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魏都区
魏都区地处中原腹地,位于中原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辐射的要塞,是许昌市的中心城区。为*许昌市委、市人民*所在地。截至2013年,魏都区辖12个街道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97个社区。拥有汉魏古城、灞陵桥、春秋楼、曹操射鹿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古迹60多处。
中文名称:魏都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南关街道、西大街街道等
*驻地:天宝路666号
电话区号:0374
邮政区码:461000
地理位置:河南省许昌市中心
面积:88平方公里
人口:50万(2014年)
方言:许昌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许昌霸陵桥、灞陵桥关帝庙
机场:新郑国际机场
火车站:高铁许昌东站,许昌站
车牌代码:豫K
行政代码:411002
1、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作于此,故称为许地。
周朝时候被奉为许国。
秦统一天下后,被改为许县。
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因魏的基业昌盛于许,许县就被改称为许昌,后人也称为魏都,魏都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唐、宋、元、明、清均于此地设州、府。
1947年设立许昌市。
1986年许昌地区改省辖许昌市,原县级许昌市改魏都区,市、区分家后,魏都区设立4个乡、6个街道。
2000年,魏都区辖6个街道、4个乡:南关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西关街道、东大街街道、高桥营乡、丁庄乡、七里店乡、半截河乡。
2005年,撤销4个乡,设立4个街道。截至2005年12月31日,魏都区辖10个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东大街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五一路街道、丁庄街道(新增)、半截河街道(新增)、高桥营街道(新增)、七里店街道(新增)。
2006年3月,根据《许昌市人民*关于魏都区增设文峰新兴两个办事处的批复》(许政文21号)精神,魏都区以五一路、南关、丁庄街道为依托,增设文峰、新兴两个街道。
2015年1月,魏都区将原七里店街道办事处的周庄、董庄、五郎庙、吴庄、孙庄、延中6个社区居委会析出,设立灞陵街道办事处;将高桥营街道办事处的辛张、金湾、俎庄、郭楼、王庄析出,设立魏北街道办事处。
2、地理环境
位置
魏都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北纬34°03′,东经113°48′。
地形
地形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前冲积的缓平低岗,最高海拔95米;其余是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最低处海拔65米。坡降为1∶1000。河流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清潩河、清泥河分别自北向南流过市区,另有运粮河、幸福河、康庙沟等均属季节性河流。
气候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为14.7℃,1月平均气温0.6℃,极端最低气温-17.4℃;7月最热,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41.9℃。年积温5353℃,年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均日照2181.3小时。
3、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魏都区辖12个街道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97个社区。
人民检察院
西大街道辖6个社区:金地社区、豫园社区、榆柳社区、德科苑社区、魏武社区、府后社区。
东大街道辖4个社区:春秋社区、平安社区、兴隆社区、文惠社区。
西关街道辖7个社区:建安社区、八一西社区、寿昌社区、烤厂社区、许烟社区、西关社区、三李社区。
南关街道辖5个社区:大同社区、七一社区、凭心社区、三八社区、育才社区。
北大街道辖5个社区:八一社区、西湖社区、新村社区、学院社区、玉皇阁社区。
五一路街道辖5个社区:五一社区、光明社区、许继社区、万里社区、碾上社区、樊沟社区。
高桥营街道辖11个社区:高桥营社区、辛张社区、金湾社区、俎庄社区、大罗庄社区、刘铁庄社区、东李庄社区、老吴营社区、板桥社区、郭楼社区、王庄社区。
丁庄街道辖6个社区:丁庄社区、后刘社区、洪山庙社区、洞上社区、北关社区、袁庄社区。
七里店街道辖12个社区:七里店社区、付夏齐社区、董庄社区、孙庄社区、吴庄社区、五郎庙社区、崔代张社区、庞庄社区、宋庄社区、周庄社区、孙庙社区、延中社区。
文峰街道辖8个社区:河西社区、毓秀社区、文峰社区、新许社区、塔湾社区、东关社区、长青社区、游园社区。
新兴街道辖10个社区:兴华社区、瑞金社区、运粮社区、庆华社区、潘窑社区、裴山庙社区、南关社区、工农社区、新兴社区、南环社区。
许昌经济开发区辖6个社区:徐庄社区、罗庄社区、老户陈社区、屯北社区、屯南社区、塘坊李社区。
4、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魏都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498087人,其中0-14岁人口为63699人,占常住人口的12.79%;15-59岁人口为381328人,占常住人口的76.56%;60岁及以上人口为53060人,占常住人口的10.65%,其中60-64岁人口为17828人,占常住人口的3.58%,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232人,占常住人口的7.0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95%,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8%,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7%,其中60-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0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1%。十年来全区老年人口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看,全区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人口已经呈现出年轻人随着年龄减小,人口数减少的趋势。
民族
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畲族、高山族等13个少数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6%。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5、经济
综述
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1.8亿元,比2003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3%、第二产业增长25.5%、第三产业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8∶43.5∶49.7调整为5.8∶45.7∶4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比2003年增长5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88万元,比2003年增长32.6%。农民人均纯收入4323元,比2003年增长13.6%。全区经济运行良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改区生产总值的3.3%,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2%。
写字楼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4.4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亿元,是2006年的3倍,年均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是2006年的4倍,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
201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4.9亿元,比2012年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比2012年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亿元,比2012年增长26.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比2012年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6亿元,比2012年增长14%;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0元,比2012年增长10%。
第一产业
截至2012年,夏粮实际播种面积15705亩,比2011年播种面积扩大210亩,比2011年增加了1.4%;夏粮单产达到465公斤;总产将达到7301吨,比2011年增产140吨,比2011年增长了2%。夏收蔬菜面积5204亩,与2011年同期持平,蔬菜产量达到了22813吨,与2011年持平略增;食用菌产量170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3%。
第二产业
2013年,魏都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亿元,比2012年增长46%;实现利润1.1亿元,增长48.2%,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38。民营科技园区年工业总产值28亿元,年实现利税2.9亿元。全省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补助,采取BOT模式兴建的宏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鹿鼎实业无内胎车轮生产线、世纪通讯工艺塔生产线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长江国际商贸城一期启动招商。
第三产业
截至201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1.3亿元,税收突破4亿元,绿洲大厦、扬子大厦商务楼宇封顶招商,曹丞相府藏兵洞项目建成开放,银都国际楼宇营业额突破亿元。成立全省首家区级贸促会,区电子行业协会挂牌。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比2012年增长2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比2012年增长27%。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千家,其中从事经营少数民族传统食品及清真饮食的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3500人,全区民族经济总产值达6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4亿元,增长15.8%。
截至2013年,签订“东西合作”项目13个,协议金额7.9亿元。全年完成市外引资11亿元,其中省外引资6.2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50万美元,占市外引资目标的103%;完成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占市定目标的115%。引进中城建、中奥鑫天文体广场等战略投资企业和项目。39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4.1亿元,其中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6%。皮毛皮件厂生产的“全裘帽子”远销欧美,年出口销售收入400万元;德源回族产品畅销中南五省;鸿福楼饭庄被市旅游局、市民族宗教局命名为“许昌少数民族涉外旅游定点饭店”。东大街道现有少数民族企业和社区服务网点520个,摊点300余个,少数民族经济占整个辖区经济的60%以上。
6、特色产业
三国文化产业园
三国文化产业园是一个集旅游、商业、游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城。规划占地总面积1318亩,概算总投资约48亿元人民币,预计2018年投入运营。
三国文化产业园位于许昌境内灞陵桥景区及周边区域(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主要包括三国大剧院和三国文化综合体两大部分,其中三国大剧院预计投资6亿元,拟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位于霸陵桥景区及周边区域,规划总占地面积1318亩,总投资48亿元,主要由三国大剧院和三国文化综合体组成。
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包括梦回许都、关帝弘义、许君以昌三个片区,规划将对原有水域进行重新梳理拓展,形成大的湖面。暂拟三个片区的水域称为“灞陵湖”。结合该水域周边布置“灞陵湖十景”,分别为柳岸春晓、灞桥傲雪、宏阁昌许、花街溢彩、关帝弘义、镜湖秋波、天玉流光、烟洲听雨、荷风晚唱、魏武迎晖。这些景点可以完美的展现三国文化的主题,游人也可以更好的通过这些美景感受到三国文化的历史神韵。
魏都风情区
魏都风情区即许昌市老城区,为东、南、北护城河及西湖公园与湖滨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规划采用“一带三心四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延续与利用结合、可操作性与合理弹性控制”的原则,通过城墙、城门、主要街区、重要节点和护城河的打造,体现汉魏风格的风貌特色,形成以商贸、居住、文化、旅游为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片区。
7、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年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217天。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颍河、双洎河和清泥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1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73.9平方公里,郊区土壤分为潮土、沙礓黑土、褐土3类。
8、社会事业
魏都区
魏都区承担着市区大部分的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任务,以及市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管理职能。
截至2013年11月26日,魏都区现有中小学38所,其中:公办中学5所,公办小学2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厂办学校1所,民办中学1所,民办小学2所,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5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7%;职员教辅人员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0.4%;工勤人员2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7%。初中7所,教职工编制287个,在编教职工287人,其中专任教师27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6%;职员教辅人员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工勤人员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小学29所,教职工编制998个,在编教职工998人,其中专任教师98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8.3%;职员教辅人员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0.2%;工勤人员1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5%。
科技
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始建于2003年3月,拥有11万伏变电站3座,电力供应充足;污水处理厂2家,日处理污水能力12万吨,远期可达到20万吨;实行集*热,供热能力150T/H,园区内道路、供水、通讯、医疗、教育等设施完善。园区入驻企业130余家,总投资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3家。
民生
全区涉及民本民生支出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70.1%,“十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83套。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51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7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9、交通
魏都区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魏都区地处中原。市区距离省会郑州80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高速公路直通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在周边经过。
京广高铁纵贯南北,地方铁路横贯东西,107国道、311国道穿境而过,京珠高速公路与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兰考到日照、许昌至登封到洛阳、许昌至扶沟到亳州的高速公路以许昌市为中心形成“米”字形的高速公路框架。高速公路与辖区内密如蛛网的县乡公路相互衔接,构成了纵横交织的交通运输网络。
10、名胜
许昌霸陵桥
许昌霸陵桥,其中“霸陵桥”有时又写作“灞陵桥”。许昌西郊的石梁河上,今日仍横卧着青石砌成的灞陵桥,桥头,竖有“汉关帝挑袍处”古碑,为明代总兵左良玉墨迹;新塑关羽挑袍巨大雕像。
霸陵桥
灞陵桥关帝庙
灞陵桥东,桥西,是灞陵桥关帝庙。据《许昌县志》载,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当地义士王宏道捐地三十亩,经多方资助而建成此庙。关帝庙山门楹联曰: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骋时勿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帝庙后院利用围墙建造的东西对称的回廓之中,彩绘46幅关羽生平事迹壁画。庙院东邻为桃园,塑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塑像。
许昌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文物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历史上曾以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及关帝庙称之。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存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葺。形成了“一宅分两院”的基本格局,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以一重、二重、三重檐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内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西与文庙毗邻,“文武”二圣并祀实为全国少有,尤其是景区主体建筑关圣殿高达33米,内塑15米高的关公塑像
曹丞相府景区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
11、名人
徐庶
灌孟:西汉颍阴(今许昌)人。原名张孟。姜子牙:周朝宰相,助周武王灭商,河南许昌人。
徐庶: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荀彧: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荀攸: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