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speedskating)是一项比赛滑行速度的冰上体育运动,从事速滑运动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增强防寒能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速滑项目按照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则规定,分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和全能4种,每种均分男女组。2014索契冬奥会比赛项目也将包括速度滑冰。
1、基本介绍
速度滑冰(speedskating)是一项比赛滑行速度的冰上体育运动,从事速滑运动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增强防寒能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速滑项目按照国际滑冰联盟的规则规定,分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和全能4种,每种均分男女组。2014索契冬奥会比赛项目也将包括速度滑冰。
2、运动历史
速度滑冰是运动员在规定的冰场上和规定的距离内,进行滑行速度激烈竞争的项目。
速度滑冰
从1850年钢制冰刀问世后,速度滑冰如虎添翼,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了19世纪早期,荷兰人开始把速度滑冰的概念传输到欧洲各国。1863年,首次官方的速滑比赛在奥斯陆进行,而在1885年,第一项重要的国际性赛事--首届欧洲冠军赛在德国汉堡举行。正式的世界锦标赛是在1892年国际滑冰联合会成立后确立的。接着,189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了第一届男子速滑锦标赛。1892年,国际滑冰联合会InternationalSkatingUnion(ISU)在荷兰舍维宁根(Scheveningen)建立,这是冬季运动中最早成立的国际联盟。
从1924年首届夏蒙尼(Chamonix)冬奥会开始,速度滑冰就是奥运正式项目,但当时还只允许男子参加。冬奥会的首枚金牌就来自于速度滑冰,美国男子速滑运动员查尔斯·朱特劳以44秒的成绩在500米速滑中取胜。女子速滑在1932年冬奥会上被列为试验项目,直到1960年冬奥会才成为正式竞赛项目。奥运会上速滑比赛项目有个人项目10个,2006年都灵冬奥会首次引入团体追逐赛,男女各设一枚金牌。全部12个项目分别是:男子500米(1924年列入奥运)、1000米(1976年列入)、1500米、5000米、10000米(均为1924年列入)、团体追逐赛(2006年列入),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均为1960年列入)、5000米(1988年列入)、团体追逐赛(2006年列入)。
3、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滑冰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出现了由滑雪发展而来的“冰嬉”。元代以后,“冰嬉”更为盛行,而且规模更大,明代有了关于“冰床﹑冰擦”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更设“技勇冰鞋营”,并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训练方法,管理机构称为“冰处”。据《清文献通考》记载:“每年十月,各族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府预备冰鞋﹑行头等项,每到冬至后,皇帝到瀛台等处看表演冰嬉。”
速度滑冰
*成立后,广大青少年参加速滑运动的人逐年增多,特别是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等城市的群众性冰上运动开展得很活跃。1953年2月,在哈尔滨市举行了第1届全国冰上运动会,有6个单位参加了速滑比赛,创造了中国第1批速滑纪录。
1963年第57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在日本长野举行。2月24日,男子1500米比赛上,中国选手罗致焕以2分09秒2的优异成绩,取得该项比赛的金牌,并创造了世界锦标赛的1500米最新纪录。罗致焕成为我国第一位世界速滑冠军。近十多年,我国女子速滑项目成绩斐然,涌现出叶乔波、薛瑞红等一批优秀选手。
1980年,中国速滑队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
4、竞赛项目
世界锦标赛的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500﹑5000﹑10000米;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世界男女短距离锦标赛竞赛项目,均为500﹑1000米,世界青少年速滑锦标赛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500﹑3000﹑5000;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冬季奥运会竞赛项目,男子为500﹑1000﹑1500﹑5000﹑10000米;女子为500﹑1000﹑1500﹑3000米。各种比赛,除奥运会项目按男子500﹑5000﹑1000﹑1500﹑10000米,女子1500﹑500﹑1000﹑3000米的程序进行外,其他比赛如天气情况允许均应在两天内进行,编排顺序按第1项短距离﹑第1项长距离和第2项短距离﹑第2项长距离的次序比赛。
5、比赛规则
速滑是一项能让人类不借助外力在平面上达到最快速度的体育项目,奥运冠军们最快速度能能超过60公里/小时。比赛在周长400米的跑道上进行,跑道由两条直线和两条180度的弧线连接而成,分内、外两道,道宽5米。内跑道的内圈半径为25米,外跑道的内圈半径为30米。
速度滑冰
选手被分成两人一组,道次安排和出发顺序抽签随机决定。同组的两位选手在发令枪响后,绕着冰道逆时针滑行,率先达到终点的获胜,由于速度太快,成绩往往异常接近,要用百分之一秒计算。每组选手允许一次抢跑,如果运动员第二次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每圈过后两位选手在交换区互换内外道位置,这样是为了保证两人的滑行总距离相同。外道的选手优先换道。
在下列情况下,选手将被取消比赛资格:第二次抢跑、滑出自己跑道、在交换区没有换道、在换道时干扰对手。
运动员遇到以下情况时可以重赛:因为严重的干扰而受伤,其中干扰包括对手摔倒。出现这种情况后,该选手可以休息30分钟,然后重赛,取本次成绩和上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比赛中,如果选手摔倒,他们可以站起来,重新投入比赛。当运动员在终点附近摔倒时,将根据选手(包括冰鞋和身体)是否完全过终点线判断如何计时。
团体追逐赛2006年首次进入冬奥会,比赛中两个队每队的三名队员在赛道一边同时出发,队员轮流领滑,其他队员则利用气流紧紧跟随领滑者,当最后一个队员冲过重点线的时候,该队完成比赛,比赛采用淘汰赛制,直到决赛。
6、技术与训练
速滑的合理技术是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规定距离所采用的协调﹑省力的全身动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鉴别滑行技术合理程度的主要标志。它要求运动员滑行时上体前倾,两腿深屈,身体呈流线型,双足交替进行单足支撑惯性滑行﹑单足支撑蹬冰和双足支撑蹬冰3个阶段进行循环,各动作结构严谨,协调自如,节奏自然流畅。运动员要有较高的平衡能力和较强的腿部力量,才能作出合理的技术动作。
速度滑冰
基本姿势与直道滑行大致相同,但由于向心力作用,弯道与直道动作又有很大区别。弯道滑行时,身体始终向左倾倒,用左脚外刃﹑右脚内刃蹬冰。弯道滑行中的惯性滑行阶段很短,右脚尤为短暂,在短距离滑行中几乎不存在惯性滑行阶段。其主要动作要求是:进弯道时右脚最后1步要进入直道和弯道交接处,深入程度以天气﹑冰质﹑风向﹑项目等情况而定。左腿紧贴右脚下刀,指向切线方向,着冰时脚尖开始逐渐顺送,用外刃紧紧咬住冰面,左肩与新的切线方向一致,不要扭腰摆臀。收腿动作在蹬冰后即放松,积极向支撑腿方向提拉,膝关节领先,以利形成前弓角度。在浮腿收回过程中促进身体向左倾倒,两腿成边收边蹬形式。蹬冰方向,两脚要有“侧送蹬”感觉,上体纵轴与浮脚着冰方向一致。
起跑技术
主要有两种:一是正面前脚点冰起跑法,二是侧面起跑法。优秀运动员多采用第1种方法。其主要动作是由静止状态,运用合理技术,迅速转入快速滑行的技术动作。起跑技术对提高短中距离项目成绩尤为重要。前脚点冰起跑技术要领是,前脚刀尖为支点,后脚全内刃着冰,两刀距离略比肩宽,面向前方。蹲屈姿势略高于其他起跑姿势,重心在两脚之间或稍前。起动时,大腿高抬,上体前倾,冰刀着冰时要紧紧切住冰面,头几步不要滑动。
摆臂动作
主要是用于短中距离滑行,可起到协调﹑加大蹬冰力量的作用。现在,在长距离滑行中采用单臂摆动的人越来越多,摆臂用力程度较小,摆动方向要与滑行方向一致。短中距离无论采用双摆臂或单摆臂,都要用力,特别要注意向侧前摆动的速度和力量。
7、比赛器材
速滑冰鞋主要由优质厚牛皮制成,并用玻璃纤维和碳钢加固。速滑冰刀是由刀刃、刀身管、前小刀托、前大刀托、前托盘、后刀托和后托盘等部分组成。现代高级速滑刀刀刃多由优质高碳钢制成,其他部分由轻合金制作。速滑冰鞋为半高腰瘦长形,鞋跟部为坚硬式,以包围和固定脚跟。鞋底为硬皮、冰刀以螺钉或铆钉固定在鞋底上。
金属制成的刀刃只有1毫米宽,有40到45厘米长,是纯手工打磨平整的,冰刀放在一块大而平的石头上打磨,并用特殊工具擦亮。现在,使用钻石来磨刀刃成变得越来越流行,不过这么昂贵的造价也只有那些顶尖选手可以负担,钻石打磨出来的冰锋几乎完美无缺,这对于在高速中滑行是十分关键的。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运动员开始穿新式冰鞋,这种鞋从脚踝到足前部更硬,类似于短道速滑的冰鞋。1997年,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冰鞋革命,出现了俗称“拖拉板式冰刀”,即原先固定在鞋底部的冰刀,现在只有前点与冰刀与冰鞋固定连接,而后跟部分的冰刀与冰鞋处于分离状态,冰鞋的这种新变化使运动员在冰面滑行时增加了滑行时间,从而达到提高速跑速度的目的。速滑新式冰刀在98年长野冬奥会首次亮相奥运赛场,但因为出现时间太短,新式冰刀的威力尚未充分展示,而四年后的盐湖城,各国速滑运动员对新式冰刀逐渐适应,并由此开创了一新的训练理论与训练手段,更好地发挥出新式冰刀的优势,最终10个项目有八项打破世界记录。
速滑运动员身着特制的紧身连体服,既保暖又轻便,最重要的是为了减小空气的阻力。连体服是帽子、上衣、裤子、袜子连成一体,有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具有轻便、紧身、阻力小、动作灵活等特点。因为空气阻力是运动员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滑行服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风洞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