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岛屿旅游经济的产业选择及风险提示
摘要:本文利用韩国学者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对该论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岛屿发展旅游业有其产业必然性,同时文章也指出岛屿发展旅游业也不是解决岛屿经济的万能药,岛屿经济体以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是否具有持久性,依然值得探讨。
关键词:岛屿经济体;旅游经济;产业选择;风险。
历史上最早的岛屿旅游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随后在欧美等国家慢慢兴起。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岛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世界范围内旅游业比重占gdp20%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7个为岛屿。目前,岛屿已经成为最富旅游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世界范围内岛屿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学术界和业界人士越来越多地对岛屿旅游经济予以关注,有力地促进了岛屿旅游理论的发展。
一、岛屿发展旅游经济的选择。
1.分析模型选取。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种分析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模型,如多因素钻石模型,双钻石模型,九要素模型等。针对岛屿这种特殊的地理单元,本文拟采用韩国学者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为原型,全面分析岛屿经济走向旅游经济的原因。
根据乔的“九要素模型”,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两大类:①“物质”要素。包括资源禀赋、商业环境、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需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特定时间内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②“人力”要素。包括工人、政治家和官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他们创造、激发和控制4个“物质”要素。此外,机遇作为一个外部要素与上述8大要素共同构成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
2.岛屿经济体分类。wWW.11665.CoM
以政治权属和经济产业为基点,可以把岛屿经济体划分为以下三类:
①独立的综合经济体。这种经济体一般出现在面积非常大的岛国,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岛国,其经济特征表现为岛屿产业结构比较齐全。
②独立的单一经济体。这种经济体一般出现在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岛国。这些岛国的产业结构单一,大多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但整体经济规模偏小。
③具有依附性质的单一经济体。这种岛屿与第2种情况类似,但作为行政地域体隶属于某个**,经济缺乏相对独立的决策权,此类岛屿经济带有鲜明的政策依赖倾向。
本文主要讨论后二种岛屿经济体,第一种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3.岛屿旅游经济的选择。
①机遇———市场竞争条件。20世纪50年代以前,岛屿旅游经济没有显著发展,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回暖,全球经济的复苏促进了资本的流通,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交通通讯手段出现大的飞跃,这些因素的综合逐渐开启了世界性岛屿旅游的大门。
基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以及若干行业的技术革命推动,岛屿旅游的机遇逐渐明朗,贫穷落后的岛屿国家和地区发展岛屿旅游经济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②“物质”要素———产业竞争基础。“物质”要素是一个国家(地区)竞争优势的确立基础之一,岛屿经济体拥有自身的资源与设施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岛屿经济的优势条件,有的则是劣势条件,优劣势要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他们可能互为因果,但不影响我们的分析结论。
a.劣势要素分析。首先,在岛屿经济的发展中,岛屿耕地与淡水的双重稀缺难以催生大规模的岛屿农业生产活动,虽然有某些特殊品种的农作物能够在某些岛屿上少量生产,但这些收入无法维持岛屿的长期发展。因此,岛屿经济体仅仅依靠农业来维系其发展是不太现实的。
其次,从表面看来,工业似乎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并且能够更多地解决岛屿居民的就业,但很多工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将岛屿的初级产品进行粗加工,并非能够带来新增长点的新经济形式。也有矿藏含量丰富的岛屿经济体试图发展采矿业,但矿藏的含量并非无穷无尽,而且伴随开采接踵而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依然让其承受了巨大的代价。能源供应的有限、技术力量与人力资源的缺乏、国内市场的狭窄以及缺乏产业集群的支持从根本上断绝了岛屿国家通往真正工业化道路的希望。
再次,技术能力的不足以及本地市场能力的有限也限制了岛屿经济向大规模制造业发展的可能。由于发展中的岛屿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恶劣的投资环境难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再由于与大陆相分离,造成了较高的海运、空运、通讯成本,同时也因为岛屿内部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导致岛屿经济想通过制造业来支撑也是力不从心。
b.优势要素分析。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地域文化背景一直是岛屿发展旅游最重要的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完全可以开发成相应的旅游产品,对岛屿外的休闲旅游者来说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这:一方面,可以吸引旅游者,直接为获得旅游收入而对岛屿经济有所贡献;另一方面;也会吸引世界组织或者旅游投资商的资金注入,以缓解岛屿经济体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在某些岛屿中,独特的文化背景一旦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甚至可以催生出带有当地特色的手工业产业。
另外,岛内人均资源占有率高意味着岛屿内有大量的资源剩余,在不破坏岛屿整体物质与社会环境的前提下,这些闲置的资源完全可以供外来人口进行消费以获取经济收入,为岛屿扩容提供了的空间。
③“人力”要素———产业方向调控。“人力”要素对岛屿经济的发展起着导向控制作用。大多数岛屿国家和地区合格劳动力短缺,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要素中的工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工程师在岛屿经济体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因此本文认为只分析政治家和官僚这一“人力”要素即可。
当岛屿经济体的政治家和官僚意识到内生增长模式无法在岛屿内部成功出现,而只能通过将岛屿的优势要素转换成可以使得岛屿对外出口的某种服务产品———旅游的时候,只要岛屿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足以吸引游客,岛内在开发前还可以保持高人均资源占有率,理智的岛屿政治家和官僚就会在政策与制度上对旅游业予以支持与鼓励,这种支持与鼓励一般也会使物质要素中的商业环境、相关和支持产业产生正面的影响。
由于岛屿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结构一般都很简单,这将导致较低的行政成本,同时也意味着岛屿发展中的立法、政策制定等工作可能有更高的效率。同时,小*导致的更低的税率也可以刺激*资本的进入,为当地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动力。如果隶属于强大**的岛屿经济体,这种要素优势则有可能不同程度地丢失,原因在于按照**结构标准体系配置的*规模可能超过当地的实际需求,规模偏大的*将增大对当地企业税收,某些**要求征收的固定税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大岛屿经济税收的负担,这些都将抵消原本属于岛屿的优势。因此,如果隶属*没有为岛屿制定积极、开放的政策,而该岛屿又缺乏独立制定法规、政策的空间,则该岛屿会陷入一种“主动丧失优势”的局面。
二、岛屿旅游经济的风险提示。
虽然岛屿经济的旅游业选择具有一定的产业必然性,但这并不说明岛屿发展旅游经业就是解决岛屿经济的万能药。riazsharee.f通过对比20个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旅游发展速度与发生经济风险概率成正比。事实上旅游业的脆弱性以及岛屿经济体自身的局限性使得那些以旅游作为主导产业的岛屿在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旅游业造成岛屿经济外向型倾向特别严重,结果导致对某个市场的过分依赖,当该市场经济衰退时,岛屿经济也同步衰退。此外,即便不发生经济衰退的情形,由于客源市场的较为单一导致游客消费十分有限的旅游产品种类,很容易产生规模不经济现象。
第二,大部分岛屿内部人口稀少,由于岛屿内部合格劳动力相对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限制本岛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另外在旅游投资与开发方面,由于岛屿旅游开发的资金主要来自其他地方,当地在发展旅游时的参与水平低,导致外汇收入的漏损率高。
第三,岛屿基础设施(特别是机场、港口运力)的不足使得游客规模拓展能力受到限制,而岛屿自身缺乏拓展基础设施的能力,所以除了深度开发自身旅游资源,以及提高接待设施档次与服务水平以不断刺激游客增加旅游开支之外,拓展游客接待规模依然存在很大障碍。
第四,某些不可抗力因素会对岛屿经济造成沉重打击。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气候条件的反常变化等因素)、公共安全事件会让旅游岛屿遭受毁灭性打击,这都会使许多旅游岛屿的收入锐减,让游客重新恢复对这些岛屿旅游地的信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在信心恢复时期,这些岛屿的经济状况会持续恶化。
三、结论。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岛屿经济体选择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必然性,这是由于世界范围内对的岛屿旅游需求这一机遇的出现以及岛屿自身的物质要素与“人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岛屿发展旅游能为岛屿经济体的发展提供机会与带来活力,但岛屿经济体发展旅游产业是否具有持久性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参考文献:
[1]郑向敏,饶品样。中国沿海岛屿旅游发展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2]roberticor.croes.aparadigmshifttoanewstrategyforsmallislandeconomies:embracingdemandsideeconomicsforvalueenhancementandlongtermeconomicstability[j].tourismmanagement,2006,27(3):453-465.
[3]sandya.kerr.whatissmallisl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bout?[j].ocean&coastalmanagement,2005,48(7-8):503-524.
[4]cho,dong—sung.adynamicapproachto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caseofkorea[j].journaloffareasternbusiness.1994,1(1):17-36.
[5]riazsharee.fsmallislandtourismeconomiesandcountryriskratings[j].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2005,38(4):557-570.
上一篇:家用分类垃圾桶的普及是否必要?
下一篇:申购垃圾桶的请示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