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沙河街东北隅。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
名称:陶渊明纪念馆
面积:约250平方米
地址: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
成立时间:1985年
所在地:中国江西省
建筑外观:与陶祠风韵相仿
开馆:1985年7月30日
重修日期: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
原坐落: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南25公里
1、简介
陶渊明纪念馆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1985年7月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坐落在县南25公里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重修,江南民居风格,面积约250平方米,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
2、人物生平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陶渊明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3、馆区结构
陶渊明纪念馆,三面环山,一面临池,环境十分幽雅,位于陶渊明故里中国江西九江县县城东北隅。1982年筹建,1985年7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区建有陶靖节祠、陶渊明墓、归来亭、碑廊、洗墨池等,共计40余亩。馆舍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四组厅室以朱柱回廊石阶串接,成“已”型布局。在1985年揭馆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书赠了馆名。
4、景区风貌
陶渊明纪念馆
祠的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砖木结构,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又像古书院的建筑形式,分正堂和前厅两重,中隔天井,两侧配有厢房,简朴大方。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渊明身像,相貌庄重,头部扎漉酒巾,手握着一卷《山海经》。两壁镌刻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节祠祀文》,又清翰林刘延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大门首有明嘉靖年间进士薛应旗为题书的“陶靖节祠”石匾,两耳门分别通向菊圃和柳巷。
5、内部藏品
该馆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外观与陶祠风韵相仿。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行踪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最早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蒋薰本。该馆附有《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陶渊明生活年代及其居地柴桑、寻阳城址出土的文物。
6、四个陈列
陶靖节祠
陶渊明纪念馆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出有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对联等。
《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
展出诗人生平业绩、活动路线、遗迹图片、大事年表等。
《渊明资料陈列》
历代各种版本的《陶渊明集》、中外专家学者陶学专著以及历代书画名家咏陶书画珍品等。
《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
展出本县上自商周下迄明清的精品历史文物(分“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墓葬”、“流散文物”、“全县文物保护单位”五个部分),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墓葬的随葬品。
7、珍贵藏品
青瓷权
南朝,高6.5厘米、底径10.5厘米,重813.4克。古浔阳城出土。
8、馆区景点
归来亭
这里的“归来亭”与石钟山的“归去亭”遥相呼应,是为纪念陶渊明,他41岁辞去彭泽令是从湖口(古彭泽)那边离开,后又回到故里(古柴桑)。赵孟兆页这幅对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白云无意中滑出山峦,鸟飞累了也知道回还。意思是说,从29岁出任江州祭酒,到41岁辞去彭泽令前后共十三年。在这期间,他“一心处两端”游移于进退仕隐之中,心情常常是矛盾苦恼的。当他一离开官场,就象出笼的鸟那样,感到轻松*。
文化长廊
碑廊里共有十六块石刻,大多是当代书法家录陶渊明诗句。
洗墨池
陶靖节祠
陶靖节祠又名陶渊明祠,位于江西九江县沙河街东北隅蔡家洼(即陶渊明纪念馆区内)。原祠座落面阳山靖节先生墓左前麓。始建于北宋宣和初年。元末兵燹军民侵废为田,明正德八年(1513年)断复产业。嘉靖十二年(1533年),九江知府马纪受巡按御史李循义檄令,拿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工重建,约于十七年竣工。清乾隆元年(1736年)和民国十年(1921年)均有较大的修葺,1959年11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因故经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按原貌迁建于今址。今祠坐东北向西南,正脊高6.6米、面宽10.75、通深22.9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明清江南民居风格,砖木结构,抬梁式列架,骆驼式山墙;内分前后两进,中有天井,侧配耳室、厢房;中部各开耳门通菊葡、柳巷。
陶靖节祠
石匾是南京军区武中奇书法家题书的。“清风高节”的“节”字他错写为洁白的“洁”真是错的恰到好处。他说陶渊明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在那个混浊的社会里,他能够保持洁身自好的美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祠内正堂中间,原来下面是个须弥座,上有神龛。现在这尊塑像是按照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临摹塑制的。先生头戴漉酒巾,手持《山海经》。宛如生前酣饮吟咏之姿。意欲刻画先生义熙元年(405年)辞去彭泽令时的形象,即把厌恶官场,藐视权贵和终归田园,闲适自逸的复杂心情揉合在一起。
六十四字长联,原为民国壬戌(1922)年李锦焕题书的,今由江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姚公骞同志重书。
上联“令彭泽耻腰折入莲社欲眉攒寄奴何罪慧远何功名教慨沦胥晋宋总非公世界”,意思是说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令。刘遗民等约他入白莲社又攒眉而去,刘裕篡晋没什么罪,慧远宣传佛法有什么功反正国家纲纪和宗教大义沉沦尽了,全是假的空的,晋宋不是公平社会。下联“将抚琴若无弦或摊书不求解松菊吾朋羲皇吾侣馨香昭奕祀子孙常恋旧柴桑”,意思是说渊明与仕途决裂后,从朝至暮同他打交道的只有琴书和松菊,他好读书,不死抠字眼,每有心得体会,便高兴得连钣都不记得吃。家里里藏有无弦琴一张,每当喝酒喝到兴头时,就抚弄几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能表达心意就可以。而闲暇无事时,或“抚孤松而盘桓”、或“采菊东篱下”。总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甘愿过和上古人一样的生活。这种高风亮节的美名一直流传下来,后世及其后裔深深怀念他,常常想去瞻仰他的柴桑故居旧地。
陶渊明墓
陶渊明墓
陶渊明墓,座落在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镇面阳山南坡。元末兵乱墓坍,墓山他姓窃葬;明正德八年(1513年)断复产业,重整坟茔;清乾隆元年(1736年)、道光九年(1829年)、民国十年(1921年)和建国后均有较大的修葺,现保存完好。因故暂且未开放。墓地四周苍松环抱,层林迭翠,环境清幽。1995年值陶渊明诞辰1630周年之际,为便于海内外学者游人观瞻、凭吊,我县按其原貌复修了陶渊明墓系列工程,包括牌坊、神道、碑亭等纪念设施,有山有水,环境也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