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外滩街道

科普小知识2022-12-14 12:43:06
...

外滩街道位于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东临黄浦江,西至*南路折延安东路转向福建中路折福州路折湖北路折汉口路折福建中路;北达苏州河,南至新开河北路、人民路、淮海东路。辖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面积),人口11.43万,下设19个居民委员会。外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举世闻名的人文景观。“外滩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一座座商办大楼拔地而起,既体现了传世的经典,更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

中文名:外滩街道

行政代码:310101013

身份证前6位:310101

长途区号:021

邮政编码:200001

隶属政区:黄浦区

行政级别:街道

辖区面积:2.18km2

人口数量:约11.43万人

人口密度:52431人/km2

1、地方简介


外滩街道

外滩街道,是中国上海黄浦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口49508人(2000年)。街道办事处办公场所设在山西南路350号12-13楼。

在2006年底,外滩街道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梅园新村街道(陆家嘴地区)相望;北以苏州河为界与虹口区乍浦路街道及闸北区北站街道相邻;西至河南南路、河南中路、汉口路、福建中路一线,毗邻同属黄浦区的南京东路街道和金陵东路街道;南至新开河路、人民路,毗邻同属黄浦区的豫园街道和小东门街道。街道所辖地区有8所幼儿园、8所小学、7所中学、3所中专、职校、3所成人高校。

外滩地区位于外滩街道内,使得本街道成为上海市中心主要标志性地区之一。

2006年底,外滩街道辖11个居民委员会:汉口路、北京路、宁波路、无锡路、东风、山东北路、虎丘路、永安路、四川南路、永胜路、中山东一路。

2、地理位置

外滩街道,是上海黄浦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外滩社区(街道)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东北部,东临黄浦江;南至新开河北路、人民路、淮海东路;西至*中路折延安东路、福建中路;北达苏州河,地域面积2.18平方公里,居民户籍数3.1万户,户籍人口约12万。

3、行政区划

外滩街道区划

310101013001111汉口路居委会

310101013003111北京居委会

310101013004111宁波路居委会

310101013005111无锡路居委会

310101013007111东风居委会

310101013008111山东北路居委会

310101013009111虎丘路居委会

310101013010111永安路居委会

310101013012111永胜路居委会

310101013014111中山东一路居委会

310101013015111盛泽居委会

310101013016111金陵居委会

310101013017111福南居委会

310101013018111宝兴居委会

310101013019111昭通路居委会

310101013020111瑞福居委会

310101013021111云南居委会

310101013022111山西南路居委会

310101013023111新建二村居委会

4、地方人口

外滩街道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9508

男25755

女23753

家庭户户数15991

家庭户总人口(总)45001

家庭户男22038

家庭户女22963

0-14岁(总)5474

0-14岁男2852

0-14岁女2622

15-64岁(总)35045

15-64岁男19027

15-64岁女16018

65岁及以上(总)8989

65岁及以上男3876

65岁及以上女51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9150

5、城镇建设


外滩街道

外滩是*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所在地,60%以上的市局机关设在街道境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也都设在这里。街道地区有8所幼儿园,8所小学,7所中学,3所中专、职校,3所成人高校。有上海市牙防中心、黄浦区中心医院、黄浦区推拿门诊部、黄浦区牙病防治所及四川南路地段医院、北京东路地段医院,还有街道所属的四川南路图书馆、北京东路图书馆、四川南路少儿图书馆、北京东路少儿图书馆,和文化中心1所,街道办有福利工厂、养老院各1所。外滩街道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潜心打造“平安、健康、服务、文化、阳光”五大社区,努力提高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工程正在兴建之中。如今的外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生活更为方便快捷,居民安居乐业。

6、历史人文

外滩的地理位置优越,既可经吴淞江直抵太湖周围的鱼米之乡,又能溯长江深入中国腹地。开埠后原设广州、香港、澳门、南洋等地的洋行纷至沓来,先后在外滩租地造屋,开设银行、洋行等。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技术风格的发展,从南苏州路到延安东路的外滩建筑经过3次大规模的改建,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形成独特的格局。它们一般都体量较大、用料考究、装饰丰富、施工地道,在建筑规模、空间布局、结构技术与建筑风格上大都反映了当时西方同类建筑的水平。它们面向黄浦江,高低错落有致,形成十分丰富的天际线。

自英法先后划定租界后,就在外滩一带开洋行、设领事馆、筑道路、建码头,并逐渐由东向西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形成今道路格局。街道有北濒吴淞江,东临黄浦江的优越地理位置,又是江海关所在地,外商货船都在这里装卸,逐渐形成为外商进出口货物集散地。上海解放初期,外滩街道经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和整顿,社会面貌不断更新。1958年街道开始组织家庭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至1960年街道组织起一批里弄生产加工组、居民食堂、托儿所等集体事业,部分单位逐步发展为街道工厂。1984年5月,划归区集体事业管理局。1979年,大批知识青年按政策返沪,街道创办合作社,开设各类店、站。1984年下半年,又兴办起街道工商企业,开办福利工厂,为地区内伤残、弱智人提供服务社会、自食其力的机会。1992年街道企业扩大规模,经营电讯器材、电子元件、机电五金、建筑五金、化学试剂、化工原料、服装等,一批建于三四十年代的老式里弄建筑,在解放后不断得到改建。河南中路北京东路口的兴仁里、如意里已被改建成由6层新式公房组成的里弄,其中兴仁里改建后连年被评为市级优美新村。

7、地方特产

上海春卷


上海春卷

古代江南食俗,每逢农历元旦和立春日,合家团聚,饮春茶,吃春饼,贺新年。春饼是和以葱、韭等辛味蔬菜做成的,“辛”与“新”谐音,过年吃五辛(葱、蒜、韭、芥、蓼蒿)春饼,取除旧迎新的寓意。沪滨食俗,人们过年要吃韭黄肉丝春卷,是吃五辛菜,吃春饼古俗的传承。沪郊还有早春季节吃荠菜春卷的习俗。这种油炸食品具有外皮酥脆、馅心软嫩、颜色金黄、鲜香美味等特点。上海开埠后,春卷在一些小吃点心店里已常年供应,馅心花色亦有增加,以城隍庙绿波廊制作的韭芽肉丝春卷,最为食客称道。

条头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点是中国人拿手的点心。论起上海的糕点,恐怕掰上脚趾,你都数不过来。但被上海人广为喜爱的,要数条头糕和薄荷糕,还有双酿团之类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着些许的薄荷粉,点缀着红绿丝。条头糕,糯米粉糅合细沙(不是裹着细沙,而是两者揉在一起)做成长条状,油炸了之后更好吃。

美味提点:薄荷糕,甜、凉爽口,夏季吃颇为下火。条头糕,又软又凝,甜度适中。

水晶河虾仁

河虾以头大、口感好、营养丰富而得名,原产地在沪杭一带。要想使虾仁变成透明状的白色,就得事先炒一下,再放上些佐料。这样,一盘香嫩可口、晶莹剔透的水晶河虾仁就烹饪好了。

8、附近景点

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市区内商城东城墙内侧。是一处座北向南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6600米。现存有山门、前殿、乐楼、大殿、后寝殿等建筑物。因历史变迁,原城隍庙里许多建筑遭到破坏,现存的这些主体建筑基本保持着原貌。据《郑县志》记载:该庙创建于元末明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敕封灵祐侯”,故又名“城隍灵祐侯庙”。弘治十四年(1501年)、嘉靖六年(1527年)、隆庆四年(1570年)均曾重修。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来又多次修葺,最近有关部门又拨专款进行了整修。

这组建筑群均为琉璃瓦,卷棚出厦,飞檐四出,建造精式卷棚,前殿、后殿和后窑联结而成,称为勾莲塔式,建筑面积为423平方米,红漆木棱门上端悬有“无方净域”、“其尊无对、”“泽被苍生”匾额,殿内有阿拉伯文匾额两块、卷棚和前殿房顶由绿琉璃瓦覆盖,后殿和后窑是灰筒板瓦盖顶。脊上均为浮雕花草纹饰,整个大殿,古朴肃穆。

北大*是*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关部门从1982年开始,分期进行修葺,现在大殿、望月楼、大门已维修完毕,面貌焕然一新,以迎接国内外宗教界人士的来访。

外滩


外滩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新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公里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7年,由英国设计家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