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对缺血性中风存在哪些误区
科普小知识2022-11-21 09:05:11
...
许多人对缺血性中风(脑血栓)都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老年人不胖,血压也不高就不应该会中风;还有人认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虽然发现了心房有血栓的症状,但一直在服药治疗,为什么还是会中风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情况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老年人对缺血性中风存在哪些误区吧?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毫克”不等于“片”。有人使用心痛定降压时,错误地认为10毫克即10片,结果用药过量导致血压过低,脑血流变缓,吃出了偏瘫。
上一篇:食物的消化之旅过程
下一篇:老年骨刺有哪些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