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科普小知识2022-12-12 21:26:02
...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的制成品有着浮现光泽、轻细若尘、入水即化、与墨相融、着纸能和、经久不变的特点。1981年获得了江苏省优质产品证书,1982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不仅驰名国内,还远销到日本、美国、西欧及东南亚各国。

1、简介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姜思序堂创设于清乾隆年间,是全国著名的中国画颜料专业店铺。

姜思序堂生产的颜料,有石青、石绿、花青、赭石、朱砂、银朱、朱标、胭脂、洋红、泥金、泥银、铅粉、藤黄等品种,有些颜料还有深淡不同和轻胶、重胶之分,以及“天”字等上品的分类。其生产的原料,可分为矿物性的、植物性的、动物性的、金属的和化工合成的五大类。这些原料的产地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在山野密林、幽谷穷荒之处。由于各种原料的性质各不相同,制造方法也就各异,有的要椎磨,有的要浸泡,有的要取其实质,有的只需上提浮膘。即使同一原料,也因有优劣之分,必须善加选择。但无论何种原料,在制造颜料时都离不开用胶,胶质的好坏和施用时浓淡调配得是否适当,都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如制造青绿时虽则必须用胶,但在制成时必须把胶出清;泥金泥银制造时须藉胶质的粘性才能研磨,其他如花青、赭石、朱标、胭脂、洋红等质轻的颜料,更是以胶为体,成品必须熬成膏块,使用时才能便利适用。

可惜的是,由于制作国画颜料的部分原料日见匮乏,工艺大多依赖手工,制作繁杂,使一些年轻人视学艺为畏途,加上产品市场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国画颜料工艺目前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作为姜氏颜料工艺嫡系传人,而又即将退休的仇庆年为此忧心忡忡,他奔走呼吁,寻求各方支持,希望将此传统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2、特点

明清以来,苏州吴门画派一直是名人辈出,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发展,苏州姜思序堂制作出来的国画颜料就一直是国画名家的首选。这一制作技艺入选为了第二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姜思序堂”是苏州的老字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首创者姓姜,“思序堂”是其书画厅堂的名字。仇庆年原是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的工艺师,从事国画颜料制作已经有40多年了。据介绍,传统国画颜料的原料都来自天然,可分为矿物、动植物或金属。粉碎后的细状粉末,还要再经过研磨、下胶、沉淀、煎煮等十多道工序,制色时不能走开,有时还要连续待上四五个小时。如此细磨慢研,最终出炉的颜料才能细若轻尘,入水即化,纯净光润,色泽庄重。

3、相关资料

2009年8月2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仇庆年,在山塘街“老山塘民间艺术馆”开出“仇氏国画颜料印泥工作室”。由此,闻名全球的苏州国画颜料制作技艺重新有了展示的窗口。而之前,仇庆年只能在家里等待老客户上门。

在高兴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不无忧虑地看到,苏州还有不少民间绝活陷入同样的境地,濒临失传的危险。有业内人士认为:“抢救民间绝活,就要像帮助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一样,让它们走出深闺!”

名牌技艺处境艰难走出深闺亮相山塘

曾经,画家所用的颜料都靠自己制作,不但费工夫,而且质量难以稳定。200多年前专门制作颜料的苏州“姜思序堂”的出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说起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的传世名画上运用的颜料大多出于姜思序堂,仇庆年至今满脸自豪。他说,由于使用天然原料,而且制作工艺考究,“姜思序堂”的颜料具有颜色鲜明、纯净光润、多裱不脱、经久不变等优点。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名牌货,名扬海内外。

但这些年,受廉价化工颜料的冲击,姜思序堂颜料的使用者日渐减少。再加上受到原料的制约,这种“百年之色”已经风光不再。仇庆年坦言,“姜思序堂”的颜料原料均来自天然,其中有的是矿物,有的是动物、植物,有的是金属,其中有些矿产物资源已近枯竭。目前,他只能利用早年积攒下的一些原材料,做很少量的国画颜料和印泥,供一些老客户使用。更为要命的是,这种传统颜料的制作工艺大多依赖手工,制作繁杂,年轻人视学艺为畏途,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工作室开出后,仇庆年一边研制朱砂一边说,你看,这种颜料每次只能制作2斤,但光是漂就要10天时间,再加上研和锤,整个工序需要1个月时间,年轻人哪肯来学这样的手艺?说话间,他已累得汗如雨下。

现在,会做颜料的老手工艺者们大多辞世,66岁的仇庆年也已退休多年。他一直担心,这朵传统工艺之花就要凋谢了。这次开出工作室,让仇庆年多少看到了一点希望。他说,通过这个工作室,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的优点。也许,使用姜思序堂颜料的画家会重新多起来,对姜思序堂颜料制作技艺感兴趣的人也会慢慢出现,最终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市民沈先生等消费者就认为,许多人都知道民间绝活产品是好东西,但往往不知道哪里有卖。如果都能像仇庆年那样走出深闺,他们选购起来就方便多了。

“非遗”线索超过2000条日脚好过的能有多少?

除姜思序堂国画颜料技艺传人仇庆年外,其他绝活传人的情况又是如何?促成“仇氏国画颜料印泥工作室”在山塘街落户的市地方志办公室和留园街道介绍,前阶段,他们以留园街道为重点,对我市的民间手工艺人技艺传承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结果发现,苏州到底是文化名城,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许多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并不如人意,一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传承价值的传统技艺,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

以苏州园林假山叠造艺人韩良源为例。虽然叠山技艺已进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韩良源的技艺也传授给了子女等人,但韩派假山叠造的理论并没有被系统地记录下来。韩良源今年已82岁高龄,那些深藏在老人记忆中的宝贵财富十分珍贵。对此,老人也有此意识,开始着手整理韩氏石谱以及韩氏叠山技法。但要由老人独立完成这项工作,在人才和财力上均显力不从心。

仿古编钟制作能手俞承铣以及玩具皮老虎制作者吴为民等艺人同样如此。俞承铣掌握了编钟编磬的制造技艺,这在我市范围中为数不多。但目前他仅将此技艺传于儿子,以此为生,并没有更长远的发展打算。同时,由于产品品种单一,受众仅限于乐团,市场面狭窄,又得不到相关部门或行业的扶持,前景不容乐观。

吴为民的皮老虎的制作生产技艺比较简单,同时,由于此玩具包装简陋,花样单一,仅限于少数景点销售,市场局限性很大,为此,目前只是家庭式作坊生产,吴为民也曾接到过某国外博览会5万只货物的订单,但因人手只有他们夫妻两人,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出,最后只能放弃。

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介绍,目前苏州被列入国家、省、市“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94项(重复不计),其中生存状态较好的不到10%,如刺绣、玉雕等;而5%左右的项目严重濒危,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被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还只占苏州“非遗”的很小一部分,像上面提到的仿古编钟制作和玩具皮老虎制作,就还没有被列进去。龚平说,各县市区的普查表明,苏州地区的“非遗”线索超过2000条,部分“线索”的传人,有可能正处于同样的境地。因此,仇庆年等民间手工艺人的生存状况,可以说是苏州民间手工艺人的一个缩影。

呆在家里不是出路勇闯市场何愁没有明天

市地方志办公室认为,民间艺术品种及其技艺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产生、消失,不足为奇。但我们必须对古老的、独特的、有传承价值的民间手工技艺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使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宝贵传统技艺世代相传,这也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所在。

龚平对此介绍,目前,市*已颁发了《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法》的第51号*令,又批转了一系列文件和通知,还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证明,*对保护苏州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对于成为“非遗”的项目,*部门也给予了相应的扶持。2000多条已经普查到的线索,也有可能陆续被列入下一步的市级“非遗”,前提是先向所在的县市区申报,成为县市区级“非遗”。

市地方志办公室进一步建议,苏州好东西实在多,应尽可能多地确定“非遗”和后备“非遗”的抢救对象,对需保护的民间艺人加以区分,对当前濒临灭绝但尚存有传人的技艺品种应先行抢救,通过提供必要资金,组织编写有关资料、专门著作和拍摄录像,为老艺人选配徒弟、在技校开设有关科目、扶持传人开办工作室等办法,将其激活。

一些业内人士同时建议,在民间绝活的抢救上,帮助它们走出深闺、闯出市场十分重要。仇庆年开出工作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仇庆年之前,高新区镇湖街道的刺绣等产品,已经因为培育出了市场而日益兴旺。我市可以以镇湖街道等为参照蓝本,扶助民间工艺形成产业聚集区,或产品集散地,“有了市场,何愁没有民间绝活的明天!”

上一篇:小果短柱茶

下一篇:姚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