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与专家对话谈恢复高考:四十年,多少人生在改变

科普小知识2022-10-27 18:11:41
...

主持人:

本报记者赵

对话嘉宾:

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会长曲振源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于莉红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从1977年到2017年,数亿学生通过40年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恢复高考对提高国家人力资源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日前,记者与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会长曲振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海峰、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于莉红进行了座谈,探讨了40年来高考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政策节点,回顾了高考改革和完善的步伐及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恢复高考,合并招生,扩大高校招生,“3+x”...招生制度的改革正在深化。

记者:你认为高考恢复40年来最重要的政策节点是什么?

曲振源:不用说,首先要提到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是教育部门纠正错误的起点。此后,正常的教育秩序得以重建。此后,中国改革开放后,于1985年5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发布了《**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显然,教育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家质量,增加人才数量,培养优秀人才。同样明显的是,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起点和突破点,也是改变计划制度对大学控制过多的局面的起点和突破点。此后,从1994年到1998年,学费制度进行了改革。高等教育不再被视为完全免费的教育,但一种新的成本分担机制已经形成。此后,1999年招生人数有所增加。从那以后,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从精英到大众。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达到大众教育的门槛。现在我们预计,到2020年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并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世纪之交,在高等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阶段,我们也引入了网上录取等多项改革。本世纪初以来,高校扩大了“自主招生”,严厉打击高科技作弊,不断推进“阳光招生”,实施了有利于贫困地区和农村的招生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义重大。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深入,朝着公平和科学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刘海峰:在过去的40年里,高考制度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改革。除了1977年最重要的恢复高考之外,我还要特别提到,1994年,直属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率先试行了“统一招生制度”。所有候选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被录取,所有新生都获得了上学的报酬。以自费学生为主要管理计划的国家任务计划和委员会培训并存的“双轨制”不再实施。这项措施彻底改变了国家统一的原有模式。在那之前,上大学是免费的。所有被大学录取的人都是“准*”,或“铁饭碗”,甚至“金饭碗”。改革后,大学生需要选择自己的工作。大学生似乎失去了他们的“保障”,但事实上它给学生带来了很多选择的*。还有1999年的大学扩招和“3+X”改革。语文、数学和英语是必修课。x选自政治、化学、物理、生物和历史等科目。在探索之初,每个省都有不同的“x”选择。改革后,“3+综合/综合”模式被广泛采用。此后,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全面系统的高考制度的顶层设计。

于莉红:恢复高考后,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改革阶段:1977年至1984年,恢复重建阶段;1985-1998年改革探索阶段;1999年至2013年的重大改革阶段,尤其是世纪之交;2014年以来的全面改革阶段。其中,1985年5月27日发布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具有分水岭意义。明确了高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直接起点,突破了高度计划*的束缚。世纪之交,重大改革采取了许多措施并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改革“3+X”科目设置,探索一年两次的考试,增设春季高考,实现计算机在线录取。网上录取是高校招生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为实施平行志愿、一档多票、确保公平公正招生提供了技术基础。

为学校选择教材,为国家教育人民,维护公平,改变命运...制度的变化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记者:你如何评价40年来高考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积极意义?

曲振源: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它满足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它是我国人力资本建设的主要来源。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这种氛围在这个国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许多系统的变化也反映了概念的变化和进步。例如,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到了6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的限制也被取消。这些背后是意识形态的变化。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年龄和婚姻限制的取消反映了对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尊重。这是思想进步的体现。

刘海峰:在过去的40年里,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经从少数人的机会扩大到绝大多数适龄青年能够享有的权利。大学入学考试的录取率从1977年的4.8%到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省份的录取率增长了近20倍。从考试的难度来看,在恢复高考之初,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满足区分人才的需要。然而,今天高考的难度和那时不一样。这表明,高考具有通过考试促进学习的功能,全国的文化教育水平能够迅速恢复和提高。另外,在过去的40年里,以考生为基础、以人为本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包括考试时间、年龄、标准化考场、维护考场秩序等。,所有这些都更加人性化。如果高考制度本身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公平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原则保持不变,这是高考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照顾弱势群体、避免高分落榜的制度设计是基于公平。高考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它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它还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任务。

于莉红:恢复高考首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同时也让无数的年轻人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人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考也是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为无数年轻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生活提供了可能。

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公平与科学选拔人才的统一。

记者:你对未来高考制度的改进有什么期望?

曲振源:人们通常认为高考只是一个教育问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可以说,高考是教育与社会的接口,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接口。有许多与高考相关的有趣科目。应对高考改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核心问题是促进公平与科学选拔人才的统一。高校不应只从公平的角度考虑人才的选拔,社会也不应只从公平的角度考虑人才的选拔。在选拔人才时,要尊重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特别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特别强调要运用现代治理思想做好高校招生工作,尊重和协调*和地方*、高校、社会、考生家长等方面的利益。高考改革也应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未来,对优秀大学的竞争将是激烈的,但普通大学的竞争压力应该得到缓解,招生制度和其他更灵活的制度应该逐步实施。

刘海峰:未来的高考制度正朝着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方向发展。随着诚信体系的逐步建立,录取将不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而是建立在综合评价和多次录取的基础上。我特别想告诉年轻人,恢复高考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它,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高考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难得机会,应该珍惜。

于莉红:今年是“新高考”后的第一次高中毕业生高考。明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地将进一步试验,并在实践中稳步推进。试点后应进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调整措施,以避免走弯路,顺利推进。对于高水平大学来说,我们应该在构建丰富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的同时,坚持追求公平和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