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用“四大机制”激活组织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组织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
1 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
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组织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1 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WWw.11665.Com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1.2 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从组织战略和部门目标达成的高度来提出对员工的期望,则需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kpi指标不仅仅是组织的考核体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层层分解,形成组织自上而下的目标牵引机制。通过kpi,可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kpi指标,以及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kpi指标的达成。因此可以说,kpi指标体系是形成一个组织的牵引机制的核心职能模块。
1.3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组织文化往往隐藏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的制度化系统的背后,并借助于他们来得以体现。通过组织文化,组织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组织所赞同和提倡的,什么是组织所反对和打击的。因此,文化也是组织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培训开发体系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牵引,还要依赖于组织的培训开发体系。通过培训开发,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而且还可以传递组织的文化与价值观,并提高员工对组织管理系统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使组织的制度化牵引和文化牵引能够找到深化的载体和落地的途径。因此,培训开发体系也是组织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激励机制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去做某件事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
员工的个人需要为条件。因此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的内在需求把握与满足。而需求意味着使特定的结构具有吸引力的一种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缺乏。因此,激励的基本过程可以表示如图2。未被满足的需要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紧张刺激个人内在的驱动力,这些驱动力产生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目标达到,则需要得以满足,紧张心态也就降低。员工受到激励后,就处于紧张状态,为了缓解紧张,他们就会忙于工作。紧张程度越高,越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缓解紧张。所以,当员工努力工作时,我们认为员工是被他们所看重目标的实现欲望而驱动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实践来看,激励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中,更多地体现为组织的薪酬体系设计、职业生涯管理和升迁异动制度。即依靠科学、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设计,将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员工的投入、员工承担的责任、员工的工作成果等与其获得的报酬待遇相挂钩,依靠利益驱动和对员工的内在需求的满足来实现对员工激励,这充分体现了需求理论和公平理论的主要思想。另一方面,现代组织的员工越来越重视在组织中获得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以及提高自身终身就业能力的机会,因此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通道、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升迁异动制度也将成为现代组织激励机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则主要体现了赫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对当代组织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分析的理论。具体而言,组织的激励机制主要依靠以下几个人力资源模块来完成:
2.1 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是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而要实现薪酬对员工的有效激励,组织必须树立科学的薪酬分配理念,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在组织中建立依靠业绩和能力来支付报酬的制度化体系,具体而言,必须在薪酬体系设计中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实现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务工资设计的一体化。组织必须依靠细致严谨的工作分析,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位说明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职位评价,从而为职务工资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职务工资能够充分体现职位承担者对组织的价值、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以及承担职务所需具备的任职资格。
实现能力分析——能力定价——能力工资设计的一体化。组织在设计能力工资时,必须以职位分析和组织战略为依据,详细分析各层各类员工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并结合外部市场因素对各项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价,从而为建立能力工资的工资结构打下基础,确保能力工资能够正确体现员工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水平,实现薪酬与绩效考核的有机衔接。利益动力机制的关键,在于依据员工的业绩来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调整和浮动。这种浮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体现为绩效提薪,即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安排员工的年度提薪,使员工对组织的贡献能够获得累积性的回报;另一种方式则体现为员工的奖金,即根据员工的考核结果来确定其年终奖励的分配状况。
实现薪酬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有机衔接。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仅要保证薪酬的内部一致性,还必须保证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因此,必须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自身的薪酬水平,根据外部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本组织的薪酬未满足的需要紧张驱动力寻求行为需要满足紧张消除图2激励的基本过程结构和水平进行调整。
将员工的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进行有机结合。薪酬体系设计不仅包括组织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和奖金,同时还包括对员工的长期激励,即股票期权计划。通过在组织中引入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案。通过上述几项薪酬设计原则在操作上的落实,薪酬体系就能够有效地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充分体现员工的付出与回报的对等性,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2.2 职业生涯管理与升迁异动制度
组织传统的职业生涯通道是建立在组织的职务等级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官本位的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倡导建立多元化的职业生涯通道,为同一个员工提供职务等级和职能等级两种不同的职业生涯通道,即一位员工可以选择成为组织中的管理者,也可以选择成为组织中具有核心专长和技能的专家,专家在组织中也可以获得和管理者同样的报酬待遇、权限、地位和尊重。这样的职业生涯通道可以用图3来表示。
2.3 分权与授权机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工作者,不仅将薪酬分配和升迁发展看作是一种重要的需求,而且将组织所赋予的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权限也视为极为重要的工作要素。因此,组织建立科学有序的分权和授权机制,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还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所谓分权与授权,是指根据组织中每个部门和每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任职者的成熟度、组织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等因素,合理赋予每个员工在财务、人事和业务方面的权限。
3 约束机制
所谓约束机制,其本质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符合组织的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约束机制的核心是组织以kpi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3.1 以kpi指标体系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kpi指标体系是组织牵引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将员工的绩效与其报酬待遇相挂钩,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的前提和基础。除此之外,以kpi指标体系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也是组织约束机制的核心。kpi指标体系一方面来自于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外部市场需求的分解,通过这两种分解,使得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外部市场的要求能够有效地传递到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将高层管理的战略职责和市场终端的压力都得到无依赖的传递。同时依靠将kpi指标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报酬待遇、升迁发展相挂钩,依靠利益动力机制形成对员工的约束。
3.2 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任职资格具体包括完成工作所需采取的行为,以及在背后支持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任职资格的关键在于行为标准和要求,而这种行为标准和要求又来自于对流程的分解和对工作内容、绩效标准的分析,只要员工按照这样的行为标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基于任职资格,可以建立组织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即参照任职资格标准,去评价任职者的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的期望、流程的要求,是否能够支撑组织的战略目标,获取高的绩效水平。
4 竞争与淘汰机制
组织不仅要有正向的牵引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推动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且还必须有反向的竞争淘汰机制,将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之中,从而实现对组织人力资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或者缩水。组织的竞争与淘汰机制在制度上主要体现为竞聘上岗与末位淘汰制度。
4.1 竞聘上岗
客观地讲,一个组织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对工作岗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无论是对员工个人,还是对于组织而言,都面临着重新选择和重新安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上岗制度,全体人员,不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接受组织的挑选和任用。竞聘上岗制度可以避免或降低部分人不平衡的心态,有利于强化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打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摒弃论资排辈的落后的*。
4.2 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并不意味着完全要将排名最后的员工淘汰出组织之外,而是可以采取如调岗、降职等更为温和的处理手段,这在
上一篇:男人前列腺炎怎么治疗好
下一篇:社会性别责任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