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在中国一年吸金最少7.6亿!警惕“开放获取”变圈钱游戏

科普小知识2022-10-30 13:58:30
...

快速了解要点

●在开放获取的出版概念进入该国之后,公众舆论几乎以压倒性优势积极传播。试图通过“开放获取”来实现“学术共享”实际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

●2016年,PLOS一号发表了23,819篇文章,每篇价值1,495美元。一年收取的“物品处理费”超过3560万美元。显然,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超出了我们对网上论文出版成本的常识。

●事实上,期刊和研究人员都知道这些期刊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声誉。谁能真正花大量时间仔细阅读这些劣质文件,免费的意义何在?

●2017年,中国作者共发表公开发表论文69051篇。我们非常保守地估计,2017年中国作者对开放存取期刊的总贡献下限约为7.6亿元人民币。

●开放获取期刊商业模式产生的利润是以严重破坏科学的学术生态为代价的。中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没有商业属性,因此它们应该诚实地保证论文质量,维护学术声誉。

近年来,开放存取期刊越来越受欢迎。就连传统的上帝杂志《自然》最近也宣布将加入开放存取计划。

看看中国,期刊业也在轰轰烈烈地拥抱这场运动。

开放存取真的如此甜蜜吗?它能用来实现“学术共享”吗?开放存取背后隐藏的骗局是什么?

基于多年对国际期刊的实证研究,我将通过本文逐一回答。

用开放存取实现“学术共享”?这只是乌托邦式的想象

作为一个特殊术语,“开放获取”最早出现在2002年2月由开放社会研究所发布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中。

此后,2003年6月的《贝塞斯达开放获取宣言》和同年10月的《科学和人文知识开放获取柏林宣言》进一步完善和确认了这一点。

开放存取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一场“出版革命”。因为这种新的出版模式可以突破传统订阅期刊发表文章的“成本门槛”和“使用门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和个人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读论文,节省大量订阅费。

出版不受篇幅和篇幅的限制,作者享有更大的表达*。

开放存取具有很高的评审效率,可以大大缩短出版周期。

开放存取期刊比传统订阅期刊更容易发表论文;

结果可以在网上*分享,读者也很容易获得,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可见性和使用范围。

不可否认的是,当“开放存取”诞生时,一些科学家可能对它怀有良好的意图。例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利夫的第一任主编兰迪·谢克曼曾在《卫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传统订阅期刊的弊端。

他将主要期刊《自然》、《科学》和《细胞》称为“奢侈杂志”。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这些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往往把文章的发表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类似于高端品牌设计师使用饥饿营销方法,通过生产有限的产品来维持自己的品牌形象,”他说。

与此同时,这些杂志还涉及了太多科学以外的东西——出版商的兴趣、研究人员的荣誉和基金申请等。“歪曲科学过程,鼓励研究人员进行一些花哨的研究,而忽略真正重要的研究工作。”

谢克曼声称“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阅读的开放杂志可以弥补奢侈杂志的缺陷”,甚至说他的研究小组将来不会为三大杂志投稿。

有趣的是,后来的故事证明,谢克曼的“最佳决策”只是夸大了他担任主编的开放存取期刊《电子生活》。

在开放获取的出版理念进入这个国家后,公众舆论几乎压倒性地积极传播。然而,许多人听他们的话,但不看他们的行动。他们听一个,但不问另一个。

试图通过“开放获取”来实现“学术共享”实际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

"科学家送论文到死259美元!"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通常状态是什么?

《PLOS一号》是开放获取期刊中最具代表性的出版物。它在2014年发表了超过30,000篇论文,在2016年下降到超过23,000篇。

这个数字的概念是什么?《自然》周刊每年发表大约200篇学术论文,而《PLOS一号》是它的100多倍!

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数字,是因为开放存取期刊没有纸质期刊,电子版的长度也是无限的。在开放存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通常为1000篇,其中许多期刊的稿件招聘率高达80%。

最重要的是,尽管开放存取被称为免费共享,但作者必须为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付费,这被称为“论文处理费”。它只是将订户之前支付的费用转移给作者。

2016年,《PLOS一号》发表了23,819篇文章,每篇价值1,495美元。一年收取的“物品处理费”超过3560万美元。

显然,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超出了我们对网上论文出版成本的常识。

事实上,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成本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根据《自然》杂志的文章,只有少数出版机构愿意透露一点信息。

“开放获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业务。此外,它还带来了各种赤裸裸的营销方式,让人瞠目结舌。

例如,前面提到的eLife精明地采用了先免费后收费的策略,每份报纸收费2500美元。

最极端的情况来自皮尔杰。

2012年,它向作者提供了三种会员费:初级会员支付99美元,每年可以发行一篇论文;升级后的会员是169美元,每年可以发表2篇论文。研究人员的工资是259美元,可以无限期地发表文章。如果一篇文章有多个作者,所有作者都需要购买会员资格才能享受套餐折扣。

作为回应,《科学》杂志用了一个讽刺性的标题来报道这一事件——“259美元让科学家们去死”!

后来,皮尔杰的出版规则略有改变。一篇论文的处理成本是1095美元,而一份姊妹刊物《皮尔杰计算机科学》的处理成本是895美元。

会员制度保持不变,取消了“无限期张贴”的规定。初级版、升级版和增强版的价格分别增加到399美元、449美元和499美元,相当于一年内可以发表的论文数量。

用商业逻辑取代学术逻辑

开放获取期刊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0种,加上几乎无限数量的出版物,它们贡献了大量可以免费阅读的论文。

然而,它当年宣扬的理想已经消失了。

首先,开放获取期刊并不能节省学术共享的总社会成本。

此外,随着这种商业模式的扩展,过去前端支付的成本远远超过后端支付的成本。

第二,无限的空间通常意味着极其宽松的评论。

这也是近年来开放获取期刊中许多虚假论文和伪造同行评审的根本原因。

年轻的一年里有成千上万的论文。如果每篇论文平均需要2-3个同行评审意见,编辑部根本无法承受严格评审的压力。

结果,一些作者浑水摸鱼,捏造了被推荐审稿人的姓名、身份和电子邮件地址,从而伪造了审稿人的意见。

事实上,期刊和研究人员都知道论文的质量和这类期刊的学术声誉。谁能真正花大量时间仔细阅读这些劣质文件,免费的意义何在?

第三,如果第二条成立,那么所谓的开放获取的学术共享和同行交流的目标就不能成立。

从反抗到拥抱

当“开放存取”第一次被提出时,传统出版巨头害怕他们的财政资源会被这些期刊切断。因此,他们还专门寻求专家建议并提供解决方案。

然而,这些巨人很快意识到“危机”只是一个“机会”。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在这个商业游戏中真正掌握了核心筹码。

所有开放存取期刊中有一半不对发表论文收费,那么什么样的期刊可以收费呢?

这取决于影响因素。

我们从统计研究中发现,任何能够进入SCI索引并参与JCR报告影响因素排名的开放获取期刊每年都要收费。此外,费用的多少与影响因子的值直接相关,即“每个影响因子一美分”

因此,这些*期刊具有独特的优势。

当然,这些*杂志都非常清楚,利用影响因素赚钱是不体面的。因此,他们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一方面,确保当前期刊的“纯血液”不会被低端开放获取论文“污染”,另一方面,运行开放获取子期刊。

自2010年以来,《自然》、《科学》、《细胞》和《柳叶刀》相继建立了各种开放获取的子期刊。

由《自然》创办的《自然通讯》、《科学报告》和《科学数据》在2016年将分别收取每篇文章5200美元、1760美元和1675美元的费用。

Cell创办的Cell Reports,每篇文章收费5000美元。《柳叶刀》还创办了《柳叶刀全球健康》,每篇文章收费5000美元。

2014年,当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发布开放存取期刊《科学进步》(Science Advances)时,它非常清楚地解释了创办新期刊的原因:科学和AAAS下的其他期刊将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它们不提供冗余的出版渠道(出版物利用率仅为6%)。

提交给《科学》及其姊妹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和《科学信号》的文章在被拒绝后会自动转交给科学顾问,不再进行同行评审,期刊也接受其他新文章。

这些“长袖”*神圣杂志利用主杂志的光环效应来“吸收”文章,以防止水流出国外。他们是真正的大赢家。

也有一些传统期刊遵循“混合期刊”的路径——提供出版开放存取论文的选择,同时保持传统的提交方式。

它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模式,在前进的过程中可以被攻击和防御,所以目前它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非常迅速和流行的期刊出版模式。

久负盛名的综合性科学杂志《PNAS》于2004年正式转型为混合杂志《PNAS》,2017年的出版成本为每篇1,450美元。

抓住中国的科研经费

开放获取可以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因为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需要发表研究论文。然而,它们的出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8种有代表性的开放存取期刊作为统计分析对象。其中包括长期以来在开放获取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的PLOS一号,以及后来的《科学报告》,还有已经被除名的《肿瘤生物学》。

在中国一年吸金最少7.6亿!警惕“开放获取”变圈钱游戏

从中国作者在这八种期刊发表的文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开放存取期刊仅仅是为中国作者量身定制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前7种开放获取期刊就从中国作者的口袋里赚了6000万美元(超过3.8亿人民币)。

根据SCI数据库,2017年中国作者共发表了69051篇开放存取论文。我们非常保守地估计,2017年中国作者向开放存取期刊投稿的总成本下限约为7.6亿元人民币(大部分论文处理成本不由作者自己支付,大量成本由科研基金报销)。

中国科技期刊不要卷入这场浑水

长期以来,科学期刊的出版一直是一个暴利行业,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推动了这一趋势。

然而,开放获取期刊商业模式带来的利润是以严重损害科学的学术生态为代价的,因为这些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来自于发表低端甚至垃圾论文。

这些快速增长的开放获取论文的出版进一步降低和混淆了科学出版的学术标准。所以,我不认为这场商业运动是真正可持续的。

近年来,《PLOS一号》、《医学》、《癌症》和《科学报告》在中国一些科研机构和医院中被誉为“四大水期刊”。

近日,福建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打破科技评估“只论文”不良定位的若干办法(试行)》,明确提出要完善学术期刊预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自己的论文被列入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对于在“黑名单”和预警名单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相关论文出版费用不得计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

长期以来,我经常与国内期刊从业者就向开放获取过渡的必要性进行磋商。我的观点是,开放存取是“臭*”,不能碰!

我们应该知道,中国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没有商业属性,所以我们应该诚实地保证论文质量,维护我们的学术声誉。

此外,如果没有作为谈判筹码的影响因素,我们就没有“开放获取”商业游戏的入场券!

参考:

《开放获取运动:科学出版乌托邦的背后——第六次自然实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