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浚县民间社火

科普小知识2022-12-10 12:20:08
...

浚县民间社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最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自娱自乐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1、历史渊源

豫北古城鹤壁市浚县和洛阳早有渊源。《尚书·禹贡》记载,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大禹疏导河流,就“东过洛汭,至于大伾”。浚县城边的大伾山因大禹名而扬天下。后来,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离开洛阳北上涿郡,正路过浚县。这里是交通要道,船夫会跪拜在船头祈求大伾山的大佛保佑平安。

1600多年前,浚县一带属十六国后赵石勒的地盘。那时,喜欢摆动龙身的黄河向北游滚到浚县东南边,经常决堤扰民。石勒听信天竺高僧佛图澄建议,“凿大石佛以镇河”。大佛高22.29米,比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高5米有余。民间俗称其为镇河将军。后来,山上相继修建了一些寺庙道观。人们求神拜佛,形成庙会。明嘉靖年间,浚县知县在大伾山西边的浮丘山修建了碧霞宫古建筑群,使庙会红火成华北地区的著名庙会。2004年,浚县古庙会被财政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08年,浚县民间社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表演内容

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台阁和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散河灯等。舞狮是传统项目之一,主要形式有狮子滚绣球、滚翻、扑食、抖鬃、梳毛、窜火圈、追逐、爬行、双狮争球等。浚县舞狮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表演时狮子在前,后跟武术队。武术队俗称“刀枪把子”,真刀、真枪,真拼实打的童子功,显示出瓦岗军驻扎大伾山时在浚县民间带出的习武雄风。高跷表演者(20~30人)边走边舞,扮演人物多取自汉族民间故事或戏剧。民国初年,浚县高跷队把天津的高跷表演技巧和湖南的小曲调揉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3、重要节点

当地民众农闲时排练,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演出。最热闹的是正月初九和十六的拜山,初九祭拜大伾山,十六祭拜浮丘山,祭拜那天,从早上四点开始,四邻八乡几十支社火队早早赶来,一一摆开了架势,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你耍高跷,我扭秧歌,他练背阁,唢呐吹,锣鼓响,空气都是热闹的,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