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访2017年维加奖得主姚檀栋:立足“第三极”,破解气候变化之谜

科普小知识2022-10-28 09:35:04
...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专访2017年织女星奖得主姚坦东:基于“世界屋脊”破解气候变化之谜

新华社记者董锐锋

太平洋的风不能到达青藏高原,但是青藏高原的冰冻圈变化可以决定风吹向哪里。

“青藏高原冰川和积雪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度,并决定中国东部的旱涝。”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坦东说。

鉴于其对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的贡献,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计划将2017年织女星奖授予姚丹东。这是亚洲学者首次获得这一荣誉,被称为“诺贝尔地理奖”。

获奖是一种集体效应。中国的“世界屋脊”环境研究在第一个广场。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西有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东有横断山脉,北有昆仑山和祁连山,南有喜马拉雅山——科学家称之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多米,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

“这是亚洲的水塔,可以说是我国及其邻国的‘环境驱动源’。”姚坦东从事高原科学研究已近40年:“虽然地球上密度和数量最高的人口依赖于‘世界屋脊’的环境,但对‘世界屋脊’的研究仍少于南北两极。”

织女星奖的设立源于对北极研究的重视。该奖项后来扩展到南极研究,并逐渐涵盖了地球科学的许多领域。近年来,世界屋脊的研究逐渐进入评奖委员会的视野。

姚坦东说,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率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总的来说,我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

“这一奖项表明,国际同行认可中国研究人员在‘世界屋脊’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国际关注程度的提高,所以当奖项到来时,他们会想到中国科学家候选人。”姚坦东说:“这是群体效应的结果。”

影响青藏高原20亿人口的冰冻圈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屋脊”的冰川孕育了亚洲的几条主要河流。每年有多少冰川融化直接影响到下游十几个国家的20多亿人口。

“超过80%的冰川正在消退,”姚坦东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冻圈正在发生着超出人们预期的重大变化。

“一个典型的迹象是,去年7月和9月连续发生了两次冰崩。塌陷面积大,影响严重,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姚坦东说,他通过钻探冰芯,即来自高海拔冰川的冰样本,分析了冰川中包含的各种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例如,通过分析冰芯,可以发现在过去的1000年中,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在增加,因此可以建立相关的监测模型。

“气象数据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更早以前对气候变化的理解依赖于其他替代性气候变化数据。”姚坦东说,冰芯最准确地记录了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只有掌握了过去的规律,我们才能预测未来”。

聚焦“世界屋脊”的暴雪呼号也能产生巨大的效果

在姚坦东之前,一些美国顶尖地理学家因对北极和南极以及“世界屋脊”的研究而获得了织女星奖。

姚坦东说,美国科学家视野非常开阔,同时他们不断关注“世界屋脊”。“我经常这样描述它,‘世界屋脊’是一个丰富的矿。其他人偶尔会来挖掘它。他们可能比我挖得更好,很快他们挖了一个大的。但我每天都在这里挖,最后我挖得最多。”

钻冰芯的过程既困难又危险。跟随着姚坦东的学生曾经这样描述:上山的每一步,他们都会看到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受害者的名字和他们生命“冻结”的日期。在暴风雨中,没有人知道脚下是否有致命的裂缝。

2015年,姚丹东和其他科学家再次踏上青藏高原的顾莉雅冰川,钻取冰芯。即使冰裂缝在6700米处爆发,他们仍然钻了一个308米长的可渗透冰芯,符合研究标准。

得知自己获奖后,姚坦东并没有特别在意。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要培养宽广的科学视野,这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欧美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很强的实力,所以他们可以不断地“冒险”科技创新。

“总的来说,我们对‘世界屋脊’的*研究成果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要全面提高研究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姚坦东说道。

阅读更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坦东院士获织女星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