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论信用评级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辩证认识与透视

科普小知识2022-12-05 17:30:28
...

信用评级是由具有合格资质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的评估 原则,依据有关法律、制度和评级指标体系,通过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的基础上,对经济实体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营效率及发展前景等, 或对特定金融工具履约能力及其信用程度等作出综合评价,并向社会公众、评级对象作 出责任承诺的一种有偿服务行为。信用评级可分为企业信用评级和金融工具(如股票、 债券)评级。本文仅就企业信用评级与会计信息的关系进行辩析。

信用评级发挥着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固有功能

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贷款人与借款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利益上独立 于借贷双方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之固有功能,也是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目标。因为,借 款人要比贷款人更为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并因此可以选择披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由于潜在的贷款人清楚借款人有可能提供不真实的信息,因此,即使低风险的借款人也很 难使得贷款人相信他不会违约。如果没有某种途径来可靠地传递相关信息,那么将有可 能导致市场失效,即有价值的投资不能获得融资。当信用评级机构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 间充当中介角色时,能使贷款人在作出贷或不贷、以何种条件提供贷款的决策时,获得 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详尽调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信用信息和未来前景,从而减轻信息的 不对称。可见,信用评级的本质就是专业信用评估人员根据搜寻的财务和非财务的客观 信息,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拟定评级标准对评估客体偿债风险作出判断,为信用供给 者提供中介判断信息,在解决贷款人与借款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中介角色十分明显。WWw.11665.CoM

信用评级与企业会计信息的辩证关系

(一)企业信用评级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提供定量分析的客观基础

信用评级具有传统经济评价的某些共性:都以企业财务信息为主要基础,结合统计信 息、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周期和行业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专业与专家分析,静 态与动态分析,历史、现实与未来分析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其对会计信息的客观依赖 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会计信息的历史性依据。如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判断,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告提供的数据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付账款清付率、现金流动比率等指标,结合行业政策、市场竞争能力、管理者信用态度和过去的偿债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判定。

二是会计信息即时性基础。即把握、收集动态变化的瞬间会计信息,判断评级对象资 信状况的变化和变更,尤其对评级对象发生的重大投资、筹资、分配决策,或重大风险 、重大损失等会计信息的变化,必须随时调整评级对象的信用等级。

三是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会计信息的失真或缺陷,必然影响着信用评级的客观判断 ,假信息必然会得出假结论。评级人员必须对评级对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局 限性作出正确判断。

四是以现金流量作为评价的核心基础。现金流转是所有评级对象的血脉,也必然是信 用评级机构评价评级对象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的核心内容。评级对象必须如实提供有关 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各项信息,包括在未来产生正额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偿还债务和派发 股利的能力;造成报告中净现金流量差异的原因;现金和非现金投资、筹资活动对公司 状况的影响等,以全面客观公正评价评级对象。

(二)企业信用评级受制于会计信息的局限——误导主观判断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业信用评级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决定了信用评级人员必须充分考虑以下有关会计信息方面的局限性:

一是会计信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具有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可变动性。一方面,作为计 量单位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波动性的属性,即由于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引起的币值上升 或下降;另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隐含着会计信息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动性及企业价值 的不确定性。因而要求评级人员对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必须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对发展 前景作出预测。

二是申请委托信用评级的对象都是单一独立的法人个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足 以说明其在经济部门中或整个经济领域中的地位。这就要求评级人员应将单一主体的会 计信息与部门、行业、整个地区中同类单位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才能作出客观的判断评价。如某评级对象产成品销售率为80%,从其自身而言已较上年的60%有较大改善和提 高,但放于整个制造行业中比较,则比该行业平均95%的水平仍差之较远。

三是按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编制而成的会计信息,相当部分是近似计量的结果,如累 计折旧、坏账(呆账)准备金及费用分摊等数据,仅仅是估计数,不同的会计方法直接影 响企业损益和现金流量等的计量结果。同时,实际工作中这种会计估计属性往往又成为 某些评级对象人为调整的理由,成为损益和税务支出的调节器。所以,调查、核实、正 确判断和必要调整会计估计信息成为信用评级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是会计信息主要是一种历史记录信息,而信用评级的本质是对现状尤其是对未来作 出的评判和预测。这就要求在信用评级中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充分考虑历史信息的不变 性和客观现实的可变性(如货币价值的变动性、行业政策的变化性、经济环境的变动性 等因素)。

五是面临着诸多信息失真风险。会计信息不仅面临着信息制造加工中存在的诸如历史 信息、估计信息和计量基础不确定的客观影响,同时会计信用缺失更是困扰目前会计信 息市场的一个严峻课题。因为谁也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较大的危害性。对信用评级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使定量分析失去了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影响着评级的主观判断和评级的公信力。去伪存真,保证评级质量,是信 用评级的一项重大课题。

信用评级实践透视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一)基础性会计信息失真方面

1.法人治理基础信息失真。法人治理基础失真是目前信用评级基础性信息失真风险的 一个主要方面。经理(厂长)会计、权力分配收益会计、多本账阴阳会计及会计部门形式 上独立但实质上不独立等均出自于法人治理基础失真。建立和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 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也是现代企业按市场规则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但是 实际情况是,为数不少的评级客体未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起的法人治理结构也 往往是形式重于实质,有的甚至根本就是假治理结构。如有的根本就是为了在工商登记 注册方便而编造的纸上法人治理,企业实际运作与注册材料所描述的根本不同。

2.国家监管基础信息失真。客观地说,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机关官僚作风尚未根本改 变,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和必要的专业素质,有的甚至丧失必要的职业道德和应履行的监 管职能,结果是国际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在我国往往适得其反。如工商年检中 虽然规定有企业必须提供年度财务报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仅仅是将其作为一 种必报材料,侧重的是资料的完整性审核而非真实性审核,尤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 断缺乏足够的程序和专业保证,所以实际上很难达监管目的。同样如发票市场的混乱、 偷税漏税查而不绝、统计数据的失实等现象均与国家监管不力有直接关联。

3.信息制造基础失真。会计信息处理、加工、计量等制造基础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 的关键性源头。因为,一方面,无论是法人治理基础失真,还是国家监管基础失真,都 与制造基础失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信息处理程序的变动,或计量方法的变更,或加 工期间的迁移等都可以制造出所需要的主观信息来,如有的通过对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的变更、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等来达到与主观目的所需要的经营成果或税务目的 .也有的在信息制造中,将本期应该实现的收入挂账于预收款项上,甚至挂账于其他应 收款项上,以延迟纳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企业的重组、并购等而逐步培育起来 的集团公司内部的关联交易信息制造基础失真现象有日益严重和逐渐成为主角的趋势。 关联交易信息失真具有危害性大、隐蔽性强、发现难度大、纠正成本高的特点,已成为 信用评级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目的性会计信息失真方面

1.税务目的失真。税务目的失真是指财务信息提供者为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目的而对会计信息进行改造的信息失真现象。税务目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不计、少计或隐瞒收益、 或推迟收益的确认,虚开发票、多列费用和成本,或提前列支费用和成本等手段。如媒体披露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折旧方法,或折旧率进行修改的行为,从而较大幅度提高了当年的折旧额,降低了当年应纳税所得。仅西北某 钢铁公司就因加速了固定资产折旧速度而减少2003年利润总额5173万元,频舞计提魔棒是企业调整利润的一大共同点。尽管这些行为就目前有关规章或制度而言可能无法作出 处罚,或者说只是它们充分发挥了会计制度的弹性,但其行为在道义上仍是有待商榷的 ,至少不宜提倡。另外,也有一些当年经营业绩比较好的上市公司也存在通过提高各种 准备金的计提来调整当期应纳税额或为弥补将来潜亏事先修筑“蓄水池”。由于国家对 上市公司无论财务报表编制的规范性、公开透明性,还是监管和查处力度,都远远强于非上市公司。所以上市公司尚且税务目的如此明显,那更不用说一些中小企业,尤其一些尚未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失真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况且上市公司无论是企业量上,还是社会经济规模总量上仍仅仅是沧海一粟。

2.融资目的失真。融资性会计信息失真在动机和行为上往往与税务目的相反,它出于对投资人或债权人以欺骗或迷惑目的。一方面,竭尽所能调整财务结构,给资金供给者 以一种低风险的财务结构和较强偿还能力、自有实力的假象性判断,如对企业内部集资 款列入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或为虚拟资产而进行长期挂账等行为往往都是出于这种目 的;另一方面,通过对盈利水平的调控,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配合成本和费用的手段,以调整对其预期获得能力的判断,给资金供给者以信心,如选择高投资回报率 ,制定出派发的现金远远高于其当年实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从几倍、到几十倍,甚 至到上百倍的收益分配方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股票价格和维持投资者信心,最大 限度达到资本市场融资目的。也有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包括部分上市公司,以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金和通过变卖股权等手段来增加当年度利润,从而达到粉饰经营业绩和 融资目的。

3.鉴证目的失真。我们在企业信用评级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组织对委托信用评级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查时,经常会发现企业会计报告的历史信息 严重违背一贯性原则事件,篡改历史数据轻而易举。当我们提出质疑时,企业会计人员竟不知其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究竟是哪一套。他们有多种用途的多套报表,即阴阳会计, 以应付不同的监管或目的之需。

4.传媒消费目的失真。短缺经济消失后,“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市场经济特征日益 明显,“黄婆卖瓜传媒来夸”的传媒消费成为一种流行和大众趋势,包装让信息供给者 不再脸红。但由于市场监管不适应市场发展,加上部分传媒过度的趋利性,对信息的真 实性也缺乏足够的专业判断,自然被一些缺乏诚信的经济组织所利用。如部分传媒热衷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排行榜或花样百出的评比,而企业也乐于破财引财,以误导信息消费 者,传媒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方便之门。如农凯集团在上海滩曾经红极一时, 这其中传媒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无独有偶,安然公司在没有倒塌之前,也曾被《 财富》杂志连续五年评为美国最富创新力的公司。

(三)互利性会计信息失真方面

在会计信息误导中,欺骗性最强、迷惑性最大首推互利性信息误导,因为它往往是由 独立的中介机构来完成失真信息的制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审计报告信息失真。审计报告信息失真是目前困扰会计信息市场最主要,也是最关 键的问题,并且也是长期历史的顽疾。如号称世界经济警察的美国,信用历史也已有16 0多年,照样毫无征兆地暴发出安然、世界环球通信等世界著名企业的会计造假事件;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可以来谅解或解释银广厦事件的必然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扮演了极不相称的角色,充当了制假的“专业枪手 ”,安然的安达信也好,银广厦的中天勤也好,都是充分利用了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独立 性和专业性信任的弱点。当然,无论是安然和银广厦,还是安达信和中天勤,敢冒破产 之危险而制假,完全是因为巨大造假收益的诱惑,安然是几十亿美元,银广厦是几亿人 民币;安达信仅2000年度向安然公司就收取了2500万美元的审计费和2700万美元的咨询 费,中天勤也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收益不惜践踏了入行时宣誓的职业道德,会计中介信息造假的互利性十分明显而危险。同样其伤害性也是成倍的,不仅让大量股民倾家 荡产,也让中介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整肃、规范审计等中介,健康会计中介发展,提供可信、真实、完整、准确、时效的财务审计报告显然成了当务之急。

2.鉴证结论信息失真。美国安然等事件、我国银广厦等事件的发生,确实是一些非常 严重的恶性事件,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那也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一场轰轰烈烈的信用革命用席卷中华大地来形容也不为过,国家经济权力部门都纷纷 打起的信用建设的旗号,提出了各种信用鉴证的办法,并且很快付诸实施,如中注协提 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审计的有关管理,对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作出了更加严厉的措施 ,上海市更是建立起了会计事务所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但同时也催生出鱼龙混珠、 良莠不齐的信用中介,它们出于对利益的过度追求,一方面四处以*行政名义拉大旗 扯虎皮,另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信用鉴证从业经验和专业准备,同时也为在信用鉴证市 场分到一杯羹,而不顾及职业道德和守操,迎合企业鉴证对象的需求,对鉴证对象的会 计信息不作严格的审核和鉴定,以虚假的信息作出更加虚假的信用鉴证,尤其是偿还信 用能力的虚假的鉴证,无疑蒙蔽着信息使用者,同时一粒鼠屎坏了一锅粥,极大地扰乱了信用鉴证市场的良性发展。

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从宏观角度讲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严格、规范的财务会计法制,加强监督管理;从微观角度讲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纪律问责制,全面提高财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实施以法制为保证、诚信为根本、道德 为导向、专业为基础、治本为先决的全面、综合、立体的治理思路。

(一)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制度基础的建立与完善

自古以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同样,一个经济组织,就是一个社会家庭,要保证其正常、有序和规范运转,组织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民 主管理、*决策,做到开放、透明和集体负责,严格查处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和纯目 的性的、掩人而目式的或准文件式的法人治理,真正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所以,应着手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明晰产权;对民营和个私企业加强产权制度监管和信息制造的监管与督查,促进依法经营、规范核算、真实反映、透明信息,从而建立起规范的财务会计信息制度基础,理顺会计环境,清除财务会计污染。

(二)让会计主体真正行使主权——信息供给基础的主权与平等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尽管有了二十多年的实践,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在组织管理上,制度执行上,行政隶属上,用人机制上,方案决策上等方面的计划烙印 依然明显,多头婆婆现象依然严重,企业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等方面依然受 到严重的干预,这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由于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大多是任命制,任职期限普遍较短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主管部门对其考核往往是短期目 标责任制,且在制定目标责任时也往往缺乏较为科学、理性和稳定的办法;另外,目标 责任的实现与否也往往直接与其个人发展、职位升迁及奖惩等方面直接挂钩。这样,实 际上也就为其调整或作假财务会计信息提供了铤而走险的理由。所以还权于企业,加快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自主改造,真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负责,从而奠定良好的财务会计信息供给基础。

(三)让鉴证中介真正独立——信息鉴证基础的独立与规范

中介机构的公正与独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一个如安达信、中天勤之类的只热衷于追 求利益最大化的中介组织是不堪大任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德隆系的资金黑洞事 件等的教训再次告诉我们如果作为公众性的市场中介机构不能遵守职业道德,不能以置 身度外的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参与交易或信息制造,其危害性远大于企业本身的作假。因为它披着中介外衣,戴着独立的皇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欺骗性和迷惑性。所以培育 和壮大一大批服务市场经济的,具有规范、有效和完全独立的社会鉴征性中介机构,以 完善和夯实财务会计信息鉴证基础,是目前国家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四)国家监督部门真正有所为有所不为——信息监管基础扎实与规则

国家监管部门在市场经济中肩负着制定游戏规则和游戏裁判员的双重职能,所以,具 体执行者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及其执法的严格与否、负责任与否,都必然会对能否公 平游戏参与者起着巨大的影响效应,一个碌碌无为的行政执法和监管部门,对游戏的负 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示范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一些仅流于形式的监管行为,对作假 行为不仅不能起抑制作用,反而给造假提供了保护伞,让造假堂而皇之,老实人吃亏也就不是戏言。所以,加强对行使国家职能的监管部门的管理,提高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 ,增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真正发挥国家监管职能,防范造假的漫延,国家行政和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履行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与责任。

(五)打破公共信息的行政*与垄断坚冰——信息归集基础的共享与透明

尽管我国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轰轰烈烈地搞了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在一些领域也 确实逐步有了一些较浓的市场气息和氛围,但是,由于受行政权力垄断超额利益所使然 ,行政割裂,部门与部门间的信息相互*,甚至作为创收和经济利益还原的工具,社会和纳税人信息查询无门现象依然严重。即使加入了wto、要求给予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可,但我们凭心而论,许多理应公开、透明和共享的社会公共信息的垄断和*情况依 然故我,权力垄断信息*的坚冰依然坚硬,违背了权为民所给,权为民所用的社会属 性,背离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客观要求。所以,打破信息*和垄断,共享社会公共信息 ,对称和透明信息归集基础是广大信息消费者期盼已久的,也是有效遏制和治理企业财 务会计信息失真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