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十一五”规划

科普小知识2022-06-24 08:50:05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06-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文名: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外文名:TheEleventhFive-YearPlan

时间:2006-2010年

简称:“十一五”规划

1、实施背景

“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与“十五”计划时期比较类似,但是在许多方面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国际上,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加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可能造成国内经济波动的因素也在增加,给我国的经济主权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立足于中国国情,融入全球化浪潮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国内,虽然社会经济大环境良好,但是社会矛盾相应凸显,例如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城乡区域发展差异亟待解决,“三农”问题突出,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都考验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都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深化改革的途径加以解决。

2、规划制定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规划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具有转折性意义。

“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必须”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面临矛盾

社会环境

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400美元。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树立,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十一五”规划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技术水平低制约着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经济*

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性根源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改革滞后,既不利于通过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又不利于*弥补市场缺陷造成的社会代价。二是财政税收*不规范,不利于消除*过多干预经济的内在动因。三是金融*不健全,金融参数失真,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四是环境和资源的使用成本过低,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容易导致不计成本、忽视效益的低水平扩张。五是土地资源配置缺乏规范、长效的管理制度,引发盲目投资和新的社会矛盾。六是政治领域的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导致增长速度攀比和数量扩张冲动。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尖锐。

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时期,势必产生新的社会摩擦和震荡,而我国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领域。突出反映在:一是公共卫生和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平。二是现有公共财政和社会协调机制不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层加快的新挑战。三是人口发展态势仍然严峻,对社会转型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四是城乡贫困群体有所扩大,贫困问题有所反弹。在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如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调整,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非*组织不发达,社会舆情沟通渠道不畅通,社会领域各种常规性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势必干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区域发展极大不平衡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国情。在这样一种基本国情下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生产要素*流动的程度会不断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继续扩大将势所难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要害并不在于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而在于有没有整合效果较好的区域政策,能不能为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充分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目前*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还不够,区域政策在消弭市场缺陷方面的效果尚不理想,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自我发展能力和全民福利水平都亟待改善和提高。

外部环境

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

主要有:一是国际区域合作加强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存的格局将继续发展,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高发期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二是我国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未来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三是入世过渡期结束后,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更多的"新贸易壁垒"(例如绿色标准、技术标准、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四是参与全球化将给我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我国符合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五是霸权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干扰加大,台海局势动荡和朝核问题等区域不稳定因素正在凸现,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成严峻挑战。

4、决策内幕

2006年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一场解读“十一五”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说,这次“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大概算得上是一次向民间买思想的尝试,不仅一批学者专家参与制定,而且两会前,从2月6日到10日,*总理还主持了4次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对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一批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人、医疗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走进*和总理面对面交流,提了许多宝贵意见。


“十一五”规划

1月27日,除夕前一天,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卫生所医生马文芳接到河南省卫生厅的通知,要求他准备前往北京参加与总理的座谈会。第二天,他接到卫生部的通知,当晚,马文芳激动得一宿没睡:见到总理说点啥?说错了咋办?

2月5日下午,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接见了马文芳和另外两名卫生系统的代表,叮嘱他们一定要讲实情。在发言中,马文芳谈到了农民看不起病和吃不到放心、价廉的药品。他告诉总理,他所在的村庄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钱,除去小孩读书和基本的生活费用支出,所剩无几。有了大病,乡亲们根本没有钱到医院去看。

马文芳还告诉总理,他所在的县还没有开展合作医疗试点,但据了解,附近开展合作医疗试点的地方,合作医疗的保障能力也较为有限。还有,当地一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生存困难,甚至被承包和拍卖,最终是害了农民的健康,富了个别人的腰包。

一口气说完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后,马文芳惴惴不安地看了看总理,总理一边快速记录着马文芳的汇报,一边温和地说:“马文芳说的农民看病难问题很真实,要抓紧时间扩大农村新型医疗合作机制,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如果办合作医疗,你能不能办好?”“一定能,请总理放心,我一定好好干。”马文芳回答。

和马文芳一起走进*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李连达在去*前就已经计划好,这次见到总理一定得说说医改的事。

之前,有人曾向李连达建议说,你的专业是搞中医的,你还是汇报汇报中医中药方面的事吧。

但李连达认为,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关系到13亿人民的生老病死,关系到各民族的健康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难点。作为在医疗战线工作几十年的老兵,李连达觉得他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他从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老百姓观察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主张建议,报告给总理。

李连达和马文芳都记得,在座谈会结束时,总理说,今天参加会议的有不少基层群众,大家的发言既提了建议和修改的意见,又反映了基层行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甚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非常实在。我们的政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基层的实际中产生出来的。基层的意见看似一般,实际上有不少我们值得研究的大政策。

而在新华社后来发的一篇文章中,李连达和马文芳都读到总理这样的话语,“大家的发言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而对*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5、规划内容

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十一五”规划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深化*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改革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改革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

第十一篇 加强**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

6、取得成就

会议情况

中国*第十七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将讨论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下基调。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

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

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7、数字

7.5%

“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20%

“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47%

“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

80%

“十一五”时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8、语录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胡*(2006年3月)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