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全

高温天气对人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科普小知识2022-11-06 11:12:27
...

在夏天的高温下,感觉我们除了汗流多了点,也没别的其他坏处。而且流汗还能把我们体内的毒素排出来,看似对我们身体还有好处,但其实,较强的高温环境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不仅仅是对人有害,对植物也有害。那么高温天气对人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一、高温对人的危害

进入盛夏以来,欧美各地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有些地区的气温甚至连续数日高达100度以上。热浪侵袭,在欧洲已经造成300人热晕,上千人住院,数十人死亡,美国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病例数量也明显增加,专家提示民众:高温酷暑更易引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慢性病患应提早预防。

高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当机体处於高温环境时,平时大部分关闭的微循环毛细血管便开放进行散热和排汗。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微循环血管只有三分之一处於开放状态以维持正常的循环血量。一旦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循环血量随之下降,尤其是对心臟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量会明显减少。当心臟出现严重缺血、缺氧时就会产生胸闷气短,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另外,高温气候易导致体液的丢失,尤其是水分长时间没有得到适当补充,便会使血液浓缩,血浓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更易造成血管的栓塞,出现心臟病和脑中风。第三,高温天气多伴随空气湿度增加,气压下降,人们会明显感觉呼吸困难,氧气供应不足,此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2003年,夏季热浪造成欧洲3万人死亡的悲剧当中,就不乏死於心肌梗塞、脑中风的病例。

专家指出:预防高温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的危害,首先应避免直接暴晒,减少体液挥发,补充足够剂量的电解质溶液,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对易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高危险人群(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应该加强监护,除了补充必要的水分之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维他命C以及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防止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二、高温天气对农业的危害

正常气候下的高温对农业的影响不显著,而如果异常的高温,无疑会给农业带来打击.异常的高温对农业来说归根结底是水源的问题,高温使得地面水分蒸发,土壤中的水分降低,致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农民采取措施,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则在生产中加大了投入,对农民来说,将来的利润就受到影响.由于水源的问题致使农作物生产受阻碍,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价格。

高温农作物危害一般以水稻危害较为明显,危害敏感期是水稻的盛花-乳熟期,水稻受害表现为最后三片功能叶早衰发黄,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秕粒率增加,危害指标为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35℃,使开花灌浆期水稻形成高温逼熟。长江以南的早稻、早中稻、杂交稻的灌浆期正值盛夏,往往受其危害,广东早稻后期遇到持续高温干燥的年份也会发生高温逼熟现象。高温还会引起蔬菜落花,使座果率降低,对黄瓜、茄子、菜豆等生长发育均带来不利影响,马铃薯受害后退化,薯块变小。果树及林木的热害有果树日灼、林木灼伤两种。形成热害的原因是高温,因为高温会使植株叶绿素失去活性、阻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降低光合速率,消耗量大大增强,使细胞内蛋白质凝集变性,细胞膜半透性丧失,植物的器官组织受到损伤;高温还能使光合同化物输送到穗部和籽粒的能力下降,酶的活性降低,致使灌浆期缩短,籽粒不饱满,产量下降。水稻开花期遇到35℃高温时,花粉粒破裂失去授粉能力,造成空粒。

三、高温天气预防方法

高温天气34℃是个槛,日常生活中,冷与热都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人的正常体温大约维持在37℃左右,根据各国的实验,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湿度较高时,气温达到34℃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

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38℃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