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为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圣济总录》论曰小儿体有风热,脾肺不利,或湿邪搏于皮肤,壅滞血气,皮肤顽厚,则变诸癣。或斜或圆,渐渐长大,得寒则稍减,暖则痒闷,搔之即黄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错干燥,谓之奶癣。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敛疮,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敛疮,为偏于湿热者。奶癣是在婴儿出生2~3个月时开始发病,一般在l~2岁以后,奶癣会自然减轻消退。本病症状可见于西医诊断的婴儿湿疹。
科普精粹
- 小孩湿疹怎么办,有什么方法吗
- 新生儿湿疹怎么办
1、概述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为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圣济总录》论曰小儿体有风热,脾肺不利,或湿邪搏于皮肤,壅滞血气,皮肤顽厚,则变诸癣。或斜或圆,渐渐长大,得寒则稍减,暖则痒闷,搔之即黄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错干燥,谓之奶癣。
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敛疮,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敛疮,为偏于湿热者。奶癣是在婴儿出生2~3个月时开始发病,一般在l~2岁以后,奶癣会自然减轻消退。本病症状可见于西医诊断的婴儿湿疹。
2、病因
病因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怀孕时父母多食辛辣、鱼腥海味等发物或情志内伤,肝火内动,遗热于儿所致或者生后喂乳失当,饮食不节,脾胃薄弱;过食肥甘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发生。
另外,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3、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延及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4、诊断
1.奶癣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2.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四肢。
3.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4.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
5、治疗
1.中医中药
治疗当辨证:风热盛者,治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主要药物:文蛤、轻粉、点红川椒。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研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搓。与此同时,乳母宜忌辛辣油腻等助热饮食。
2.中药偏方
(1)黄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以香油调涂患处渗液多的调稠些,渗液少的调稀些,每日搽2次。
(2)黄连、枯矾,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6、预防
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
2.温开水洗脸洗身、忌用热水或肥皂清洗患部,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
3.患儿不宜穿化纤或毛织衣,也不宜穿着过厚,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4.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
5.患奶癣较严重的婴儿,应禁止接种多种疫苗,不能注射预防针,不宜接种牛痘。
6.防止消化不良而加重奶癣。乳母应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喂哺可适当延长牛奶的烧煮时间,以利蛋白质变性,减轻致敏作用;以上喂养均忌过饱。
上一篇:喝什么茶可以治痛经呢
下一篇:乾安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