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科普小知识2022-12-06 20:41:57
...

摘要: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突出矛盾,国内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是农村,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广西农民增收的因素,试图找出促进农民增收对策思路。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影响因素;对策思路

当前内需不足,特别是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突出矛盾,而国内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是广大农村和八亿农民。为此*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十大措施以民生为主,是一个组合措施,其中“三农”是组合政策中的一大核心,十大措施或直接利好“三农”,或间接惠及“三农”。而“三农”的核

心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一、广西农民收入不高影响了消费需求

1.广西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30年来,广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292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3224元,增长了11倍多。但与全国水平相比,广西还很落后。无论从农民年均纯收入总量还是收入的增幅,广西都慢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总量看,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而广西是322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16元;从增长幅度看,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为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倍,年均增长12.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1%。而广西只增长了11倍,大大地慢于全国的平均水平。WWW.11665.cOM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来看,2007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农村居民为1)由2000年的3.12:1扩大到2007年的3.78:1,2007年全国为3.32:1,广东为3.14:1,浙江为2.49:1,广西比全国和发达地区差距大。

2.收入水平影响了消费需求水平

从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来看,2007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7.5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9069元,是农村居民的3.3倍,差距明显,而浙江为2.18:1。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广西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差近10个点。2007年广西农村居民恩格系数为50.2%,比城镇居民高8.5个百分点,分别比2005年全国和浙江省高4.7和1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拥有现代耐用消费品数量远少于城镇居民。2007年广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3.44台,比城镇居民少50.2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生活汽车1.17台,比城镇居民少3.76台。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也制约了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广西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国内需求的增长。

二、影响广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要想实现广西农民纯收入的快速增长,必须找到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等于收入总和减去总支出,因此探求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1.从“开源”来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⑴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个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在20%左右,二、三产业发展滞后。附加价值较低的农业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高附加价值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信息等二、三产业发展不快,农产品加工率仅为15%左右,约比全国水平低10个百分点,且采用的是传统型个体工业作坊,加工水平低,加工品中70%以上只是粗加工,很多农产品只能作为原始产品低价出卖,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较为困难,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重种植轻养殖。在种植业内部,尽管广西的果品种植业发展不错,但粮食种植依然占主要。三是农产品品质低下。由于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致使农产品中的化学物质的残留过多,影响农产品的出品,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⑵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统计资料表明,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带来较高的收入。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一般说来,教育年限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以2001年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劳均纯收入比较为例,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年(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年均劳动收入为2132.56元,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为9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收入为3892.55,是前者的1.83倍,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的劳动力,收入为4919.22,是小学文化程度者的2.3倍。 据广西统计网2008年10月9日报导,2005年广西农村就业人口中未上过学占6.1% ,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88.2%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仅为5.8%。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4年,比全国少0.3年。

⑶农业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不高。广西山多,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6%,耕地约占总面积的11%,人均耕地面积0.78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平原面积只占14%,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独特的地形特征,加上农民的经营观念落后,广西的农业生产多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缺乏规模效应。农业的现代化产业经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水平不够,大多数合作组织规模小、积累薄、服务功能少、带动力弱,有将近73%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拥有的各类资产在10万元以下,将近15%的协会组织没有任何资产。产业化经营组织不够对农民第一产业的增收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由于缺乏现代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影响了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因而很难开拓农产品市场,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也很难创立品牌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

⑷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多属靠天吃饭。广西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广西的水旱灾害具有灾害发生频繁,受灾程度深,旱涝并存,交替发生,受台风影响大的特点。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使广西的糖产量减少50万吨以上,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2008年的14号台风“黑格比”在登陆不到时9个小时内就使多个城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用期全区受灾人口138.33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9369万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⑸广西城镇居民的收入不高。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总体上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因为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各种粮食、蔬菜等基本农产品,而且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肉、禽、蛋、奶等消费,从而拉动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个税增加,财政收入增大,有利于反哺,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而广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00元,低于全国的水平。所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高,使它对农民的收入的增长的拉动力不足,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从“节流”来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⑴农资价格上涨制约农民增收。农资生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逐利润是它的天性。只要其它工业品价格上涨,农资价格就会跟着上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物价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种籽、农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劳动力价格、土地、运输、能耗增加,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及畜牧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减少。2007年化肥价格上涨10.6%,稻谷种子上涨15.7%,仔幼畜上涨75%。

 ⑵教育和医疗费用的支出影响了农民增收。尽管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依然是很大的一个负担。以一个大学生4年花费4万元(可能要高得多)计算,以去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要花费一个农民12.4年的收入。农民陷入了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的困境。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的调研表明,农民难以承受大病高昂治疗费用,农民一次大病的平均花费为7051元,这样一次大病就花掉了一个家庭差不多一年的收入。很多家庭是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尽管有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目前广西的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很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医疗费用。

⑶落后的消费观念使农民的日常支出增加。尽管农民的收入水平及生活必需品的花费不是很高,但农民在下面的花费上不少。一是婚丧喜事花费大,由于相互攀比心理的影响,年轻人结婚花费在3-5万元之间,丧葬费一般在2万元左右;二是礼仪性消费多,由于农村大多是家族群居,各种礼仪的消费如婚葬、生日、迁居、升学、参军等都要喝酒送礼;三是愚昧性消费大,如重修祖坟、修族谱、祠堂、宗宙、求神拜佛等都需要钱;四是不健康的业余文化生活消费,如赌博、看黄色录相等,这些都扩大了农民的支出,从而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路

要扩大内需,构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快速增收的长效机制,就要做到“开源”和“节流”双结合,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1.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改单一的粮食种植为粮食和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种植结构。粮食种植中应该用机械代替人力,使节约出来的人力可用到收入更高的如打工上去,增加收入。加强有效销售,提高粮食收入。有研究表明,农民平均销售一担稻谷获纯收益约18.69元(不计劳动力成本),中间商、销售商每担可获纯收益33.6元。因此,减少销售环节,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蔬菜、水果等种植,突出名、优、特、稀,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蔬菜、瓜果,利用西南大通道和北部湾开放开发的优势,利用出口来增加收入。二是调整农、林、牧、副、渔的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注重质量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通过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发展包括“农家乐”等农村旅游在内的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农外收入”。

2.加大*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民继续教育应主要由*财政承担。因为农村教育是典型的优值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社会效益高于私人利益,农民对教育的评价低于实际效用,其消费量的选择会低于社会合理的消费水平。为此,*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教育投入,首先要加大发展基础教育的投入,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二是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给职业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设立专业和课程,使农村职业教育与市场相结合。同时,*应该把农村职业学校当产业来办,并加强对其进行监管和扶持。三是大力开展实质性技术培训教育,使农民既掌握种田技术,又具备进城就业的本领。

3.扩大农业组织规模,提高规模效益

改农民分散经营为组织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把生产和销售都纳入组织经营,扩大组织规模。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利用一村一品模式,创立自身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农民收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保险,提高农民抗灾害能力

改农村公共公共物品的提供为省级财政和*财政拨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抗旱、抗涝的能力,尽量减少农民在水、旱灾害面前的损失。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应设立农业保险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对农业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同时,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提高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5.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大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要利用西南出海大通道,东盟和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契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居民的就业水平,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6.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农民支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农民收入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农民的各种支出水平,会使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

第一,改革现行的农资产品限价政策,让农资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实现市场化,避免*的不当干预和农资企业的不当得利。在农资产品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农资企业对利润的追逐,使农资企业对*限价采取两种对策:一是最大限度地索要*补贴,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限价销售”。一些农资企业绕开限价政策,与中间商地下交易,赚取高额利润,使农民难以足额获得限价农资,只能买高价农资,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让农资充分市场化,是抑制农资价格上涨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加大对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查处,保护农民的彻身利益。

第二,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医疗费用高的问题。为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解决*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投入,减少农村传染病、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农民的医疗支出。*职能部门要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切实降低农村药品的价格,解决农村药品质次价高的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加大*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医疗保障。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的消费,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主张婚、丧事从简,破除迷信等消费陋习,形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使农民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促进农民实际收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加快推进广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程,广西统计信息网,2008-10-9.

[2] 王国敏:影响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与政策选择,农业经济导刊,2004.11.

[3] 2007年广西农民收入增加额创历史最高水平,fol.com2008年02月02日 14:57广西统计局网站.

[4] 吴福大:“黑格比”来势汹汹刮走广西1个多亿,南宁晚报,2008-9-27.

[5] 吴响浪:“谷虽贵”农民增收非坦途,农民致富之友,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