬至当天算起,以九天为一个单位,依次从“一九”数到“九九”,冬至就是“头九头”。其中,“三九”和“四九”最冷。九九八十一天过完,寒冷结束,春天就要开始了。
民间有种说法:晴冬至,烂年边。意思是冬至这天天晴的话,那么临近春节的时候,雨水就会很多。
虽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不少人都喜欢在冬至这天念叨一句:“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
在古代,冬至是个很热闹、很隆重的日子。
直到今天,我国各地还保留着一些关于冬至的习俗,比如冬至这一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
冬至,是一个与养生相关联的重要节气。冬至保养,要做好以下三点哦。
1.睡好“子午觉”
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这在养生中很重要,但要注意避免睡时着凉。冬至时期格外要重视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帮助保养神气,劳逸适度更可养肾精。
2.临睡前泡脚按摩
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按摩足底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老年人建议每天步行半小时,活动双脚。同时鞋子要舒适、保暖,性能要好。
3.喝粥调养能抗寒
早晨起来喝粥,晚餐减少进食,可以起到养胃的效果。
尤其是小米粥,对老人小孩都有补充营养、保护肠胃、强身健体的效果。在熬制小米的时候,千万别把上面漂浮着的那层粥油去掉,它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下一篇:2021冬至的习俗和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