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太阳总在左边

科普小知识2022-12-13 09:51:48
...

《太阳总在左边》是由松太加导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本片讲述了主人公尼玛将亲身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酿成惨剧的地方。影片试图通过主人公特定的经历和心灵体验,探寻和追问生活迷茫和内心失落背后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识,引领观众与主人公一道找回生命中的阳光。据导演松太加介绍,《太阳总在左边》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影片将讲述和解构一个完全属于藏民族文化心态的精神故事,并通过展示戈壁沙漠独特的自然美景,全方位烘托藏地高天厚土之间撞击灵魂深处的心路历程,表达藏人坦然面对悲欢离合和死亡本性的处世态度。该片2010于*在上映。

中文名:太阳总在左边

外文名:TheSunBeatenPath

导演:松太加

编剧:松太加

主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语言:藏语

上映日期:2010

片长:89分钟

又名:TheSunBeatenPath

IMDb链接:tt2062659

1、剧情简介


剧照

主人公尼玛将亲身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酿成惨剧的地方。影片试图通过主人公特定的经历和心灵体验,探寻和追问生活迷茫和内心失落背后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识,引领观众与主人公一道找回生命中的阳光。据导演松太加介绍,《太阳总在左边》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影片将讲述和解构一个完全属于藏民族文化心态的精神故事,并通过展示戈壁沙漠独特的自然美景,全方位烘托藏地高天厚土之间撞击灵魂深处的心路历程,表达藏人坦然面对悲欢离合和死亡本性的处世态度。

2、演员表

演员Actor/角色Character

罗后杰HoujieLuo

益西兰周

尕藏仁青

3、职员表


剧照

导演Director

松太加

编剧Writer

松太加

制作人Producedby

徐枫FengHsu

杨艺YiYang

鲁志诚ZhiChengLu-策划

孙亮LiangSun-策划

摄影Cinematography

张皓HaoZhang

王猛MengWang

剪辑FilmEditing

松太加

钱冷LengQian

艺术指导ProductionDesigner

万玛才旦PemaTseden

美术设计ArtDirectionby

普华杰布

4、拍摄花絮

《太阳总在左边》是藏族第一位电影摄影师松太加执导的小成本数字电影。

导演松太加表示,受米兰·昆德拉小说《慢》的启发,他在影片中试图展示一种在从容、缓慢的节奏中体验和感悟的途径。

《太阳总在左边》获得第30届温哥*际电影节龙虎单元大奖。

5、幕后制作


剧照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

母亲去城里看望女儿刚刚回来,即将结婚的尼玛和哥哥嘉布去路口迎接。嘉布带着母亲走在前面,尼玛驾驶一台崭新的手扶拖拉机紧跟在后。三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快乐的奔驰,不料路上母亲的藏袍腰带掉落下来,缠住了摩托车的后轮,哥哥没能把住摩托车,母亲摔了下来。土路上尘土飞扬,而尼玛驾驶技术并不熟练,慌乱中手扶拖拉机从母亲身上碾过去……

尼玛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愧疚,更无法原谅自己。他前去派出所自首,要让派出所的人对自己定罪判刑,但派出所的警察认为这是意外事故,无法定罪。沉浸在悲痛之河的尼玛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抛下即将和他结婚的恋人秀措,只身磕着等身长头去了拉萨。

长路漫漫,尼玛历经苦难到了拉萨,但内心却一如既往的无法释怀,更不忍心将那包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留在那里,他只能木讷的走上回家的路。坐在车上,尼玛无法忍受归来时对于内心来说极度反差的速度,半路下车步行,每走一步,距离家乡越来越近,可心却越来越遥远,充满了抗拒。

一位老人去拉萨参加女儿的婚礼,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沉默寡言、行径孤僻的尼玛。老人眼看着儿子和女儿都成家了,自己一生盼望的事情都慢慢的实现了,这些本来都是高兴的事儿,可这时老人觉得自己忽然间没有了盼头,内心充满了空虚和失落感,也不知道人生接下来该盼望什么,也许最后盼望的也只能是死亡了。对人生的意义带有疑问的老人和想求得内心安宁的尼玛就在一辆长途客车上相识,但尼玛始终不开口,拒绝与人交流。老人无意间从尼玛拒绝接听的电话中了解了尼玛极度痛苦的原因,使得老人放弃坐车,一直跟着尼玛,两人步行穿越茫茫的戈壁滩。

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尼玛几乎没有跟老人说话,老人始终不舍不弃的跟着他。老人的执着和坦然面对人生的姿态,平淡中富有人生最真实的话语渐渐地影响着尼玛。尼玛一开始总是试图逃避,躲着老人,两个人由一开始的撕扯、逃离,到后来平静的走在一起,尼玛最后会在一个路口默默地等待老人。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一颗牙从嘴里掉落,尼玛也在旅途中喝到了自己烧的第一杯热热的甜茶…… 在一个三叉路口,两个人到了分别的时刻,老人独自走上了回家的路,尼玛望着老人的客车收拾行李重新上路。天色已黑,他在一个山凹睡下,一夜长眠,第二天醒来,群山已经被大雪覆盖,金灿灿的充满生命的力量,尼玛在雪山面前留下了一滴眼泪,静静的下山了。在回家的客车上,他从玻璃的倒影中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终于有勇气去面对,看到车里一个抱着玩具酣睡的胖子,脸上第一次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尼玛回到家乡,嘉布在村子的路口抱着儿子默默地等待。最后,尼玛将母亲的那把黄土撒在了家乡原来发生惨祸的地方。

导演的话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黑黝黝的柏油马路伸向天际,刺眼的马路上有两个人影在晃动,这是我开始写剧本阶段就会想到的一个画面,也是我每次上拉萨时面对格尔木周围那块处女地的影像联想。几年前就有想要为这块戈壁滩写一个剧本的冲动,后来偶然从家乡听到一个真实事件引发的悲剧,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后大为震惊,很多个问题缠绕着我:假如这样的事件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兄弟俩怎么样面对今后的生活?他们有没有再次面对生活的勇气,他的动力是什么?是宗教还是其他什么力量?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至上的民族,宗教信仰占据着一切,所以开始我试着从宗教来救赎他们,但后来慢慢发现这样的救赎方式非常老套而苍白无力。我觉得还是生活本身来救赎他们更加有力量,这样的救赎方式非常符合东方人的生命感悟或文化特性,更符合藏族人对于生活或生命本质的理解和体验。

6、获奖记录

上海国际电影节(2011;第14届)提名:1

提名

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

7、更多资料


剧照

更多外文名:

Taiyangzongzaizuobian.....China(originaltitle)

TheSun-BeatenPath.....International(Englishtitle)

Dbuslamgyinyima

片长:

88分钟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8、上映日期

中国

China

2011年

以下按上映日期先后排序

瑞士

Switzerland

2011年8月11日......(LocarnoFilmFestival)

日本

Japan

2011年9月17日......(Fukuok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11年10月5日......(Vancouver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9、影片评价


剧照

这部电影是纯粹关于内心自我救赎的公路故事,人的一生总有些坎很难跨过,对生活认真执着的人更难放下,就像藏民这类拥有着发自内心信仰的圣洁民族,就更加如此。电影主人公尼玛的母亲在一次意外当中,死在了尼玛驾驶的拖拉机*下,尼玛一直放不了这道意外而来的坎,便抛弃了自己的哥哥和恋人,带着沾有母亲血迹的黄土,徒步走向了拉萨。

可能尼玛的出走有点“自虐”,他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但尼玛内心的痛苦通过贯穿整部影片的特写镜头强烈地传染给观众。能够如此大胆运用大量特写镜头的电影不多见,镜头常常对焦着尼玛的头部,他麻木的表情、他呆滞的眼神、他被灼伤的脸部、他干涸的双唇,还有他蓬乱的脏发,在几乎不说一句话的镜头里面,静静地被定格着,痛苦凝固在他的体内,总是如此缓慢地煎熬着他,令他痛不欲生。其实,电影里面的特写镜头并没有捕捉到尼玛太多的神态特点,更重要的只是其内心感受的习惯性表达及辐射性传染,看得人们心中很不舒服。

上一篇:周蕙

下一篇:和《思归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