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的城池久攻不下,为什么不选择绕道而行呢?
我们在看有的历史电视剧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的城池简直就是被围困了好几个月啊但是就是打不下来啊,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难道非要这个城池吗?这个城池不行我们去下一个城池啊,城池周边的地域那么广阔为什么选择绕道而行呢?其实这都是有玄机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在古代战争中:
有的城池可以绕,有的不可以绕。
有的城池可以攻,有的城池可以不攻。
这是一个复杂的军事学问题。
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战略、战役法等。
1、战略层次:
战略基本就是整个行动的大目标:涉及政治考量、整个战场布局。
我们以靖难战役为例:前期朱棣屡战屡捷,但折戟济南城下。
明史铁铉传: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可见朱棣这一时期的目标是画疆自守,并没有当下夺取天下的计划。那就必须攻克济南,如此以来,南北粮道断了,真定的平安诸将都得南撤或投降,整个黄河以北至少就是朱棣的地盘了。战略目标决定战役选择。济南必须攻,济南一破就可以实现战略目标。
(由图可见,济南的重要性一目之了然。但战略目标转化,瞬间地位就低了。要占据山东,必须先占领济南,省会重中之重;要经过山东,而且没有后勤线,绝对不可以经过济南。)
但后来南京传来消息,南京空虚。朱棣决定跃过山东,直捣应天。朱棣据此决定举兵南下,直指京城。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燕军已过徐州,山东之军才南下追截。
朱棣的战略目标从“画疆自守”到“长驱直入夺取应天”的转化,也就意味着济南的位置不在重要。保卫首都才成了根本。
也可见,攻城绕开与否取决于战略目标。
战争要基于动态来考量,绝非固定一处来思考。
2、战役
大战略对攻城影响很大。战役目标同样影响大。清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前后耗费四个月,损失比较大,收获有限。
(1629年清军入关)
在1633年6月18日,皇太极主持关于战略讨论的最高军事会议上,参与者有:
《清太宗实录》:刑部貝勒濟爾哈朗、貝勒阿濟格、吏部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貝勒杜度、兵部貝勒岳託、禮部貝勒薩哈廉、貝勒豪格、工部貝勒阿巴泰、固山額眞楊古利、楞額禮、和碩圖、葉臣、篇古、伊爾登、喀克篤禮
其间畅所欲言:
我国之兵,非怯于斗者,但使所得,各饱其欲,则虽死不恤,稍不如意,遂无斗志。
明乃吾敌国,宜举兵深入其境,焚其庐舍,取其财物,因粮于敌,此制胜之䇿也,但彼处痘疹可虞,皇上亲往,不可久留
遣人往招流贼,谕以来归
都是很直接的表达,攻城作战士兵发不了财,不愿意打;需要劫掠作战,入关内劫掠。同时可以联系流寇。所以清军确立新的战略。对应的战役法就是入关劫掠。
1634年:皇太极亲征林丹汗,入大同劫掠;
1636年:从独石口入昌平,保定劫掠
1638年:从墙子口、亲山口入华北劫掠
1642年:劫掠整个华北。
在此下,清军作战的任务就是劫掠,遇到城池绕开就可以了。但如果城池守备薄弱,乘机攻城,收获很大。在此战役目标下,基本没有什么必须要攻克的城池,完全是见机行事。
到了1645年多铎南下就必须攻取扬州了,因为他要渡江平定天下。不是劫掠完回去了事。战役目标变了。
3、实力:
在战争中,就不具备攻城的能力,比如太平军北伐部队,但又要完成战略目标,那就只能流寇作战。都要绕开。
(一路都是绕城而走)
如果实力很强,像美军一样,那就一路横推过去即可。
4、战场形势
援兵到了,还顿兵坚城之下,基本就是等死了。那要么绕开,要么和援兵决战,要么撤退。
战争是个动态问题,在战争中城池攻与不攻,绕与不饶,当时的战略、战役目标、战场形势、自身实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其中有理想、有现实,杂糅到一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下一篇:山阴油炸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