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芦馃
包芦馃是淳安农村的一种独特美味的主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大半年都与之相伴。地理环境能造就某一种思想,同时也能造就独有特色的地方饮食,这种地域性饮食会叫人迷恋、想念。
顾名而思义,包芦馃是用包芦粉做的。
包芦,学名叫玉米,又可称“玉蜀黍”、“包谷”、“包米”、“珍珠米”。包芦性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于疏松肥沃的土壤。千岛湖田少旱地多,所种植的包芦生长期长,结出的籽粒如马齿,晶莹透亮,金黄闪光,粒粒似珍珠。
威坪的包芦馃其做法是这样的:将晒干的包芦籽用磨碾成粉(最好用那种石磨,用石磨磨出的包芦粉做馃有韧性,并且能保留包芦的那份野味。)农妇早起,点燃起柴灶,铁锅内盛入适量的水,待水烧开了,将包芦粉倒入让其煮佛,边煮边用铁锹拌搅,搅着时用力翻压,并适时加入开水,慢慢地粉成团了,将其掏起放案板上。
接着将粉团反复地搓,边搓边均匀地把粉团分成一个个小粉团,再将小粉团用手掌挤压,挤压成厚薄匀称而圆的饼(馃)。
这一整套的工序是体现农妇才智的,手巧者,馃会做得不厚又不薄,有那种增之一分则厚,减之一份则薄的韵味。笨者,馃厚了如砖块,薄了见洞洞,会遭村人笑的。
做好的馃放入热的铁锅煎,锅不要太热或太冷。掌握好火候,待到馃的两面都黄硬了,趁热吃,就着农家的腌菜、萝卜条,“嘣吱嘣吱”似民间小调从嘴里传出。
冷了的馃可放火炉上烤,烤成硬了,再沾上农家霉豆腐,辣味散发在馃上,咬一口余香悠悠。所以,威坪人有句老话:木炭火,包芦馃,除了皇帝就是我。
包芦菜馃,那又是另一番风味。菜馃的馅用青菜或腌青菜,剁上白豆腐,再拌上少许从野地里采来的小菜(一种很香的野葱),洒上些猪油,用温火烤得两面溢油,香气四溢时起锅入口,那种滋味是说不明道不清的。
威坪包芦馃是一种主食,更是一种滋补品,凡一年里大半年吃包芦馃的人力气大,担起东西爬山走路气不喘。
这不显眼的山间小吃,给历代的乡村百姓延续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我爱生命,更爱家乡的包芦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