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1895~1944)而建立的故居性人物纪念馆。馆址在上海市重庆南路205弄53、54号。占地达到了280平米,建筑总面积则是360平米。1958年11月5日邹韬奋诞辰63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
名称:韬奋纪念馆
类别:故居性人物纪念馆
面积:建筑面积354平方米
所在地:中国上海市
地点:上海市重庆南路205弄53、54号
馆藏精品:邹韬奋手迹、遗稿、遗物等
开放时间:1958年11月5日
1、简介
韬奋纪念馆
邹韬奋(1895-1944)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也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为纪念和学习韬奋,国家以上海韬奋故居为基础,于1956年开始筹建韬奋纪念馆,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馆名由沈钧儒同志题写。1959年以来,韬奋纪念馆先后被列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韬奋纪念馆地处上海市重庆南路205弄53、54号,全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是两幢新式里弄建筑。纪念馆包括韬奋生平事迹陈列和韬奋故居两个部分。
2、人物生平
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5岁时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孟子》等,14岁入福州工业学校,17岁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9年24岁时,从南洋公学电机科二年级考入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两年后以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获学士学位。
韬奋在学校期间刻苦学习,各门功课成绩优异。他从小关心国家大事,课余阅读大量中外文书报刊,尤其醉心于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上海《时报》上黄远庸(远生)的“北京通讯”。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就在心里决定“自己宜做一个新闻记者”。在学校读书时,就利用自己中英文方面的优势,从事翻译和撰述,并且向《学生》和《约翰声》等杂志投稿。
韬奋纪念馆
1922年,韬奋通过自荐方式进入黄炎培先生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持《教育与职业》月刊,编译“职业教育丛刊”。这就是他说的“出了校门就踏上了编辑之路”。1926年接替王志莘担任《生活》周刊主编。接办之后,即“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在信箱一栏讨论读者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于编制方式的新颖和相片插图的动目,也很注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韬奋更是注意与时俱进,积极鼓吹抗日救亡,使《生活》周刊转变为时势新闻性的刊物,从而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在刊物编辑方面,韬奋坚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注重创造精神,严格取稿标准和编校质量。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数从最初的2000多份发展到最高达15.5万份。
1932年7月,韬奋在胡愈之等同志的支持下,在《生活》周刊社附属的“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合作社性质的生活书店,并脱离中华职教社而独立。生活书店以促进进步文化事业、服务社会为宗旨,团结了大批革命的进步的作者,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全国各地分支店达到56家。除了《生活》周刊外,先后出版了《新生》、《永生》、《国民》以及《文学》、《译文》、《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刊物20多种,各种图书近千种,积极宣传团结抗日,满足人民精神食粮的需要。
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暗杀,身为执行委员的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在7月8日成立生活书店之后,7月14日,韬奋*出国开始第一次流亡。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考察了欧洲各国、*的苏联和美国,著有考察纪实著作《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1937年追记)及大量读书笔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韬奋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表示了对马克思和列宁“心向往之”的强烈感情,加之对苏联*现实的考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35年6月,“新生事件”发生,主编杜重远被无理判处入狱。8月,韬奋在美国得知这个消息,提早回国。一下轮船,即赶往*探望杜重远先生。不久,即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刊物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和引导,对学生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众生活》周刊创造了发行20万份的纪录。
1936年2月,《大众生活》被查封。3月,韬奋*流亡香港,在艰难的条件下,于6月7日创办了《生活日报》,实现了他多年来想办一张“真正人民的报纸”的愿望。
1936年5月31日,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战”的主张,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发表宣言。坚持不抵抗政策的国民*于11月23日凌晨,将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6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与史良逮捕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入狱。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纷起开展营救运动。宋庆龄、胡愈之等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宣传“爱国无罪”,韬奋等7人终于在“七七事变”后获释。
韬奋纪念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韬奋出狱后,即全力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韬奋仅用5天时间即创办了《抗战》三*。次年7月,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他还领导生活书店员工,按照中国*的抗战总方针,积极开展出版工作,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战的书刊。与此同时,韬奋还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积极投身实际斗争。在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上,韬奋提出了几个议案,强烈要求保障言论*,组织民众运动。
抗日初期生活书店的大发展,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十分恐惧,逐渐加剧了迫害的步伐。禁书、封店、捕人,愈演愈烈,并且派人对韬奋威逼利诱,企图迫使生活书店与正中书局等合并。为*国民*查封生活书店分店,韬奋曾“呈文”蒋介石以示*。同时,编印了《生活书店横被摧残经过》的材料,广为散发。至1941年,生活书店56个分支店便被摧残殆尽,仅剩下重庆分店一处。皖南事变后,国民*的迫害进一步加剧。韬奋*于2月24日夜秘密离开重庆,取道桂林赴香港。在香港,韬奋复刊了《大众生活》,并且在《华商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抗战以来》,用亲身经历揭露*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热情赞扬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即落入日寇之手。韬奋与茅盾等一大批在港进步文化人士,在华南东江游击纵队的帮助下,撤回内地。1942年1月,韬奋参观东江白石龙游击区,后一度化名李尚清隐居梅县乡间陈家。当年9月,化装离开广东经上海到达苏中、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他曾多次写信给陈毅谈此行的体会,表示在解放区才“看到了真正的*政治”。他说:“此次在敌后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除了再一次表示希望加入中国*的愿望外,还向新华社记者披露了自己向往延安的心情。
在苏北解放区,韬奋原本希望能去延安,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但是,这时,隐藏在他身上的癌症严重发作。1943年3月,他不得不秘密转回上海治疗。他先后用过4个假名,换过5家医院。虽经党组织设法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于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年仅49岁。在治疗期间,只要病痛稍有缓解,他就在病床上支起写作架奋笔疾书,撰写《患难余生记》,可惜第三章尚未完成,便因病情转剧而辍笔。
韬奋去世后,**接受其遗嘱中的申请,追认为*正式党员。在延安和重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陈毅、史良、叶剑英、沙千里、宋庆龄、陆定一、*和*等领导同志先后题词。1990年和1995年,在韬奋诞生95周年和100周年时,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纪念活动。
3、人物精神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4、事迹陈列
53号是韬奋事迹陈列展,展览分8个部分,由一楼至二楼,按时间顺序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韬奋光辉的一生。陈列展示了韬奋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以及韬奋逝世以后*、人民追悼和纪念他的情况。
5、故居陈列
54号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的原貌。它是韬奋一家1930—1936年居住的地方。
韬奋纪念馆
岁月匆匆,小楼依旧。底层是会客室,韬奋常在这里与战友们商讨国家大事。壁炉上挂着韬奋母亲的画像。右边墙上挂的是南通末代状元张謇抄写唐代诗人的一首诗,它是韬奋夫人沈粹缜亲手刺绣的。
不足7平方米的亭子间,是韬奋的工作室。一张写字台,三架书橱已占满了整个屋子。书橱里摆满了英文书籍,写字台上陈列的纸和笔等文物,见证了当年韬奋在这里写下了无数篇一针见血的社会评论;在这里他与宋庆龄、鲁迅等战友书信来往;在这里编译出《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他以多少个奋笔疾书的不眠之夜换来了不朽的华章,多少热血青年在他的感召下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二楼是卧室,没有华丽的陈设,房中的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简朴的布置,却营造出了家庭的温馨。四周墙上挂着韬奋和夫人及孩子们的相片(韬奋夫人沈粹缜、长子邹嘉骅、次子邹嘉骝、小女邹嘉骊),天真可爱的孩子是韬奋生活中的最大快乐。面庞清秀、聪明贤惠的夫人沈粹缜曾有力地支持了韬奋战斗的一生。
6、内部藏品
馆内藏品3378件,其中一级品17件。如邹韬奋最后遗著《患难余生记》手稿、用过的钢笔等。藏品主要有:邹韬奋手迹、遗稿、遗物、生活用品、著译的各种版本、主编的刊物原版本、未公开发表过的文章;邹韬奋和他的战友胡愈之、徐伯昕创办的生活书店当年的出版物;生活书店的主要档案,如会议记录、内部刊物《店务通讯》等;当年重大事件的历史资料,如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等。1944年邹韬奋逝世后,***、朱德、*、叶剑英、宋庆龄、邓颖超的题词手迹或复制件,以及重庆、延安等地召开的追悼会上的挽联挽词手抄本等珍品。
7、馆藏珍品
韬奋水晶图章
一级文物,1926-1944年,水晶。
韬奋的铜图章
一级文物,1926-1944年,铜。
韬奋的袖珍笔记本
一级文物,1932年,纸。1932年,韬奋在自己的小本上记录的伪*禁生活密令二则。
杜重远赠送给邹韬奋的白瓷绘花瓶
韬奋纪念馆
一级文物,1936年,瓷器。这只名为“蓼塘清趣”的粉彩翠鸟花瓶,花瓶的落款时间上,估计是杜重远先生1936年,去江西景德镇瓷厂时,特意请民国时期景德镇绘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先生为他绘制并题款后赠送给韬奋先生的。从杜先生对韬奋的称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韬奋《对国事的呼吁》原稿
一级文物,1943年,纸。1943年10月间,*反动派准备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当时韬奋已病重卧床,闻讯后将他在病中反复考虑了的一些问题,向在场的同事口授了《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这是他用毛笔写下《呼吁》一文的最后一节。
陈毅题词
一级文物,1950年,纸。1950年,陈毅为韬奋逝世六周年题词。
叶剑英题词
一级文物,1978年,宣纸。1978年7月14日,叶剑英为韬奋亲笔题词。
宋庆龄题词
一级文物,1979年,宣纸。宋庆龄为韬奋逝世35周年题词。
8、出版刊物
历年来由该馆编辑或合编出版的书刊有《韬奋的道路》、《韬奋画传》、《韬奋手迹》,还有《患难余生记》、《大众生活》、《新生》、《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等影印本。
9、参观指南
门票信息:免费
开放时间:9:00-16:00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1-638428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