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温泉
个旧市贾沙乡是一片山区地带,由于森林覆盖完整,这里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是个旧城市生活的主要水资源地区,而且温泉资源也极为丰富。尼格温泉是个旧市对地热资源最早利用的一个温泉,距个旧市区58公里,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900米,景区占地100亩,两条终年不涸的龙岔河和绿沙河绕着温泉缓缓流过。
尼格温泉最早是1956年由前苏联专家帮助建设的,建筑风格完全欧式化。尼格温泉建成后一直是个旧产业工人的疗养胜地,直到80年中期才正式对外开放。尼格温泉在经过近50年的经营,服务设施已日趋完善,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多。景区内现设有标间床位200多个,一个大餐厅一次可供200人同时就餐。随着游人的增多,这里丰富的温泉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建成了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室内公共泡池和室外游泳池,而且每个住宿房间都引入了温泉,游人想怎么泡就怎么泡。尼格温泉离市区较远,而且是山路,为方便游人到温泉游玩,尼格温泉在个旧市区设立了接待处,游人在出行时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把来回的时间、车辆预订好,便捷的服务,使温泉成为了个旧旅游、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尼格温泉的出水水温在80度左右,当地人杀猪、杀鸡都直接用温泉水,根本用不着再烧开水。尼格温泉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对排毒、养颜、安神、祛风湿、调理消化功能都具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对消化不良和厌食症状,通过泡温泉胃口都会明显增大,更为神奇的是,皮肤出现干裂,只需泡上一天温泉,裂口就会自然愈合,再多泡上几次,曾经干裂的皮肤便变得湿润光滑,富有弹性。由于尼格温泉远离市区,清静、水好、空气好,个旧市一些退休老人长年居住在温泉,无忧无虑地过着吃饭听敲钟,天天泡温泉的日子。
尼格温泉地处个旧市与建水县的交界处,但龙岔河上一座锁龙桥又把个旧与建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痤单孔跨度为12米的石拱桥,桥面宽3.5米,由河底至桥面高度也是12米,桥头立有石碑一块,碑文记述了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54年(公元1789年)的石桥,是由临安府茶甸九品长官及当地乡民320人捐资修建的过程。与别的拱桥不同的是,这座桥的桥面只是一个单斜面,东边高,西面低,恰似一条蜈蚣,当地人又把它叫做“蜈蚣桥”。
大山中的尼格温泉四周都是高山,但这里的山都富有灵气,山中丛林密布,而且深藏着各种珍贵药材,烈日下山腰也会飘彩云,空气格外地清新湿润,深吸一口也润肺。与温泉相连在一起的尼格村是一个彝族村寨,村子里的土墙草房与温泉的欧式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每天,村子里传出的母鸡打鸣声、狗叫声、踩碓声和着袅袅的炊烟、层层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古老的山乡景色。多年来,当地的彝族群众一直沿袭着一种叫“嘎蚁节”的古老节日。“嘎蚁”是彝语,意为“知了”。尼格温泉因河流纵横,地下水位浅,海拔低,湿度大,森林乔木发育茂盛,非常适合各类昆虫繁殖生长,“知了”就是这里繁殖率最高的一种。当山花烂漫的春季到来时,尼格温泉的山谷里从早到晚都弥漫着不绝于耳的知了声,巨大的噪杂声令人烦躁不安,而且“知了”还吃树叶,吃树根,吸树汁,对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危害。为了平衡生态环境,维持彝家山寨的宁静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为了减少过度密集的知了群,尼格村的彝族兄弟发明了一种用竹筒捕捉知了的方法。在每年的4月中旬到下旬这段时间,每当黄昏的时候,尼格村的男女老少便聚集在自家的土楼顶上或草屋前,每人手拿一个装有凤凰籽的竹筒,另一手举一支从山上采来的清香树枝,当大家摇响装有凤凰籽的竹筒时,清脆的竹筒声震荡着整个山谷,这时奇迹出现了,寻着竹筒的声响,一群群的知了从茂密的林子里飞出,纷纷降落到人们手举的清香树枝上,这样,知了就被轻而易举地捉到了村民们系在腰间的布袋里,这些知了被炸香后便成了餐桌上的下酒菜。后来,这一奇特的民俗活动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彝族浓烈风情的“嘎蚁节”,在为期一个星期的节日里,前来旅游度假的游人除了可以随意参加“捉知了”外,当地的彝族群众和尼格温泉的员工们还要在宽敞的场地上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让远道而来的游人在这独有的民俗民风情趣中过足瘾,那将是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贾沙乡:" 一、地理及人口概况 贾沙乡位于个旧市西部,距个旧市区24公里,地处东经102°57'至105°05',北纬23°11'至23°24'之间。东与我市锡城镇接壤,南连我市保和乡,西与建水县坡头乡为邻并与元阳县南沙镇隔红河相望,北接我市乍甸镇和建水县普雄乡,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24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316.5平方公里。 贾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