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植物科普

锯鳐

科普小知识2022-01-15 12:05:20
...

锯鳐(jùyáo),锯鳐科(Pristidae)锯鳐属(Pristis)几种像鲨的魟类的统称。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浅水区,底栖,常出入于港湾、河口,有时可上溯江河相当远的距离。已知有些生活和产卵于尼加拉瓜湖中。头、体长而平扁,吻延长。很像锯鲨那样呈剑形,两侧缘具强齿。最大的体长可达7公尺(23呎)。虽然一般不被当作危险鱼类,但占体全长1/3的吻锯却也令人生畏。吻锯用于摄食活动,或用之发掘底层生物,或用以在鱼群中挥舞,残杀或击伤群鱼。

1、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锯鳐
英文 sawfish
动物界
锯鳐科(Pristidae)
锯鳐属(Pristis)

2、简介

分布於世界热带及亚热带浅水区,底栖,常出入於港湾、河口,有时可上溯江河相当远的距离。已知有些生活和产卵於尼加拉瓜湖中。头、体长而平扁,吻延长,很像锯鲨那样呈剑形,两侧缘具强齿。最大的体长可达7公尺(23呎)。虽然一般不被当作危险鱼类,但占体全长1/3的吻锯却也令人生畏。吻锯用於摄食活动,或用之发掘底层生物,或用以在鱼群中挥舞,残杀或击伤群鱼。在一些地区可供食用、炼油、制革及生产其他产品,据说小锯鳐是佳肴。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锯鳐目。本目仅有锯鳐科锯鳐属约6种。吻平扁狭长,剑状突出,边缘具坚硬吻齿。无鼻口沟。鳃孔5个,腹位,位于胸鳍基底内侧。背鳍2个,无硬棘;胸鳍前缘伸达头侧后部;尾粗大,尾鳍发达;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骨后端具很多角质鳍条。非常像锯鲨目的锯鲨,但不同的地方是锯鳐身体扁平,鳃腹位(在身体的下方),锯吻上没有肉质触须。

3、生活习性

锯鳐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各近岸海区和各大河口,有些进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于淡水中并进行繁殖。锯鳐通常在海水和淡水中交替生活,而澳大利亚的淡水锯鳐则完全栖息在河口或河流上游,距离海洋有100公里之远。

4、分布

化石见于上白垩纪至近代。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各近岸海区和各大河口,有些进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于淡水中并进行繁殖。小齿锯鳐,第一背鳍起点前于腹鳍起点;尾鳍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吻齿17~22对。见于南海,亦见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大洋洲东北部

5、分类

中国产2种,其中尖齿锯鳐,第一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尾鳍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吻齿21~35对。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也见于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行动滞缓,常潜伏泥沙上,用吻锯掘土觅食,偶尔也上升至水面,露出背鳍。主要摄泥沙中的甲壳类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也用吻锯袭击成群的鱼类而食其受伤的个体。卵胎生,胎儿具大卵黄囊,吻锯柔软,吻齿包于皮膜中。每产约10余仔。仔鱼刚生时,体长约60厘米。成鱼最大体长可达9米,吻锯长2米,宽30厘米。尖齿锯鳐为东海和南海次要经济鱼类、在中国产量不大。锯鳐有的品种相当大,身长可达5米。

锯鳐的生长速度较慢,产下的幼体极易受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因此数量正急速减少。以前曾广泛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的锯鳐如今已在欧洲海域完全消失。

6、形态特征

锯鳐科是鳐目的一科,鱼的吻部延长,成为一个扁平的板,两侧有齿状突起,非常像锯鲨目的锯鲨,但不同的地方是锯鳐身体扁平,鳃腹位(在身体的下方),锯吻上没有肉质触须。

锯鳐有的品种相当大,身长可达5米,以海底甲壳类动物为生,平时将身体潜伏在泥沙中,主要栖息在浅海,分布在世界各地暖水海洋中。

乍一看,锯鳐的外形与锯鲨几乎一样,头前的吻部也呈剑状突出,吻的两侧也都有锯齿,俗称吻锯,其实两者的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鳃孔所在的位置不同,锯鲨的鳃孔位于身体的两侧,而锯鳐则位于身体的腹面,还有锯鳐吻锯上没有像锯鲨那样的须。

锯鳐也是很凶猛的鱼类,而且行动敏捷,游动迅速,特别是凭借它那又长又硬又锋利的吻锯,时常在鱼群中横冲直撞,并且少有对手,甚至连比锯鳐本身还大的鱼,反应稍一迟钝,也难逃锯鳐的重创,遍体鳞伤不说,或有可能葬身其腹。

锯鳐通常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的近岸性海域,我国南海也偶有发现。最大的锯鳐体长达9米,其中吻锯长就有2米,宽0.3米。有趣的是锯鳐是胎生的,在其娘肚子里,锯鳐的长嘴就已经带刺了,不过在其外面套着一层厚厚的皮膜,以免在不小心时刺伤它的母亲。

锯鳐,一种鲨鱼的亲缘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主要是由于捕鱼网的纠缠以及栖息地的丧失所造成的。

7、分类繁殖

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也见于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锯鳐行动滞缓,常潜伏泥沙上,用吻锯掘土觅食,偶尔也上升至水面,露出背鳍。主要摄取泥沙中的甲壳类或其他无脊椎动物,也用吻锯袭击成群的鱼类而食其受伤的个体。卵胎生,胎儿具大型卵黄囊,吻锯柔软,吻齿包于皮膜中。每产约10余仔。仔鱼刚生时,体长约60厘米。成鱼最大体长可达9米,吻锯长2米,宽30厘米。

尖齿锯鳐为东海和南海次要经济鱼类、在中国产量不大。肉质鲜美,鳍可制鱼翅,皮可制革和刀鞘,肝可制鱼肝油。小齿锯鳐,第一背鳍起点前于腹鳍起点;尾鳍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吻齿17~22对。见于南海,亦见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大洋洲东北部。

8、物种起源

锯鳐属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锯鳐目。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全身具软骨质的骨骼系统,体被楯鳞,口位于头部腹面,歪尾,肠内有螺旋瓣。终生保留软骨,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组织;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大多虞接开口于体表,无鳔,雄性有特殊的交接器——鳍脚,卵大,富于卵黄,盘状分裂,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歪尾。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脑颅为原颅,

上颌由腭方软骨,下颌由梅氏软骨组成。鳃孔每侧5~7个,分别开口于体外;或鳃孔1对,被以皮膜。雄鱼腹鳍里侧有交配器的鳍脚。肠短,具螺旋瓣。心脏动脉圆锥有数列瓣膜。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分布于低纬度海洋,个别栖息淡水。软骨鱼纲分为两个亚纲: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鳃裂5对,鳃间隔宽大,板状,如各种鲨、鳐。全头亚纲(Holocephali):头大而侧扁,鳃裂4对,上颌骨与脑颅愈合,故称全头类,如我国产的黑线银鲛(Chimaeraphantasma)。软骨鱼系Chondrichthyes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中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约有625种的鲨、鳐、魟和银鲛组成古老的但牢固的并高度发达的类群。虽然比硬骨鱼少得多,类群也不那么多种多样。但它们高出发育的感觉器官,有力的颌和游泳肌肉以及肉食习性等优点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在水域社群内保证有一个安稳和持久的小生境。它们的明显特征是有软骨骨骼,这种骨骼应视为退化性的而不是原始性的。虽然在身体各处分散一些骨化现象,但这一纲的种类全无硬骨。除鲸之外,鲨是最大的现存脊椎动物。较大的鲨可达15米长。在动物实验室广泛用的角鲨很少超过1米长。

上一篇:如何识别真假蜂蜜

下一篇:印度岩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