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镇
弥陀镇江阳区辖镇。1934年设弥陀乡,1952年改镇,1956年复置弥陀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建镇,1996年由泸县划归江阳区。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3.1万。泸合公路过境。辖牌坊、联合、冲锋、大湾、砖房子、杨湾、清凉、王河、群利、泸弥、来龙山、金峰、三渡、金化、潜力、中寨16个村委会和弥陀一街、二街、三街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化工、建材、铝制品等厂。农业主产小稻、玉米、高粱,兼产甘蔗。
中文名:弥陀镇
行政代码:510502104
身份证前6位:510502
长途区号:0830
邮政编码:646000
隶属政区:江阳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E
辖区面积:44km2
人口数量:约3.1万人
人口密度:705人/km2
1、地方简介
弥陀镇
弥陀镇江阳区辖镇。1934年设弥陀乡,1952年改镇,1956年复置弥陀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建镇,1996年由泸县划归江阳区。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3.1万。泸合公路过境。辖牌坊、联合、冲锋、大湾、砖房子、杨湾、清凉、王河、群利、泸弥、来龙山、金峰、三渡、金化、潜力、中寨16个村委会和弥陀一街、二街、三街3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化工、建材、铝制品等厂。农业主产小稻、玉米、高粱,兼产甘蔗。
2、历史沿革
1934年设弥陀乡,1952年改镇,1956年复置弥陀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建镇,1996年由泸县划归江阳区。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市区30千米。1997年,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牌坊、联合、冲锋、大湾、砖房子、杨湾、清凉、王河、群利、泸弥、来龙山、金峰、三渡、金化、潜力、中寨16个行政村和弥陀一街、二街、三街3个居委会。泸合公路过境。2002年,面积44平方千米,辖16个农业行政村,4个街村居委会,184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1935人,非农业人口3364人。2003年,面积44平方千米,辖16个农业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1935人,非农业人口3364人。2004年,面积44.73平方千米,辖16个农业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1501人,其中非农人口3180人。
3、行政区划
弥陀镇区划
510502104005122弥陀社区
510502104201121金锋村
510502104202220群利村
510502104203220泸弥村
510502104204220来龙山村
510502104205220中寨村
510502104206220潜力村
510502104207220三度村
510502104208220金华村
510502104209220王河村
510502104210220清凉村
510502104211220牌坊村
510502104212220联合村
510502104213220冲锋村
510502104214220砖房子村
510502104215220杨湾村
510502104216220大湾村
4、地方人口
弥陀镇
弥陀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778
男:12014
女:11764
家庭户户数:8002
家庭户总人口(总):23444
家庭户男:11788
家庭户女:11656
0-14岁(总):5323
0-14岁男:2783
0-14岁女:2540
15-64岁(总):15975
15-64岁男:8058
15-64岁女:7917
65岁及以上(总):2480
65岁及以上男:1173
65岁及以上女:130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706
5、地方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三度村小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中心小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中心小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初级中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泸弥村小学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潜力村小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冲锋小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大湾小学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滩中心小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滩中心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滩初级中学校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王河村小学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砖房村小学
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群利小学校
6、地形地貌
地处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大体上以江安──纳溪──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7、气候环境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总降雨量909.4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偏少241.4毫米;年平均气温18.1℃。比历年平均偏高0.7℃,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年日照1050.5小时,比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偏少136.9小时。
8、地方特产
纳溪特早茶
纳溪特早茶
纳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纳溪是最适合发展特早名优茶的区域。
据史考,在陆羽《茶经》中记有“剑南下列八个州都属产茶区:即彭州、锦州、蜀州、邛州、眉州、雅州、泸州、汉州……”,并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挖掘特有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纳溪区近年来以“优势优先”的思路打造茶产业,引进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乌牛早、平阳特早等一批名优品种,建立起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截至2011年,纳溪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到4188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增至40家,拥有*名牌产品泸州凤羽和省级名优农产品瀚源有机茶等知名茶叶品牌。纳溪区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是泸州市第一位。特早茶产业已成为了纳溪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2011年12月,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农业部评审,进一步提高了纳溪特早茶的档次和身价。
纳溪特早茶四川泸州市纳溪区茶叶站泸州市纳溪区的大渡口、护国、打古、上马、合面、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等12个镇的176个村,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接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00〞~105°37′00〞,北纬28°02′14〞~28°26′53〞。
泸州桂圆
泸州桂圆,在国内颇有名气,是我国5大名水果之一,属高档、畅销土特产品。市中区、泸县为主产区。
泸州桂圆以肉厚鲜嫩、色泽晶莹、果汁香甜、风味隽美,富含糖份和多种维生素而享有盛誉。其细、嫩、香、甜诸品质,均赛过福建、两广所产桂圆。桂圆可鲜吃、制果干、果脯、罐头。圆肉营养,药用价值高,具有补心、益智、养血、安神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目前,泸洲有桂圆树13万多株。
著名川果之一的泸州桂圆产地在四川省泸州市境内,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雨量充沛,日照较强、热量充足,冬暖夏热湿润,无霜期长,周年无台风,属准南亚热带气候。泸州桂圆主产区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土壤以紫色土和沿江新、老冲积地为主,产地能排能灌,水利资源属长江水系,十分丰富。泸州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气候特征,为泸州桂圆生长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环境条件,成就了我国成熟期最晚、品质优、种植规模较大的内陆最北缘桂圆商品生产基地。
泸州桂圆具有“果肉厚,离核,肉质细脆、化渣,味浓甜,有香气,种子小,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果实外观好,品质优,其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高,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泸州桂圆在8月中旬至10中旬成熟,比国内南方桂圆主产区晚2个月上市,占据国内晚熟桂圆市场,市场销路好,价格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泸州优质晚熟桂圆已成为国家农业部列入《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泸州桂圆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1600年前已形成生产盛貌。在后汉杨孚著《南裔异物志》、公元三世纪左思著《蜀都赋》和唐天宝年间(742年)苏子瞻的诗文中已对泸州桂圆的生产做了详细描述,并成为贡品,直至今天,泸州一带仍把最大的桂圆称“贡元”。现存的泸州张坝桂圆林是中国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占地6000余亩,绵绵10余公里,生长着15000多株百年以上桂圆树,蔚为壮观,是泸州桂圆历史悠久的佐证。
9、附近景点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泸州红龙湖公园
红龙湖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古蔺县城北部,距县城区19.5公里,与黄荆景区紧密相连,面积达30平方公里。整个湖区由红龙湖、月儿湖、琴蛙湖等大小7个湖泊组成,象七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海拨1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最高峰新街坪达845米。湖区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掩映,水如明镜,湖中小船漫游,鱼歌悠悠。细雨蒙蒙时,四周高山葱笼翠绿,云雾缠绕其间,似玉带缠腰;以红龙湖为中心的水面,则薄雾缭绕,亲临红龙,如入仙山美景。夏日炎炎,这里凉爽舒适、空气清新、花香鸟语、格外幽静、湖区上下一片绿色的海洋,使人心旷神怡;隆冬季节,这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玉树琼花,一派北国风光,独特的南方雪景,更令人心醉神迷。离红龙湖三公里处的虎头山,地形险要,景观奇特,可观日出、云海;湖区舍身岩下的白水湖景区形势险峻,奇景众多,与正在实施的龙爪河引水工程连为一体,形成十里长湖,成为川南最具特色的避暑、度假、旅游的理想圣地。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被尊崇为中国的诗圣。公元759年12月,为躲避安史之乱,他从长安流亡到成都,第二年三月在浣花溪畔建成茅屋一座,自称为""草堂""。杜甫在草堂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作诗240余首,这期间的很多诗都是以草堂为题触景生情而作。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更是成为后人推崇的千古绝唱。杜甫草堂当年有多大规模,我们不得而知。现今草堂是合并了东邻的梵安寺和西部的梅园形成的,总面积三百余亩。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建筑包括东正门,北大门,大榭,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重建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