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多方发力 惠及癌症患者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王斌、田)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50多万例,死亡200多万例...面对“健康杀手”癌症,人们期望患者使用药物并能够治疗疾病。国家卫生委员会等有关部门通过推动新药研发、保证仿制药的供应和使用、规范诊疗行为等方式,全面加快开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抗癌“好药”。
长期以来,抗癌药物,特别是靶向抗癌专利药物和原创研究药物,研发周期长,投资大,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限,使癌症成为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痛苦”。
为了使挽救生命的“好药”更快惠及患者,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和使用政策的意见》,提出要推进仿制药研发,提高仿制药质量和疗效,完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安全、经济、有效的仿制药在解决药品使用的紧迫性和困难性的同时,构建了科学、系统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创新与模仿并重是一种强有力的制度安排,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升级。”北京大学药物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石鲁文指出,改善仿制药的供应和使用不仅能鼓励制药行业再次创新,还能促进解决罕见疾病、重大传染病和癌症等药物引发的民生“担忧”。
为了减少药品价格的“虚火”,保证药品的供应,我国公立医院从2015年开始实行药品分类采购。其中,一些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建立了公开、透明、多方价格谈判机制。专家表示,对于抗癌专利药等垄断药品,这一机制有助于纠正药品价格形成中的市场“失灵”,实现企业、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平衡。
为了确保诊断和治疗的质量和安全,并让病人在其“账单”上节省“实实在在的钱”,卫生部提倡对癌症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准确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及时修订相关疾病诊疗标准,建立和完善肿瘤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并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下一步将是继续促进抗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实施药剂师的处方审查和用药指导。国家卫生委员会医疗管理局和医院管理局的负责人焦亚辉说。
打破靶向抗癌药物“天价”的“困境”,释放原创研究药物创新的“源头活水”,是减少对进口抗癌药物依赖、提高药物可及性的根本措施。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8年卫生等部门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项目。到目前为止,包括抗癌药物在内的一大批专项支持品种获得了新药证书,8种抗癌药物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区,随着创新产品的增多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患者最终将有更好的机会使用高质量和低价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
有关官员表示,一些品种的新药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在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阿替尼,其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并不低于国外药物。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定价策略大大降低了进口同类药物的价格,提高了患者的用药负担能力。新药项目还改造了200多种临床需要的品种,涉及80多种国家基本药物。正在采取关键步骤提高药品质量。
上一篇:何光远的诗词 何光远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