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伦理现状调查:尊崇科研伦理不能只是说说
本报记者曹秀英
近年来,“转基因”、“金米”、“保护受试者权益”等话题引起了人们对科学家、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科研伦理中的责任和作用的关注。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伦理的认知和遵守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国科协组织了专项调查。本报将从今天开始对调查报告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那些热衷于换发型的人,请遵守道德规范.""如果我们没有道德上的准备,我们将来可能会制造怪物."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伦理”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高频词。
中国科研人员对科研伦理的认知和遵从状况如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最新调查是近年来对中国科研伦理的全面调查。
研究小组用了一年时间对北京和武汉的六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实地研究和半结构化定性访谈,并依托中国科协国家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网站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抽样调查。总共从单位收集了324份问卷,从个人收集了12,332份问卷。
“总的来说,科技工作者普遍认同科研伦理的重要性,但遵守伦理规范的意识和主动性需要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文霞参与了这项研究,他告诉《每日科学》。
许多人对科学研究伦理的范围感到困惑。
"调查表明,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伦理有着模糊而宽泛的理解。"张文霞说,超过半数的科技工作者将所有与科技相关的正面词汇都归入了科研伦理的范畴。
张文霞说,如果61.6%和54.4%的人分别认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提高创新能力”属于科研伦理和伦理范畴,但学术界一般不包括这两者。
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其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她说,这主要包括受试者的权利保护、实验动物的伦理、环境影响等方面。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文学院哲学系系主任雷瑞鹏教授也持类似观点。我们通常讨论的研究伦理是指研究伦理,即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在临床试验中如何保护人类受试者的伦理规范和实践
以“换头”为例。雷瑞鹏说,首先,它的科学标准是模糊的。“如果你在两具尸体上做实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未来临床试验的风险是巨大的。任何研究都有不确定性,因此研究的风险/收益评估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最终也是一个价值判断。充满科学不确定性的不成熟研究也是不道德的。”
近年来,除了科研诚信之外,科研伦理失范的最大案例是“金米”事件。“用电击治疗网瘾也是典型的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这项技术还不成熟。严格来说,参与治疗的人应该被称为“受试者”,而不是“病人”根据张文霞的说法。
道德优先还是成就追求?这是一个问题。
调查显示,科学家普遍认同科学研究伦理的重要性。9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如果忽视科学研究伦理,科学研究可能会误入歧途。”
有趣的是,在尊重科研伦理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承认我国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普遍不高,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时有发生。
2013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项目资助的一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研究人员认为我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科研伦理问题,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认为存在更多的伦理问题。
此外,近9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但很少有人全面践行科研伦理。只有不到1/4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他们会始终“在项目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考虑研究中涉及的研究伦理”。大约1/4到一半的人会继续促进科学研究活动,而不考虑潜在的风险。
雷瑞鹏对此感触更深。“外国专家经常在国际会议上质疑中国的科研伦理,而‘换头’、‘干细胞疗法’和‘魏则西事件’等外国影响确实不太好。”
临床研究人员最了解伦理规范。
我国科技工作者主要关注科研伦理道德方面的科研诚信问题,但对其他科研伦理和规范知之甚少。数据显示,78%的人知道科研诚信的概念,而只有5%的人认为他们比科研诚信更了解科研伦理。
临床研究者对科研伦理有最高的理解。"拥有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实验机构的医院有伦理委员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物临床实验室主任李海燕告诉《科学日报》。
临床研究人员都知道伦理审查的程序,因为临床研究只有在通过伦理审查并获得伦理认可后才能进行李海燕说,伦理审查的重点是保护受试者的权益,“有不少临床研究因为不能保护受试者的权益或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而没有获得伦理批准”(北京,1月18日,《科技日报》)
上一篇:全球气温连续14个月创新高
下一篇:吴商浩诗词赏析 吴商浩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