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旅游业障碍
[论文摘要]西北五省旅游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了五省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因素,并探讨了如何克服障碍,促进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国,而西北又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宝库。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西北五省区面积共三百一十点七六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近三分之一;人口共八千九百零二点五八万人,占全国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七。在这块地广人稀的沃土上,拥有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五省区六大类型旅游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拥有率超过90%。不仅拥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类型资源,而且还有古迹建筑、消闲求知健身和民俗风情类型资源。陕西省13个王朝在此建都,79个帝王在这里执政,历时长达1100多年,留下了数不尽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珍宝,已发现有七十二座帝王陵,现有各类文物点三万五千七百五十处、博物馆七十四座,馆藏各类文物五十六万件(组),其极为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遗存,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其中秦始皇兵马俑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地处黄河上游,同样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的甘肃省,以石窟、寺庙、长城、祁连雪景、黄河奇观和草原牧场等构成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其境内的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嘉峪关城楼、出土的铜奔马,均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Www.11665.coM
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边塞风光与水乡景色交相辉映,丝绸古道、西夏文化、回族风情、历史名城融为一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以及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湖光、山色、雪景、林海、草原风光、江河源头、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一应俱全,包括中国西北最大的*之一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的塔尔寺,为中国最大的咸水内陆湖青海湖。此外还有孟达山、柴达木、马厂塬遗址、西海郡古城遗址等
古称西域的**自治区共有四十七个民族,多民族的特点令其拥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令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同时具有雪山、草原、沙漠、盆地、河谷等自然景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著名的旅游点楼兰古城,高昌古城,交河古城,旅游景区468处,开发了包括天池,咯纳斯,葡萄沟,南山等一披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产品。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北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该地区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北地区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障碍因素的具体体现
1.观念滞后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西北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西北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西北旅游业目前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北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西北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北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问题
西北地区旅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旅行社与旅游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的脱钩工作远没有彻底解决,旅游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在西北地区,在旅游管理*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3.资金问题
资金是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开发的保证。五省区有许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景点。这些旅游资源和景点,或因自然作用,或因人为破坏,需要恢复和修补,资金短缺限制了对这些资源的恢复、修补和开发。此外,因为资金短缺,旅游设施的硬件建设也受到影响,如宾馆、饭店、交通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出现住宿难,吃饭难,行路难的三难问题,游客的接待能力,旅游市场开拓能力直接受到限制。
4.交通问题
五省区国土面积大,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跨度相应比东部和中部大,因此对交通发展要求高。一个容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为一体的立体、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可以让游客进得来、游得到、出得去、省时间,而且也是五省区旅游业大发展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航班班次少,主要城市的通航有待开发;火车不仅慢,而且舒适度差;省内交通不畅的问题比跨省交通存在的问题更严重。旅游高峰期间,所有的票都紧张。交通运输工具老化,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运力要求,已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
5.产品结构单一化
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北地区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西北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在西部中的重要地位,克服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1.统筹规划,合理分布
西北旅游资源较为分散,有关部门应树立“大旅游”和“旅游区域”的观念,选择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前景看好的旅游项目,统筹规划,成片开发,力争打破行政壁垒,接通西部黄金旅游线同时注意景点合理布局与线路合理规划。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西北地区经济又相对落后,应广拓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西北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在保证资金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可利用国家基建资金、扶贫资金、国债和外资(甚至可以设立西部国际旅游开发基金会,向国内外广泛集资),对重点景区进行建设,尤其要改进西北国际旅游交通结构,重点建设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道路,使客源流向由单向运转变为环路运行。可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作为大型国际直航口岸,直接通往东南亚及欧美客源市场。
3.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
各部门要进行有效配合,适当延长产业链,使之在一体化框架内衔接互动,并引向更深层次。不妨在西北建立若干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逐步开放旅游市场,探索国际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4.精心定位,加强宣传
要注意东西部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搞好定位,防止资源浪费。同时要突出特色,改进宣传手段,尽可能结合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促销。
5.重视人才资源
地方*要发挥服务功能和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灵活用人机制,要争取引进一批熟悉国际旅游业务,掌握现代经营手段的专业适用型人才。
6.完善监管机制
目前,西北地区国际旅游业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国家应努力完善监督管理职能,引入公平竞争机制,维护国际旅客的合法权益,保护旅游业的纯洁性。
旅游业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特殊作用,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率先突进的产业,西北地区的旅游业要想成为真正“兴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就必须克服制约发展的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扬长春: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113~133
[2]杨泰王小涛:西北旅游画龙还需点睛[n].光明日报,2005~4007(5)
[4]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8~35
上一篇:公司员工转正申请报告怎么写
下一篇:逗米科技模板售后调查问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