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由*在长沙创办,于1919年7月14*行,共出版了4期和一号“临时增刊”。提出人民群众联合起来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一切革命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发动群众并实行巩固的联合的重要思想。
中文名称:湘江评论
语言:中文
创刊时间:1919年7月14日
创刊地点:长沙
1、刊物简介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创刊号刊登了署名*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在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晨报》也予以介绍,说它"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
创刊号当天全部销完。重印2000多份,仍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从第二期起改印5000份。
创刊号上的宣言署名*,号召"由强权得*",主张以平*义(德谟克拉西)来打倒强权。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群众联合,向强权者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
宣言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李大钊认为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晨报》说它"魄力非常充足"。
《湘江评论》每周1张4开,约12000字,"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深受读者欢迎。第2期署名"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办法在于民众的大联合。8月上旬,军阀张敬尧派军警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湘江评论》。
2、刊物影响
五四运动时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各种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各地涌现。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周刊创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湘江评论》辟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世界杂评"、"放言"、"新文艺"等栏目,以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以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思想和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内容。*在该刊上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号召人民大众联合起来,敢于斗争,争取胜利,深刻揭示了民众的强大革命力量,引起反动统治者的恐慌。1919年8月上旬,《湘江评论》第五期尚未发行就被反动军阀查封。该刊曾出"临时增刊"第一号。
《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进步期刊中思想性、进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许多进步青年,如任弼时、郭亮、肖劲光等就是在该刊物的直接影响下开始觉悟,走上革命到道路的。《湘江评论》对当时湖南和全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青年*1919年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号上发出了以上宣言,他主张以平*义来打倒强权,实行"呼声革命"。刊物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份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湘江评论》可以说是五四时期进步刊物中间思想性非常突出的一个刊物,许多进步青年像任弼时、郭亮、肖劲光就是在这个刊物的影响下直接走上了革命道路,《湘江评论》对当时的湖南和全国革命运动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客观的讲,五四时期的*还只是一个激进的*主义者,接受的还是无*主义空想*的学说,不过在1919年之内他已经开始了重要的思想转变,这就预示着他很快要走向接收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湘江评论》的创办也为他随后创造的伟业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
3、创刊宣言
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见于宗教方面为“宗教改革”,结果得了信教*。见于文学方面,由贵族的文学、古典的文学、死形的文学,变为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见于政治方面,由*政治,变为代议政治,由有限的选举,变为没限制的选举。见于社会方面,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发展的光明社会。见于教育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经济方面,为劳获平均主义。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见于国际方面,为国际同盟。
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而已。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义”(德莫克拉希,一作民本主义、*主义、庶*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义的高呼,将它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则有二说,一急烈的,一温和的。两样方法,我们应有一番选择。(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致张起大搅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罢课、罢市、罢工、排货,种种运动,就是直接间接对付强权日本有效的方法。
至于湘江,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它的水很清,它的流很长。住在这江上和它邻近的民众,浑浑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合意和彻底的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踞,把学校当*,待学生如囚徒。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他们之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才,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湖,将他们轻轻挡住。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厉害,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容纳异材。他们的脑子贫弱而又腐败,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没人提倡。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技术启导他们。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于地球上。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的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以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4、创刊起因
青年*是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在接受马列思想后,便坚持执行自己的主张;少年时他违背父命不去米店当学徒,离乡考入新式学校求新知;青年时他独自深入农村调研、发展农会、坚持农民武装;他因创办《湘江评论》、组织领导安源罢工,而备受瞩目;也因反对城市暴动,坚持农村武装割据,而遭到排挤,但最终还是依靠他的主张,建立了一个全新中国。
湘潭县韶山冲,在一片山峦绿茵环抱中,土墙草房间,水田杂陈。1893年,*出生在一户条件较好的农家。取名泽东,意即“润泽东方”。
毛家祖宅曾被军阀彻底破坏,后按众人记忆重建。
16岁之前,*一直在这里生活。16岁之后,他的人生出现两个方向:父亲计划他去县城米店当学徒;他自己则筹划到一所新式学校读书。
两种主张互不相让。争吵之余,*开始四处活动,暗中借钱。一日父亲抱怨,不做学徒,家中一年少12块钱。*当即拿出12块银洋,说,“我明日离家。”临行前,他写了首诗,夹在父亲毛贻昌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登报觅知音
1911年,他考入长沙一所中学。他在全校第一批剪辫子,并和另一个同学,把10个曾“相约剪辫子”而又反悔的同学的辫子强行剪掉。
那年10月,*投笔从戎,加入湖南革命军。半年后,军旅生涯结束,*陷入何去何从的困境。他开始整天黏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就“像牛闯进了菜园子”。
他凝视图书馆墙壁上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堪舆图》,中国与其他几十个国家排列在一起,模糊的边境线把它们分开,中国在地图上不是“*帝国”,湘潭县在地图上根本没有。
随后,*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
杨昌济,这位拥有爱丁堡哲学博士学位的老师,除了给*讲授伦理学课程,还介绍他看《新青年》。杨昌济把*列为所有学生中最出色的3名学生之一,另两位是萧瑜、蔡和森。
大学时期,*的言谈举止慢条斯理,聚会时沉默寡言。但他心中渴望朋友。一天他去报社刊登启事,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同他联系,并指明要结交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
在此基础上,*、萧瑜、蔡和森于1918年组建了纯政治性的团体,“新民学会”。这是湖南第一个进步团体。
赴京除“张毒”
1918年夏,老师杨昌济寄来书信。当时杨已执教北京大学。信中谈及如何到西方勤工俭学以拯救中国。
当时蔡元培等人成立华法教育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北京建立留法预备学校,在长辛店、河北高阳县布里村都先后成立各种各样的预备学校,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由于急切寻找新出路,*和新民学会会员决定北上。他们先步行,后乘火车,赶赴北京。
初到北京,*暂居杨昌济家,与看门人同住一屋。他品尝着渺小的滋味,没有工作,身无分文。
经杨昌济向李大钊推荐,*在北大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任职管理员,月薪8块大洋,他很开心。
他与蔡和森、罗章龙等7个湖南青年又在别处租屋子。八人挤住在三间民房小屋,人多炕窄,挤得透不过气。*曾回忆说,“每当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工作非常简单,他用一双白皙的手清理书架,打扫房间,登记阅览者的姓名。通过签名簿,*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他对斯诺回忆时说,“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
惟李大钊生性醇懿,经他指引,*参加了新闻学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旁听了一些他感兴趣的讲座。他习惯缄口不言。一次,他壮着胆子向大他两岁的胡适提问,当胡适得知*没有注册北大时,他洒脱地表示拒绝回答。
最终,*没有随蔡和森远渡法国勤工俭学。研究者罗斯·特里尔认为,可能是经济原因和对杨昌济女儿杨开慧的牵挂所致。
*转道上海,拜见陈独秀先生,之后回湖南。时值“五四运动”爆发,*在长沙组建了“湖南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罢课声援北京。
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在创刊号上,他欢呼:“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在《创刊宣言》中提出:“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创刊号当天全部销完。重印2000多份,仍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从第二期起改印5000份。
他首次公开称赞十月革命。但《湘江评论》只出到第五期,湖南督军张敬尧便派兵将其查封,湖南学生联合会也被取缔。
年底,张敬尧用刺刀和枪托驱赶焚烧日货的人群,*著文呼吁推翻张敬尧,13000人在这份宣言上签字,长沙学生罢课,工人罢工,驱张运动拉开序幕。
*担任赴京百人请愿团团长,向北洋*提出驱张要求;他在湘乡会馆举行千人反张集会。他举起标语:“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1920年5月,吴佩孚、冯玉祥出兵,张敬尧逃出长沙。
“工运”夺先声
*事后回忆,他能成为马列主义者,和两个人密不可分,一个是陈独秀,一个是李大钊。同时还读了三本书,让他铭记一生,陈望道译的《*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史》。他说,此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1920年11月,*受陈独秀委托,与何叔衡、彭璜等6人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小组采纳“事须秘密”,“潜在运动”的建议,常以群众团体和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名义,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次年7月,*参加*一大。他担任记录。会上,他介绍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
一大后,*回湖南,发展工运。他安排李立三、*在安源组织罢工,自己去其他地方播撒革命种子。
*组织各种各样的工会,暗中发展党组织。他穿着粗布衣衫装扮成工人,吹着口哨指挥工人喊口号;他领着一批人冲进有钱的工头家,让工人看看两者在饭食上的差距;他发动了多达十几次的罢工。
两年后,湖南有了20多个工会组织、5万多名会员。1922年时,湖南的中*员猛增至100多人。每一个工会成立,他都设法把党员安插进去任总干事。
湖南的劳工运动发展到中国的最前列。*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