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怎么来的简单介绍
元宵节,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据说,中国人过元宵节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每年都过元宵节,但是有关元宵的由来和传说却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那么,大家想知道有关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元宵节是怎么来的简单介绍_元宵节由来传说,欢迎大家查阅!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其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其二,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据了解,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说起元宵节,常见的风俗习惯一定就是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可究其根本的话,元宵节又为何有这些习俗呢?说到底,还是和传统的农耕文明是息息相关的。俗话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大事,就在于祭祀和战争。
像元宵节这样大规模的传统节日,自然是要以祭祀祈福为主。而古代的时候,农民多相信神鬼的说法,想要祭祀祈求风调雨顺,自然也就要向管水的龙王祈求,所以也就有舞龙舞狮,向龙王祈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之所以把元宵节称之为灯节,则是因为古人讲求多子多福,“灯”字更与人丁的“丁”极其相似,所以由此得名。
元宵节传统猜灯谜
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名)——鱼
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
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
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长大跳得高,是捉虫(打一动物名)——青蛙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
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
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
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打一动物)——蜘蛛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蚂蚁
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间好姻缘(打一动物)——鸳鸯
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长颈鹿
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丹顶鹤
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谁要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名)——马蜂
脚像细牛脚,身像大狗重。行象后生子,须象老大人(打一动物名)——羊
脚着暖底靴,口边山胡须。夜里当巡捕,日夜把眼眯(打一动物名)——猫
无脚也无手,身穿鸡皮皱。谁若碰着它,吓得连忙走(打一动物名)——蛇
身长约一丈,鼻生头顶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岸(打一动物名)——海豚
身上滑腻腻,喜欢钻河底。张嘴吐泡泡,可以测天气(打一动物名)——泥鳅
姑娘真辛苦,晚上还织布。天色蒙蒙亮,机声才停止(打一动物名)——纺织娘
身子轻如燕,飞在天地间,不怕相隔远,也能把话传(打一动物名)——信鸽
上一篇:2021元宵节创意灯谜100条
下一篇:2021年农历元宵节是几月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