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回应“向《科学》花钱买版”
这期《科学》杂志的封面印有“北方中药赞助”字样
文章“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发表在本期特刊的第13页。
最近,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传“花钱买版”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昨天,《北方医学》杂志社长和《科学》杂志国际合作、运作和出版部副主任吴若丽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方医学》杂志确实赞助了一期《科学》杂志的传统医学专刊,其中有的一篇文章,但徐文章的发表与赞助与否无关。来自北京的记者证实,这篇文章没有经过该杂志编辑委员会的评估,但通过了“同行评议”。"
起源
这位北方中医的总裁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时被指责为“花钱买版”。
最近,一份美国杂志《科学》出版了一期《中医专刊》的消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许多人认为这是世界*学术界对中医药的认可,但也有人质疑所谓特刊只是一份牺牲赞助商利益的广告手册,与专业学术论文无关。
根据《科学》杂志的官方网页,本期特刊的主题是传统医学。本期《中医》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期。世界各地将会有传统医学的后续介绍。然而,这一系列被明确标记为由海关出版办公室赞助的增刊。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特别声明,说这些为编辑和出版而赞助的特别内容没有经过《科学》编辑部的同行评审。为此,《北青日报》的记者已经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科学》编辑部进行了核实。
调查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校长论文在哪里?它既不是广告,也不是正规出版物。
《北京日报》的记者注意到,这期关于传统医学的特刊发表在12月19日的《科学》杂志的主刊上,页码是SS25。除了徐安龙的文章,同时发表的还有其他作者的7篇文章。
昨天,徐安龙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篇文章发表在《科学》杂志第13页,与‘购买广告’完全不同。广告页面没有页码。剑桥大学药理学教授、本期特刊编辑委员会成员之一范太平向《北青报》记者证实,徐安龙的文章是范太平为本期《传统医学》撰写的。页码上标记的“S”代表“特殊问题”,即特殊问题。
北方中医在科学上是“付费编辑”吗?
学校给了科学杂志一定的赞助费。
由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赞助了本期特刊,其中还刊登了华北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的文章,徐因“花钱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而受到质疑。
据《科学》杂志国际合作、运营和出版部副主任吴若瑞介绍,对于传言中的"花钱买版",作者几乎要为所有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的版次付费。然而,《科学》杂志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不收取作者的编辑费。只有当商品有彩色图片时,才会根据印刷厂的要求对彩色图片收费。特刊本身不收费作者。科学将邀请该行业的*组织赞助,一些组织将自愿申请赞助。
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解释,他们确实收到了美国《科学》杂志关于这一有争议的传统医学特刊的赞助邀请。作为中医药领域的*组织,学校最终决定接受邀请,并提供了一定的赞助。“起初我对此并不确定,我的内心一直非常矛盾,但后来,通过总统办公室会议的集体决定,我同意这是一件好事。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中医学院,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承担起在最好的国际学术期刊上为中医提供学术舞台的责任。”徐安龙说。
这篇文章有权威性吗?不是由杂志的编辑委员会评估,而是邀请同行评审。
《北青日报》记者注意到,本期专刊的版和等8篇学术文章的首页均标有“这些内容未经本刊编辑部评估”,这使业内不少人对本期专刊和徐文章的权威性提出质疑。
对此,徐安龙表示,由于科学界没有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他们无法自行组织评审,因此委托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专家委员会,对文章进行“同行评审”。
据徐安龙介绍,《疾病——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一文来源于他今年早些时候在南京出席中医药学术会议时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专家和《科学》杂志的关注。根据《科学》杂志的编辑流程,编辑确定文章符合出版要求后,将在团队内安排一名该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同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小组的意见向编辑提供是否出版的意见。
然而,目前中医科学领域还没有专家,因此剑桥大学药理学系的范太平教授被任命为核心专家。范太平告诉《北青报》记者,“同行评议”小组由六名专家组成。为了确保评审小组的公正性,两名外国专家被专门挑选出来一起进行评审。
“事实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修改了文章五次,包括标题两次。徐安龙说,“不是每一篇提交的文章都可以发表。我被选中是因为我刚刚在谈论中医和现代科技的融合。此外,并不是每期都是关于中医的,以后的合作可能会集中在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上。"
吴若丽告诉《北青报》记者,编辑团队或作者可以选择这类无法同行评议的文章,是以增刊形式还是以特刊形式与本期杂志一起发表。他们选择把这个特刊放在本期,但是它没有被《科学》杂志评论,所以他们不得不做特殊标记,以区别于本期的其他评论文章。
对话
“赞助与发表文章无关”
采访者:吴若瑞,科学杂志国际合作、运营和出版部副主任
《北青日报》:据说这期中医专刊只是《科学》的一个广告小册子,或者叫“商业增刊”,是《科学》广告部提供的一个商业定制,刊登客户的独家内容。
吴若丽:首先,《科学》没有所谓的广告部或“商业增刊”。除了本期,我们还有定制出版物,包括特刊、增刊、海报、已发表论文集和在线论坛。这确实是一期关于传统医学的特刊,它发表在12月19日的本期《科学》上,而不是一则广告。这期特刊是由一个历时三年的特别编辑小组编辑的。没有广告需要三年时间来编辑。
《北京日报》:既然它是本期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放在《科学》杂志网站的“小册子”类别下,为读者提供免费阅读和下载?
吴若丽:学术杂志有两种获取方式:付费订阅和免费开放获取。《科学》的主要期刊必须付费,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特刊可以免费阅读。我们将特刊、增刊和其他可以免费阅读的内容放在这个类别下,但这个特刊不是小册子。我们在网上看不到它,当我们看到纸质杂志时,我们知道它与小册子完全不同。
《北京日报》:本期特刊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吗?
吴若丽:本期《传统医学》将在三家有众多赞助商的期刊上发表。除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12月19日在本期封面上声明的外,澳门科技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这些赞助商将在今后两期的封面上反映出来。科学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没有这么大的预算,需要一个赞助商来承担印刷和发行的费用。赞助商可以自愿或自己来找我们。但是,我们也有赞助商的标准,赞助商必须是相关领域的最高权威。仅仅给钱是不够的。这是公益赞助,不是利益交换,也不是所谓的“商业赞助”。
《北京日报》:特刊的封面上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赞助的。内页还刊登了一篇由北方中医总裁撰写的文章。因此,有人怀疑北方中医“花钱买版”是为了宣传自己。
吴若瑞:北京中医药大学确实支付了赞助。中医药大学和浸会大学赞助了这期特刊的出版和发行。他们没有花钱为自己的文章购买版面,而是在国际上推广中医。徐安龙总统在本期特刊上只有一篇文章。他的文章能否发表与它是否得到赞助无关。
《北京日报》:特刊可以发表什么样的文章?
吴若丽:不方便发表论文或不以论文为载体的内容,可以以专刊或增刊的形式体现。或者看作者自己的需要,有些更愿意以特刊或增刊的形式出版。特刊中的这些文章不能以文章发表的形式来判断。它们更类似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宣传。
《北京日报》:与本期报纸相比,本期特刊的权威性会不会被削弱?
吴若丽:没有人有更高的权威。也不仅仅是论文科学。科学还包括科学技术的推广、科普宣传等。例如,我们之所以没有在《中医专刊》中开展同行评议,是因为世界上没有这一领域的专家对论文进行同行评议,西方国家也没有这一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文没有科学价值。
文/本报记者董杨(原题:北方中医药应对《科学》付费版,称与学术论文的赞助和发表无关的文章未经杂志编委会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