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桃花水母 专家称其极具科研价值
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记者来到虎峪水库,水库的水面有些浑浊,虎峪自然风景区旅游服务公司副总经理蒋灵芝告诉记者,这都是前天的一场大雨给闹的。
负责看船卖票的李艳英介绍,“水里这种小东西从1991年就有过,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儿。”
李艳英从1988年就开始在这里看船卖票。她告诉记者,这些水母在1991年时并不多,就是在水库边那么一点儿。后来,就渐渐地多起来了。今年不如去年多,去年多的时候,这水库的水面上密密麻麻一片。
起初,她认为,这只是水库旁边山上的柳树和杨树飘下来的柳絮和杨树毛,所以,当时并没有在意。有时,划船的时候也顺便捞上来看一下,发现这东西黏糊糊的还能动。她觉得挺恶心的随手就扔回了水库里。她说:“这东西每年的5月份开始出现,到7月中旬就渐渐地变少了。一般只在连续的阴天时它们才游到水面,而且,水还要特别清澈才行。”
昨天下午,记者在虎峪村村民何建华家里见到了这些水母。记者看到,水母大约有十来只,呈圆形,大的有五分硬币大小,小的像纽扣一样,通体透明,身体周边长满了触角。最引人注意的是,水母身体中间长着五个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水母在游动时,靠身体一伸一缩前进。何建华告诉记者,7月14日上午,他和朋友刘辉在虎峪水库钓鱼时,发现水面有几个白色的东西在游动,在好奇之余,他们用长棍和小罐捞上了这几只水母。
这些水母究竟是否就是桃花水母,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开会的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聂品博士,他目前正在对桃花水母进行专项研究。
聂品博士判断,出现在虎峪水库的这种淡水水母确是桃花水母。
聂品博士认为桃花水母的真正价值在于科学研究方面。
聂博士称,水母实际上是水螅体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水母,在生物学上叫“世代交替”。水螅从无性繁殖,到水母的有性繁殖,再回到水螅无性繁殖的一个循环过程,这个生殖过程极具研究价值。
-背景
桃花水母:其扇径仅10毫米左右,其身如伞,晶莹透明,柔软如绸,宛如一朵朵飘落水中的桃花。
专家介绍,桃花水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低等级的无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桃花水母身体仅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一腔,为食物消化吸收之处,相当于其它动物的肠。
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水中不能有毒害物质,水温也不得高于35摄氏度。其体态晶莹透明,姿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桃花鱼”,非常适合观赏。目前我国仅湖北、四川、河南、重庆、江苏先后发现活体桃花水母。江西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南昌青山湖曾经发现过,而后鲜有耳闻。
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桃花水母已濒临灭绝。迄今世界上发现11种淡水水母,我国有9种,而桃花水母只在我国有零星发现。
桃花水母是否珍贵
有媒体介绍:桃花水母栖息于淡水中,被我国列入濒危动物红色名录,故极其珍贵。
但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聂品博士认为,它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是“水中大熊猫”、“世界极危生物”。因为,“极危生物”是指那些分布有限,且数量极少的物种。而桃花水母,目前在我国的四川、山东、湖北、福建、贵州、浙江、江西、江苏等地的19个地点,都采到了桃花水母的样品,现在北京也出现了桃花水母,所以它不能被称之为“极危生物”。至于它被列入《中国红色名录》,聂博士称,他现在还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