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信息公开的纵深推进
[论文关键词]乡镇*;信息公开;运行机制;观念
[论文内容提要]纵深推进乡镇*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生成适应乡镇*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乡镇*执政理念的转型、乡镇*公务人员观念更新、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等主观条件的满足。
构建和谐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理念,创建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模式,需要建立和强化以和谐为特征的执法新机制。其中*信息公开,特别是与广大农民最密切联系的乡镇*实现信息公开,是实践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重要方面。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扩大基层*,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利的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密切党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2000年12月,**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也下发文件,对本系统特别是基层站所的政务公开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村务公开的深入发展,广大群众越来越关注乡镇政务问题,迫切要求乡镇机关实行政务公开,以保证和巩固村务公开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基层*。在以上文件的促进下与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国乡镇*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乡镇*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和谐行政价值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为信息公开的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上的公开。例如,有些地方布置安排信息公开工作一阵急风暴雨,但忽视监督检查,时间一长,慢慢就变味走样,成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最终搁浅。其次表现为被动公开多,主动公开少。如某些乡镇*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运动式的信息公开要求,检查一走,运动一过,马上关闭公开渠道;或迫于民意呼声、舆论压力而被动地公开某些行政事项。同时,为规避主动公开,过多地强调行政相对人必须遵守的义务程序,而弱化行政主体必须遵守的义务程序,任意设置程序壁垒。例如虽然某些地方乡镇*在互联网上开通了“政务公开”栏目,但规定点击该栏目必须首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推行*信息公开,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行政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信息公开条例》,该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对推进我国乡镇*信息公开起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推进乡镇*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生成适应乡镇*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及完善的机制保障,同时还要乡镇*执政理念的转型、乡镇*公务人员观念更新、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等主观条件的满足。
一、乡镇*信息公开的运行保障机制
要使乡镇*信息公开真正实现,必须设置相应规定,保证其运行的畅通,即要完善乡镇*信息公开的运行机制。笔者认为,良好的乡镇*信息公开运行机制应包括两方面的制度构架,其一是乡镇*信息公开程序、形式规范化;其二是对乡镇*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法制化。
(一)规范乡镇*信息公开的程序
*信息公开的程序应该分为两大类:一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根据职权和规定主动给予公开。公开的程序具体表现为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其行政行为中的一个环节。二是依行政相对人申请向其或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情报的程序。如保障某些利害关系人获得一些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信息而设置的依据申请而公开的程序。因为从法理上来分析,*信息公开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所以应以*主动公开程序为原则,为主要方面。对依申请公开的程序,*对是否公开享有*裁量权,法律应严格规定申请、审查、批准的程序,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裁量权,损害相对人的知情权。同时要规范行政事项的具体公开程序。即*信息公开的步骤、方式、方法与时限规定。特别是对时限规定要严格化,以防止*拖延而不利其信息公开的实现。
(二)规范乡镇*信息公开的形式
*信息公开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形式(载体),而且公开载体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乡镇*信息公开形式的总体要求是:群众看得见、看得懂;方便群众办事,便于服务对象监督;能办事,办事快,好办事。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要求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公开*信息。一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发现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二是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发布*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信息准确一致;三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信息;四是各级*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阅、获取*信息提供方便;五是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信息;六是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信息公开目录和*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
(三)强化乡镇*信息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首长负责制。各乡镇*要建立*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其主要负责人应是*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对*信息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协调工作和总监工作,如果出现重大问题应及时正确地解决,否则将承担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建立目标考核制。把*信息公开及其效果纳入乡镇领导*和公务人员的政绩和业务能力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其日常工作、年终考核、选拔任用及奖励惩处等都与*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成败大小和结果优劣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考核。
第三,强化对乡镇*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在考核的基础上,结合推行岗位目标末位淘汰制,对*信息公开方面成效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的按有关规定实行末位淘汰。并加强日常的监督,以督促行政工作人员及时公开相关事项。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对*信息不公开,公开不落实或者弄虚作假的,由新闻舆论部门进行公开曝光。三是加强群众监督。除了保障知情权、参与权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的监督外,还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监督员、行风评*等中聘请*信息公开监督员,定期开展*信息公开督查和评议活动。并可对重点部门和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列为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促。乡镇*信息公开工作领导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组织重点督查和暗访检查。以督促相关工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四,建立相应责任追究制。主要是应明确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将信息公开要求、标准和程序具体化,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方法;建立信息公开过错追究制,使信息不公开行为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建立信息公开投诉机制,通过开辟对信息不公开的举报投诉途径,改善信息公开执行状况。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救济程序
按照有权利就有救济的法律原理,*信息公开制度应该有救济程序的保障。在现代国家的*信息公开制度中,普遍建立了*信息公开的法律救济原则。申请救济的人一般有两种,要求公开的人和反对公开的利害关系人。根据申请人获取救济原则,当申请人的请求权遭到了国家机关的不当否决时,或者是利害关系人认为申请人的请求构成了对自己的损害,有权获得救济,可以向行政机关或者法院提起*信息公开的诉讼。按照我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予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二、满足乡镇*信息公开的观念等主观条件
*信息公开从本质上说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分配的一种体现和认知。对行政主体来说,信息公开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职责;对于行政相对人及公民来说,则体现为一种法定权利或是其维护合法权益的一种保障渠道和途径。义务的是否履行,权利的是否实现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观意志状态如何有很大联系,因此,乡镇*信息公开的实现还要依赖于两类主体的意识、观念等主观条件的是否满足。
(一)提高乡镇*公务人员的思想素质
首先,乡镇*公务人员应当适应入世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维方式,转变“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理念、权利理念、竞争意识、*观念、平等观念、法制观念等。树立服务行政观念。在服务行政中,行政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行政行为以人民为核心,这种服务具有透明性的特征。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合理的法律价值观。全面学习新时期的法律思想,更新法律意识。使公务员的思想素质能够与时俱进,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温和、服务型的行政权作用方式将变得明显,*将承担更多的服务职责。作为基层行政管理职能实施者的乡镇*公务人员,必须认识到透明化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树立公开行政、服务行政的观念。
其次,乡镇*公务人员必须树立对*信息公开的正确思想认识。
必须明确*信息公开是行政主体的一项法定义务而不是对相对人的一种道德恩赐。“行政程序法的重心是对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而不是对管理相对人设置程序上的义务。”因此对于行政主体而言,向相对人公开相关行政信息是法定的不可拒绝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不依法公开,就是一种违法失职行为,公开信息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知悉与自己利益有关或者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信息是当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是*制度必备要素之一,而非*的一种额外赐予。
(二)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与维权能力
在法治发达国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凸现在行政法中的行政程序法成了法治社会抑制行政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最重要的常规手段。”因此,行政程序法制赋予公民的程序权利的有效行使不仅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行政权力侵犯,且可制约行政权力,使其按法定的权限、程序行政。乡镇*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农*观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是制约其权利有效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乡镇*信息公开化程度的一种重要力量。
1、培育农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目前,主要应靠具体的法律教育、宣传工作来保证这一点。首先,改变普法宣传形式。在普法宣传上,以前采取的集中开会和培训学习验收方式每每会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应该利用报纸、电视等大众宣传媒介形象地、深入浅出地将法律精神植入农民的心中。其次,在普法教育中,以培育农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为起点,改变过去于义务观念教育为主的法制观念培养模式,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
2、提高农民维权能力
第一,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农民的主体意识,要求农民对法律规定有一定了解,能知法、懂法。国家对制定的法律、法规要加以公布,并广泛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进行必要的指导。只有知识素质特别是法律知识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农民的参与能力和维权能力;第二,培育农民法律运用能力和技巧。广大农民群众要具备用法技能,包括能收集、提供并运用证据证明某一法律事实已经出现,能够准确选择相应的法律规范作为依据,能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以规定的形式,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和要求乡镇*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寅.中国行政程序法治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章剑生.论行政程序法上的行政公开原则[j].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2).
[3]胡忠英.老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j].老区建设,2007,(3).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开头2020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安全工作计划样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