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全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科普小知识2022-11-17 08:37:05
...

高原脑水肿是由急性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其特点为发病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那么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一下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高原反应的引发机制

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是最活跃的耗氧者。100g脑组织每分钟耗氧量为3.5ml,几乎是肌肉所需量的20~25倍。当人体暴露于低氧环境时,虽然吸入气氧分压明显降低,但机体对低氧进行内在自身调节,使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的氧传递和氧利用率仍维持正常水平,脑组织一般不发生缺氧性损伤。在急性缺氧下,脑循环的变化与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组织代谢水平的高低等有关。Siesjo指出当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至30mmHg时,脑循环开始障碍,脑组织代谢紊乱。高原脑水肿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变化是缺氧引起的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肿胀。

高原反应的预防

进入高原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以使机体能够在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时及时作出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米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米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米。到达高原后,无论发病与否均给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进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进入高原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红景天、复方党参等药物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通过以上小编的介绍,希望您能采纳这些知识,建议您多掌握一些旅游疾病知识,多关注,很多的旅游知识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