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采
孙文采将军(1911-1977),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乡元坑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文名:孙文采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瑞金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77年8月8日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
1、人物简介
孙文采将军是江西省瑞金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游击队中队长,共青团澎湃县委青年工作部部长,少共国际师第四十四团政治委员、师供给部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后勤政治部组织干事,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统战科科长,陕甘独立第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工兵营教导员,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三旅副政治委员,热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中,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
*成立后,任东北军区高射炮师政治委员、军区*处处长,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孙文采将军于1977年8月8日在沈阳逝世,终年66岁。
2、生平经历
孙文采,1911年出生,江西省宁都县大柏地乡元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
(一)
孙文采生于贫农家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孙文采历任江西游击队中队长、共青团彭湃县委青年工作部部长、少共国际师44团政委、师供给部政委、红1军团后勤政治部组织干事、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统战科科长、陕甘独立4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二)
抗日战争时期,孙文采历任八路军129师工兵营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7团政治处主任。
1940年,孙文采曾进入延安*党校学习。
(三)
解放战争时期,孙文采历任冀热辽军区3旅副政委、热北军分区政委、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委、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
(四)
新中国成立后,孙文采历任东北军区高炮2师政委、东北军区政治部*处处长、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孙文采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师级,评为少将的方案公布后,正师级均调整为准军级,故从此以后首批授衔的少将不再有师级*。原东北军区),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7年8月8日,孙文采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67岁。
3、将军故事
他曾是一名“红小鬼”,英雄出少年,22岁就组织2000多名青少年参加红军,被团*授予银质奖章。他是首位担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的开国将军,把满腔赤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军队。他就是孙文采,*首批授衔的少将之一。
孙文采1911年生于江西省宁都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家乡担任少先队队长,同年10月参加当地农民暴动。不满十八岁就参军的孙文采在红军队伍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红小鬼,他此后几年的革命历程也与“青少年”结下不解之缘。
1933年,孙文采转入中国*,同年,他响应共青团*的号召,在创建“少共国际师”的过程中,组织全区2000余名青少年参加红军,被团*授予银质奖章,他也因此由共青团澎湃县(属今宁都县)委青年工作部部长一下子被提拔为少共国际师第四十四团政治委员,成长为红军的一名团级指挥员。
孙文采曾参加了*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历任少共国际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师政治部供给部政治委员、红一军团后勤部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一师红一团政治处破坏干事。历经重重困难,孙文采跟随*红军抵达陕北,在西征作战中任任临汾游击队政治委员。1937年任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统战科科长、陇东独立第四团政治处主任。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孙文采和许多红军指挥员一样,面临着一个看似难以接受的“角色”,那就是接受*改编,摘下帽子上的红五星,戴上青天白日帽徽。起初,孙文采也有些想不通,和战友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斗数年,如今竟然要穿上昔日对手的服装,接受昔日视为最大敌人的“蒋委员长”的指挥,孙文采起初在感情上也很难接受。然而,经过部队首长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孙文采很快想通了,毕竟形势不同了,大敌当前,外侮猖獗,国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才是出路。孙文采不仅愉悦地接受改编,还服从分配,“降职”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工兵营政治教导员。
也许有人会认为,孙文采早在1933年就是红军的团级指挥员了,如今出任营教导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其实,当时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因为蒋介石给八路军的编制有限,最初只有三个师,因此很多红军的高级指挥员都面临着降职使用,如贺晋年由军长改任团长,还有一些军级指挥员担任旅长、副旅长,他们都愉快地就任新的职务,不计名位,保持着革命本色。
抗战中,孙文采所在的工兵营任务十分繁重,他和营长王兆相(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密切配合,承担着修路、架桥、埋设地雷和破坏铁路交通线等诸多艰巨任务。因为工作的出色,孙文采被提升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七团政治处主任,并于1940年起被选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党校学习。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孙文采被派到接近东北的冀热辽军区工作,历任冀热辽军区第三旅副政治委员、热北军分区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热河军区第二是军分区副政委、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孙文采常年工作在蒙汉群众聚居的热北地区(今赤峰市一带),他注重执行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深得热河北部各县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新中国成立后,孙文采担任东北军区高射炮第四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部*处处长,1955年任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授衔照片上,孙文采笑容和蔼,少将军衔是对他二十多年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的很好诠释。
解放后,孙文采在沈阳定居二十多年。1965年11月辽宁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孙文采被推选为省政协副主席,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次兼任政协职务。1977年8月8日,孙文采在沈阳病逝,享年66岁。
上一篇:章西女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