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
秦翰(952~1015),北宋宦官,名将。字仲文,获鹿(今属河北)人。宋太祖时入宫,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教,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由于他久在边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职由他担任,表示对他的特别宠幸。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
姓名:秦翰字号仲文所处时代北宋籍贯获鹿(今属河北)追赠澎国军节度使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字号:仲文所处时代北宋籍贯获鹿(今属河北)追赠澎国军节度使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所处时代:北宋籍贯获鹿(今属河北)追赠澎国军节度使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籍贯:获鹿(今属河北)追赠澎国军节度使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追赠:澎国军节度使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所处时代:宋人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生卒年月:952年——1015年
1、人物简介
秦翰(952-1015年),字仲义,河北获鹿(今河北获鹿镇)人。字仲文,真定获鹿人。十三为黄门,开宝中迁高品。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领众数万击契丹,翰为都监,以善战闻。太宗因加赏异,谓可属任。雍熙中,出为瀛州驻泊,仍管先锋事,迁入内殿头高品、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淳化四年,补入内押班。
天资聪慧,祟文尚武,年十三为黄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监率崔彦大军进击契丹时,屡建奇功,以善战闻名。宋太祖时入宫,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教,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由于他久在边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职由他担任,表示对他的特别宠幸。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等。大中样符八年不幸突发慕病,死于宫内的官署中,终年六十四岁。
2、历史记载
秦翰,字仲文,真定获鹿人。十三为黄门,开宝中迁高品。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领众数万击契丹,翰为都监,以善战闻。太宗因加赏异,谓可属任。雍熙中,出为瀛州驻泊,仍管先锋事,迁入内殿头高品、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淳化四年,补入内押班。
秦翰
赵保忠叛,命李继隆率师问罪,翰监护其军。次延州,翰虑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矫诏安抚以缓其阴计。王师至,翰又讽保忠以地主之礼郊迎,因并驱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仪副使。至道初,为灵、环、庆州、清远军四路都监。真宗即位,加洛苑使、入内副都知。咸平中,河朔用兵,以为镇、定、高阳关排阵都监,败契丹于莫州东,追斩数万,尽夺所掠老幼。诏褒之,徙定州行营钤辖。
王均之乱,为川峡招安巡检使。时上官正与石普不协,翰恐生事,为晓譬和解之。亲督众击贼,中流矢不却,五战五捷,遂克益州,上手札劳问。翼日,进至广都,斩首千余级,获马数千匹。归朝,迁内园使,领恩州刺史。
出为镇、定、高阳关前阵钤辖,又徙后阵。破契丹二万众于威虏军西,俘其铁林大将等十五人。又为邠宁、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率所部按行山外,召戎落酋帅,谕以恩信,凡三千余帐相率内附。未几,康奴族拒命,翰与陈兴、许均深入击之,斩级数千,焚其庐帐,获牛马甚众。复与陈兴、曹玮袭杀童埋军主于武延咸泊川。诏书加奖,赐锦袍、金带、白金五百两、帛五百匹。
景德初,车驾将北巡,先遣翰乘传往澶、魏裁制兵要,许便宜从事。俄充邢洺路钤辖,与大军会德清军,张掎角之势。又召为驾前西面排阵钤辖,管勾大阵。翰即督众环城浚沟洫以拒契丹。功毕,契丹兵果暴至,翰不脱甲胄七十余日,契丹乞和,凯旋,留泊澶州。月余,令率所部兵还京师,加宫苑使、入内都知。出为泾、原、仪、渭钤辖。先是,西鄙无藩篱之蔽,翰规度要害,凿巨堑,计工三十万,役卒数年而成,不烦于民。就迁皇城使、入内都知。以翰在边久,宣力勤尽,特置是名以宠异焉。翰表让,不听。
大中祥符初,求从东封,手诏谕以西垂委任之异。改昭宣使,又为群牧副使,祀汾阴。是岁,夏州属户有扰境上者,即日遣翰往脽上按视,遍巡边部。及翰至,事宁,复还扈从,凡行在诸司细务,悉令裁决,不须中覆。礼毕,加领平州团练使,奉祀毫州,掌如汾阴。八年,营葺大内,诏翰参领其事。闰六月,暴卒于内庭之廨,年六十四。上甚悼惜,为之泣下。赠贝州观察使,赙襚加等。修内毕,诏遣使以袭衣、金带赐其家。
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李继迁之未宾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帐中,无疑间,尝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惜,愿手刺此贼,死无所恨。"太宗深嘉其忠。
翰性温良谦谨,接人以诚信,群帅有刚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欢心。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能得众心,皆乐为用。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九年,重赠彰国军节度,诏杨亿撰碑文,亿以其不蓄财,表辞所贽物,虽朝廷不许,而时论美之。子怀志,内殿崇班。
3、生平事迹
抗击契丹侵略
契丹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游牧民族,很早时就生活在今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十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国号契丹,后来改称大辽。契丹建国后,不断向南扩张,占据了大片的地区,尤其是从后晋获得了大致相当于今晋北、冀北一带的燕云十六州。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灭掉北汉,然后乘胜移师击辽,命崔彦进、宋渥等部四面攻打燕京城。这时,秦翰任崔部兵马都监。在宋军的猛攻下,燕京城人心惶惶,岌岌可危。正在这时,辽名将耶律休哥赶到,双方大战于高梁河,宋军惨败。宋太宗在逃命途中,命崔彦进部屯守关南(不久改名为高阳关)。没多久,辽为了报复宋朝,遣韩匡嗣、耶律沙、耶律休哥等进犯镇州。刚刚抵达满城,宋军就派人请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欣然欲受。耶律休哥劝道:宋军士气极旺,必为诈降。但韩匡嗣听不进去。很快,宋将刘廷翰在正面的徐河摆好阵势,崔彦进、秦翰部则衔枚疾进,绕至敌后。接着,李汉琼、崔翰等部也及时赶到。于是,宋军前后夹击,猛冲猛打,将疏于戒备的辽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其投西山坑谷中死者不可胜计。
契丹族
宋军追至遂城,取得了重大胜利。总计,杀敌万余,俘敌万余,获其将三名、马万余匹;此外,还有其它物品以十万计。韩匡嗣弃旗鼓而逃。这次战役使辽受到沉重的打击,也使得秦翰以英勇善战而闻名遐迩。宋太宗予以重赏,并称赞他可以委以重任。雍熙中,秦翰出任滋州驻泊,仍然主管先锋之事,后来又任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这几路乃是抗辽战争中的关键地段,秦翰在此任职达七八年之久。其间,宋辽双方多次交锋,互有胜负。
打击党项族入侵
淳化四年(993年),秦翰回宫任押班。不久,又被派往西边去对付党项族。咸平二年(999年)七月,由于北边形势日趋紧张,宋廷任命大将傅潜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秦翰为排阵都监,田绍斌、石普等为先锋,准备迎击辽军。九月,击败辽军于廉良路,杀敌二千余人,获马五百匹,得俘虏及物资甚多。很快,辽萧太后与圣宗率兵大举南下。宋缘边城堡告急书信雪片般飞来,将士们纷纷自发地厉兵秣马,要求决一死战。然而拥兵八万余的傅潜却畏敌如虎,闭门不出,将领如果请战,他就恶言相向。因此,辽军未遇什么抵杭就进入了祁州、赵州、邢州、铭州等地,镇定路被切断达一个多月。宋廷屡次遣使从小道去催傅出战,秦翰、范廷召等将领也再三催促,可傅潜就是不听,气得众将大骂。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傅潜分出一万步骑出高阳关迎敌,并答应出兵支援。可是,当他们被重重包围时,傅潜却不发一兵一卒,致使宋军大败而归。辽军乘胜分两路渡过黄河,直奔淄州、齐州。宋真宗闻报大怒,立即将傅潜撤职查办。
第二年正月,辽兵大肆掠抢后开始回撤。秦翰、范廷召、张凝等入奉命追杀,在莫州(今河北任丘)东三十里处,抢先占据各要道,截断敌归路。夜里,辽军企图趁黑逃走,遭到迎头痛击,顷刻间便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总计此役宋军斩首万余级,尽数救回被掠百姓数万人,获马匹、兵器及其它物资不可胜计,剩余的敌军也是仓皇出境。
平定赵延顺*
咸平三年正月初一,益州(今四川成都)守兵赵延顺等人为了反抗兵马钤辖符昭寿的压迫而发动兵变。他们杀掉符昭寿,惊走了知州、转运使等地方官,推举都虞候王均为首领,建国号大蜀,年号化顺,并且开科取士,封官建制。其它各部士兵也闻风而动,纷纷来投,叛军力量迅速壮大起来。他们先克汉州,然后攻打绵州、剑州。宋真宗闻报大惊,惟恐四川再次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乃立即命令雷有终、秦翰、李惠、石普等人率兵八千前去镇压。
在雷有终等人抵达前,蜀州知州杨怀忠已调集众多的地方兵遏止了王均的攻势,甚至去攻打益州,因力量太弱,未能得手。雷有终一到就派石普配合地方兵收复了汉州,然后进驻益州城外的升仙桥。一天,王均开城伪遁,雷有终不知是计,率兵径直入城。一进城,官军就四出抢劫,一片混乱。这时,叛兵关闭了城门,又在道口设置路障。官军冲杀不出,大部被歼。李惠战死,雷有终、石普等人坠城逃走。
接着,王均发动反击,但很快便被击败,只好回城固守,双方陷入僵持状态。正在这时,秦翰以两川捉贼招安使的身份来到益州。他与雷有终商议在城北再筑一土山以便攻城,之后,亲督各军猛攻。官军先克城北羊马城,接着焚毁敌望楼,叛军从此心灰意冷,斗志丧尽,惟筑月城自固而已,秦翰督师五战五捷,身中流矢而不却,终于在十月一日凌晨攻入了益州,王均率领残部两万余人向南逃走。雷有终先派人在城中纵火以防埋伏,然后与秦翰一起登上城门楼指挥肃清残敌,他们又下令将数百名经确认曾在王均手下做过宫的人一个一个地投进火中烧死,时人以为冤酷。
宋真宗听说秦翰督师攻城,五战五捷,身中流矢而不退,终于攻克益州,非常高兴,特下手诏慰劳。
克复益州后,秦翰马上率兵追击王均。在广都澶(今四川双流东南),杀敌千余人,俘虏七千余人,获马数千匹。王均急忙逃往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不料秦翰随即也赶到,只得继续逃窜,进入富顺监。在富顺,王均穷蹙自缢,余部六千余入被杨怀忠所俘。至此,这场曾令统治者十分担忧的兵变,为时仅仅十个月便被彻底平息。秦翰因功被迁为内园使,恩州刺史。
讨伐李继捧(宋太宗赐李继捧姓赵名保忠)
北宋西边的对手主要是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夏。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很早时就居住在今青海、甘肃一带。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率兵助唐镇压黄巢起义,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并踢姓李氏,据有夏、银、绥、静、宥五州之地。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加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为太尉,继续承认其地位。彝兴贡马三百匹,表示臣服。当传至其孙李继捧时,党项族内部分裂,贵族们相互争战,一片混乱。于是李继捧于982年来见宋帝,献其所管之地及民户五万余帐,并请求举家迁居开封。宋太宗欣然接受,派兵占领了夏、银、绥、有四州,又派人护送继捧家族内徙。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愿内徙,他诈称乳母出殡,率领数十人马逃入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宋*采取坚决镇压的政策,一度曾将继迁打得狼狈不堪。但是,李继迁很快就利用其家族在党项族中的威望,拉拢各部豪强*,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而且与辽人结为同盟。在辽的支持下,李继迁大举攻宋,宋将无法遏制。
于是宋太宗赐李继捧姓赵名保忠,命他前去夏州抵御。继捧到夏州后,起初连连得手,并且射伤了李继迁。但是没过多久,李继迁就转败为胜,大举反攻。宋**授给继迁银州观察使称号,踢姓名赵保吉。李继捧则因连吃败仗、进退维谷而叛宋降辽。
李继迁与宋讲和后不久,便寻找借口大肆掳掠宋边,又发兵猛攻庆州、原州、灵州等地。更令宋朝统治者优虑的是,李继迁与李继捧勾结起来,准备联合抗宋。因此,宋廷任命李继隆为河西都部署,秦翰为监军,率兵前去讨伐。
李继捧在夏州闻讯,十分不安,他一方面将家眷安排到城外安全的地方,另一方面上书宋太宗,说他与继迁愿同宋朝讲和,并献马五十匹,请求罢兵。宋太宗闻奏,立即派人督促李继隆迅速推进。当大军进至延州(今陕西延安)时,秦翰担心李继捧逃跑或者顽抗,便乘驿马先行一步赶到夏州,矫诏安抚继捧以稳之。宋军临近时,秦翰又说服继捧以东道之礼出城迎接。于是,他们一起乘马出城。夜里,李继迁发动突然袭击,企图吞并继捧的人马。李继捧见势不妙,单骑逃回夏州,被指挥使赵光嗣关押起来。接着,赵光嗣打开城门,迎入李继隆。李继迁急忙逃走。
占据夏州后,秦翰建议杀掉继捧、追剿继迁,李继隆却认为继捧乃特殊人物,应由朝廷处置;李继迁远遗荒漠,不宜穷追。于是决定将李继捧押送回汴京。不久,宋太宗密诏拆毁夏州城以免再次为敌所用。夏州城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调发十万民众所建,城墙原高七丈,底宽三十步,上宽十步,非常坚固。
李继隆、秦翰等认为夏州乃边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保留下来,可以借之御敌。为此,李继隆特派其弟继和陪同秦翰赴京请示:保留夏州城;增兵戍守银、绥以南的山地,以便切断敌粮运之道,同时保护内附各族人民。但是宋太宗偏信宰相吕蒙正的话,拒不接受。
这次宋军能够顺利地占领夏州、俘获李继捧,使他未能象李继迁那样对北宋构成重大威胁,显然秦翰是立了一功的。因此,宋廷加封他为崇仪副使。
驻守西部边陲
党项族
至道元年(995年),秦翰被任命为灵、环、庆三州和清远军四路都监。他配合守将张延击退了李继迁对清远军的进攻。次年初,宋军运往灵州的四十万石粮草在浦洛河被李继迁全部劫去,宋太宗大怒,立命李继隆为环、庆、灵等十州都部署,指挥五路大军围攻李继迁,准备一举全歼。但是,由于指挥不当,多数将领又误期,目的未能达到。一年后,李继迁遣使求和,且请以其为藩属,宋许之。在此期间,秦翰多次奉命赴继迁帐中谈判,甚得对方好感,因此他向太宗建议愿乘其无备之机,“手刺此贼,死无所恨!”太宗深嘉其忠勇,但不许所请。咸平四年底咸平四年底,李继迁攻占清远军,气焰十分嚣张。宋廷立即将秦翰从抗辽前线调任为西面行营铃辖,与都部署王超一同率兵六万,前去抵御。次年正月,宋军深入敌境,焚毁庐帐二百余、粮草八万余石,生擒敌将多名,斩首五千余级,俘虏九百余人,获牛羊、器甲二万余。
不久,李继迁攻占灵州,准备以此为进一步进取的基地。为了防止其继续深入,宋廷将王超调任永兴军(治今西安)驻泊都部署,任命秦翰为那宁泾原路(一说环庆泾原路)钤辖兼安抚都监。秦翰率领所部严密防范敌人来袭,同时巡视陇山以外,召集各部族首领,谕以恩信。由于秦翰生性温良谦谨,不拘小节,而且勇猛顽强,言而有信,赢得了边民的高度信任,因此不久就有三千余帐相继内附。可是,曾随李继迁在浦洛河劫夺宋军粮草的康奴族却自恃地势险要、人口众多,拒不内附。秦翰便会同泾原仪渭镇戎军部署陈兴、泾州驻泊部署许均,长驱直入,捣毁了康奴族的巢穴,斩首数千,获其牲口及马牛羊甚多。之后,秦翰又带领泾原路都铃辖兼知渭州曹玮以及陈兴去攻打桀骜不驯的章埋族。在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西北的武延咸泊川,击杀了章埋族酋长及其部属二百余人,生摘三百余人,夺恺甲、牛羊、骆驼、马以三万计。陇山内外诸部族受到极大震动,纷纷纳地投降,惟恐落后。宋真宗下诏嘉奖秦翰,并赏赐锦袍、金带、白金五百两、帛五百匹。
景德元年,秦翰被调至抗辽战场。澶渊之盟订立后不久,又重返西边,任泾原仪渭路铃辖。这时李继迁已于一年前攻打吐蕃时中箭身亡,其子德明初立。宋朝边将一部分主张乘此良机攻灭德明,另一部分主张招降他。宋真宗倾向于后者,德明也有和好的愿望,于是双方开始接触。景德三年七月,李德明为了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调集各部兵马以为威慑,秦翰随即通知守军和各部族严加防范。两个月后,双方订立了和约。
澶渊之盟
此后几年,秦翰一直在西边。鉴于这一带一向缺少一道可资防御的屏障,以致敌人可以经常深入场扰的教训,他决定在要害地段开凿一条巨大的壕沟。秦翰担心延误农时,增加百姓的负担,就只使用士兵劳作。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共计用工三十万个。它为后来宋军的戍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秦翰因功升迁为皇城使、入内都知。
皇城使,是皇城司的主官,由皇帝的亲信担任,主要职责是拱卫皇宫,以及周流民间,刺探臣民动静,位置十分重要。宋代实行以官寄禄之法,皇城使多数情况下仅为武官的升转之阶,并无实掌。真正负贵本司事务的官员,一般以内侍都知、押班等充任。由于秦翰长期忠心守边,劳苦功高,宋真宗特意授之以示特别宠信。秦翰上表辞让,真宗坚决不许。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准备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祭祀后土,命参知政事王旦、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前去安排。不久,又命秦翰参与其事。次年正月,真宗起驾前往汾阴,命秦翰主管御厨、翰林、仪鸾等,“凡行在诸司细务,番得裁决,不须中覆(请示)”。在此期间,夏州有人骚扰宋边,宋真宗立刻派秦翰前去处理,顺便遍巡边部,秦翰尚未到,事件即告平息。他任务完成,旋即赶回,继续负责赴夏州前所管的事情,直到四月事毕回京为止,两年后,宋真宗计划到毫州朝拜太清宫,命秦翰等为行宫使,所掌一如祀汾阴时。
患重病不幸身亡
大中样符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夜,荣王元俨宫失火。当时北风正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顷刻间就蔓延开来,内藏左藏库、乾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等处也先后被烧着。直到次日中午,大火才被扑灭。宋真宗当即命参知政事丁谓领衔,秦翰、曹玮等人具体负责,修葺大内。
这一年闰六月,当秦翰正在指挥修葺工程时,不幸突发慕病,死于宫内的官署中,终年六十四岁为之泣不成声。宋真宗也满然泪下消息传出,禁军中有不少人为之泣不成声。宋真宗也潸然泪下,不胜悼借之至。他下令赠给秦翰贝州观察使之职,葬礼加等。大内修葺完毕后,又遣使以袭衣、金带赐秦家,以示对秦翰的怀念和奖赏。大中样符九年,重赌秦翰澎国军节度使之职,并且诏命翰林学士、著名文学家杨亿撰写墓志铭。杨亿因为秦翰乐善好施,家无余财,上表拒收秦家的酬资,虽未得朝廷同意,而时人皆赞之,可见秦翰声望之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