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论坛第二期举办
4月9日,第二阶段前沿科技论坛以在线讨论的形式举行。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新引擎”,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腾讯科技协会、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与《中国科学报》联合主办。
新皇冠肺炎爆发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疫情监测与分析、人员与物资控制、医疗救治、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流行病预防和控制方面表现良好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流行病后的全球经济复苏提供科学和技术处方吗?
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终身院士蔡自兴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策略: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和地位,人工智能的新基础设施是一项强国工程,人工智能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中美人工智能的合作与竞争。
蔡自兴指出,人工智能在稳定投资、促进消费、帮助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势头、创造新的智能经济形式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推动5G基站、超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科技终端领域的建设,也将为许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奠定基础。
“新基础设施”的加速给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蔡自兴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山石光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包括三个层次的硬件、软件和智能,但现有的人工智能方法不足以支持人工智能能力的不断升级。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方面与美国和欧洲差距不大,但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不可低估。
“除了对基本算法的长期投资,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基本智能系统的研究。过去,硬件中有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将来,需要建立人工智能算法中心、知识中心甚至国家知识中心。”山下说。
在评论的互动部分,许多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指出,在疫情期间表现良好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非接触式自动测温、疫情跟踪、诊断调查中计算机与居民之间的自动问答等,过去大多是数据积累较多的应用场景,而由于缺乏足够的标记数据,对传播和扩散路径的检测以及对病毒来源的追踪效果较差。他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高度重视“软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共享的人工智能培训平台、基础数据平台和软硬工具链;第二是区分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智能应用的两个不同目标和任务,强调应用和工业发展中的技术集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桥表示,有必要更多地把握人工智能应用的界限,加强人工智能治理,防止滥用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法律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存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国家应该统一部署一些大型人工智能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与会专家还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与工业应用相结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彭表示:“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智能地升级改造中低端传统产业,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学习中心主任黄强调,人工智能也应该从应用走向应用。目前,许多行业还没有准备好深入学习所需的数据。此时,应该在算法上开发新的方法,例如迁移学习和自我学习,并且应该积累经验以与行业中的新知识相结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秀泉认为,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如公共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开放平台和知识中心的建设,除了有助于技术落地和加速技术突破之外,还应在促进不同群体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条件,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智能基础设施,实现向包容性和共享性发展的智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