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和立冬节气的区别是什么
立冬人们会觉得要进入冬天,冬至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那么立冬和冬至这两个节气到底有哪些不同点,区别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冬至节气和立冬节气的区别是什么_立冬和冬至的区别含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和立冬的不同区别
立冬和冬至意思不同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冬和冬至日期不同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立冬和冬至天文位置不同
在天文上,冬至是太阳到达黄经270度,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的第二天就将向北移。而立冬这天,太阳的直射点还在一天天南移。
立冬和冬至气候不同
从气候上说,立冬在古代对于中国来说,是进入冬季的标志。而冬至表明冬天最冷的时候来到,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从传统文化上来说,立冬的地位没有冬至高,而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表明阴气最重,但也表明阳气开始生了,就象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冬至也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历算的起始日(这跟新年的起始不一样)。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冬至习俗
1、食俗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2、祭天拜祖
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习俗,后经历代逐渐制度化。
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该祭祀体现了国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怀,表达了为天下苍生祈求风和日丽天气的愿望。
冬至"寓意阴极阳升、万物生长,这场"祭天礼"以古喻今,寓意国家复兴、与民同乐。
3、合家团聚
冬至在古代以来就是一家人团聚,整整齐齐在一起吃饭的时节,很多平时不在家吃饭的人也要回家陪长辈吃饭。
但是我们很多人为了发展自己,背井离乡去异地发展,可能冬至也回不去家,那么可以给父母打一通电话,或者视频聊天,拉拉家常,问问长辈的近况也是好的,起码让长辈们安心。
上一篇: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诗词
下一篇:传统上立夏时节吃什么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