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
西辽河是辽河支流,位于*辽宁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其支流主要有西拉木伦河、教来河、老哈河等,老哈河为辽河正源。西辽河向东北流经赤峰、通辽等城市和科尔沁沙地后在蒙吉辽三省区交界处附近于东辽河汇合后称辽河。
中文名称:西辽河
英文名称:WestLiaoheRiver
所属水系:辽河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山脉与燕山山脉之间
源头:南源老哈河、北源西拉沐沦河
河流长度:449公里
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平均年降水量:375mm
干流起点:翁牛特旗大兴乡
干流终点:昌图县长发乡
主要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新开河、教来河
1、河流简介
西辽河
2、主要支流
西辽河水系为通辽境内第一大水系。它容纳四条支流,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新开河、教来河。古时称辽水、潢水、饶乐水、托纥连水等。清朝晚期始称西辽河。西辽河由西向东穿过通辽地区腹地,全长367.7公里,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村附近与东辽河相汇,最后流入渤海。
3、地形地貌
西辽河是辽河的正源,它的上游是西拉木伦河。其主要支流北有查干木伦河、乌尔吉木伦河、黑哈尔河和新开河,南侧有老哈河、教来河等。由于整个水系范围恰好处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和燕山北麓的夹角地带,因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扇面形流域,同时也决定了西辽河水系范围的地势走向是西北高,东南低,依次递降,呈现出多浅山丘陵和河岸台地的地貌特征。
4、河流美称
传说通辽因坐落在西辽河环绕之处而得名。西辽河滋润着通辽地区的大片土地,万物生长,给居住在这里的蒙汉族群众带来畜旺粮丰的好年景,因而,人们称西辽河为“生命之河”。
5、历史灾害
西辽河也曾给通辽人民造成灾难。据资料记载,从1917年到二十世纪末,西辽河水系发生过近二十次大洪水,其中有三次洪水(1915年、1924年、1934年)涌入通辽城区,街道水深可行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6、气候演变
西辽河平原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西辽河地区的气候环境出现了由暖湿向温干的转变。胡桃楸等落叶阔叶树种逐渐减少,代之以适应性较强的桦木和性喜温干的松树,中温性草原占据了低洼丘陵区域,这一带出现了夏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和森林草原景观。
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西辽河流域仍然处于一种较为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之下。当时的年均气温较今天高出0.5—1.5℃,≥10℃的积温较现在高出300℃,最热月(7月)较现在高1—3℃,最冷月(1月)较今天高出3℃,年降水量较今天高50—100厘米。
约从距今3500年前开始,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辽河地区开始向凉干型气候转变,随之而来的即是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和无树旷原的增多,从而导致本区的生态环境由复杂生态系统向简单生态系统的转变。同时,由于西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地表堆积是以沙质为主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距今3000年以前,西辽河地区经历了低温干燥过程。考古家曾在距今2700年前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周家地墓地M45墓主残存的腹部取样进行孢粉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西辽河一带由于气候变得凉干而不利于森林生长和谷物的种植。
7、流域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阶段
新时期时代出土石器
红山文化中、晚期
红山文化出土玉器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本区社会的发展进入青铜时代。就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性质而言,夏家店下层文化是继红山之后,在西辽河地区发展起来的与夏、商之际中原地区国家发展进程大体同步的早期方国,当时,本区在红山时代的中心村寨基础上普遍发展出现了城邑,社群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以城邑为中心,以城邑周围的农村为拱卫、以农村周围的土地和山林为环护的疆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城乡对立为特征、以宗族和姻亲关系为纽带的具有相对集中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实体,这便是史书失载的先后与夏商王朝同时并存的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方国”。
战国以后
战国以后,本区进入了以牧业为主的时代。此间中原华夏系统诸族,在大国兼并的浪潮中逐渐地趋于合一,结果是秦汉大一统帝国局面的出现。几乎与此同时,以西辽河地区为活动中心的东胡以及北方地区的匈奴和其它北方诸族,也走向统一,建立起了强大的草原帝国,从而形成了中原与北方这两大文化区域的相互并存局面。这两大文化区域汇合交融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而中原农耕文化区与北方游牧文化区长期并存互立的最明显遗迹,便是长城的出现。
契丹辽国
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二世纪初,长城以北的契丹人以西辽河一带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声教远披、雄风万里的契丹帝国。辽朝初年,契丹统治者凭籍强劲的武力,发动了长期的、大规模的对外军事扩张,经过数十年努力,辽朝取得了西并奚族,东兼渤海、南取燕云的重要战果。于此同时,诸如东北的女真、北方的室韦、阻卜以及西北的回鹘、突厥余部也都望风归附。在这个基础上,辽朝建立起了一个拥有五京、六府,“州、军、城百五十有五,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空前强盛的的多民族国家。
8、河流现状
中科院曾来普查通辽的地下水资源,却发现,在通辽的地下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斗,原因是地下水枯竭。中科院的人开车沿着西辽河顺流而上,直到开发赤峰境内的一个旗,才发现西辽河的水并不是没了。而是被这个旗建了一个闸给截住了。而且水势也很大。这个旗为什么了截水呢?原来这个旗的土地不是太好,旗里人们生活不太富裕。但这里的农民发现种水稻的经济效益好,所以,自从1998年的5万亩,一下子扩大到2003年的30万亩,所以这个旗私自筹资金建了这个闸,来灌溉他们的水稻。从而导致西辽河下游数百公里的流域里再没见过一滴水。这也导致了通辽的地下水没有补给,而出现了地质漏斗,最终导致西辽河水干涸。从通辽往下一滴水都没有了,曾经的大河全部干涸,已经出现沙化的迹象,甚是可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