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中秋节的节日特点

科普小知识2022-04-17 20:10:19
...

众所周知,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也即将到来了,关于中秋节的特点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节日特点_中秋节的来历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秋节的节日特点

更多中秋节相关内容推荐↓↓↓

中秋节有哪些节日习俗

中秋节的特点有哪些

中秋节作文6篇800字

中秋节寓意着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中秋节的别称的来历

中秋节有很多别称,中秋节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和"端正月"。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商品广告上,有的写"仲秋节",有的写"中秋节",甚至有的日历上也有两种写法。"仲秋节"、"中秋节"到底是哪一个对?还是全都对?

咱们先看看"仲秋"与"中秋"各是什么意思。

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就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这其中,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的是第二个;叔与季,有"以后"的意思。

古人说季节时,也用孟、仲、季。春天共是三个月,第一个月就是孟春,第二个月就是仲春,第三个月就称季春。孟秋是七月,仲秋是八月,季秋是九月。所说的仲秋,就是秋天的第二个月。

农历八月十五那个节,的确是在秋天的第二个月,但是这个节日是个时点,并不是时段,这个节是秋天中的最中间的那一天,而不是一个月,所以说只能是"中秋节"而不应该是"仲秋节"。《辞海》"中秋"说:"夏历八月十五日。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称。"

"仲"读zhong,是表示次序的;"中秋节"的"中"读zhōng,这个"中"是表示位置的。"仲"、"中",写法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又叫八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小编认为八月节是最接地气的叫法,也体现出人们对中秋佳节的重视,只要一说八月的节日,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中秋节了。在中国北方的地方语言中,八月节也是经常出现的称谓。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我看借给他们点吧,大八月节的。"

中秋节的节日特点

1、吃月饼

月饼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糕点之一。这是中秋节的饮食习俗。月饼是圆的,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北宋时,它在宫廷中流行,然后传播到民间。当时,人们普遍称之为“小饼”和“月团”。在明朝,它成为了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2、赏月

中秋节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节日。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许多诗人在其代表作中都有咏月诗,宋明清时期的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为广泛。也指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看满月。民间中秋活动始于魏晋,盛极一时于唐宋。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现代中秋节的灯火习俗更加繁盛,中秋夜灯内燃蜡烛用绳子绑在竹竿上,竖在屋檐或梯田上,或做成之字形或各种形状的小灯,挂在屋顶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人们吃各种由桂花制成的食物,尤其是蛋糕和糖果。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桂花的芬芳,喝着一杯桂花酒,庆祝着全家的甜蜜,已成为一种美妙的节日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