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内江师范学院

科普小知识2022-12-14 12:43:18
...

内江师范学院是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前身是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内江教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1998,创建于1905年的内江艺体师范学校非实质性并入内江教育学院。2000年3月,在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中文名称:内江师范学院

英文名称: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简称:内江师院

创办时间:1956年

类别:公办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属性: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所属地区:四川省内江市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

校训: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学校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林街道东桐路705号

1、学校简介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大千故里,矗立着一所朝气蓬勃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内江师范学院。2000年升本以来,学校秉承内江师范教育近百年来艰苦创业,重视师德师风和师范技能的传统,总结近60年举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办学精神,学校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


内江师范学院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甜城湖畔,占地1005亩,现有校舍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644万元,图书资料150万册。设有14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覆盖10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6000人。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依托多学科的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积极谋求校企、校地合作,延伸科技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先后与30多个地方*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签订了学研合作协议。学校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建有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值仿真”、“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果类废弃物资源化”等24个研究所(室),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创设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氛围。近三年来,学校共获市厅级及以上项目240项,其中*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7项,市厅级项目204项,主持各级各类横向科研项目7项;获得9项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50余篇,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0篇;出版专(编)著60余部,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26项。

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牢固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特色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面对百舸争流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按照24000人的远期办学规模,2200亩占地面积的宏伟规划,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绘就了一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发展蓝图。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奋进的号角,内江师范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和谐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创新发展;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需求对接、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大踏步前进,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历史沿革

内江师范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同意,在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含于1998年先期并入的内江艺体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


内江师范学院教学楼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由教育部核准创办的四川省初中师资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内江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与内江工专、简阳农专合并建立内江专科学校。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内江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资和设施并入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地区教育行政*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经省人民*批准,在地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行政*学校的基础上举办高师班,面向社会招收学生。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内江师专。

1979年,内江师专与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即内江教育学院)从一家分为两家独立建校办学。

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内江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内江地区教育行政*学校和地区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经原国家教育部批准内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内江教育学院。内江艺体师范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05年的川南简易师范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更名为内江师范学校,1984年经省*批准,更名为内江艺体师范学校,1998年内江艺体师范非实质性并入内江教育学院。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四川省人民*同意,原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内江教育学院合并建立内江师范学院。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学校开始与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内江师范学院校园内景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70人,专任教师918人,其中,正、副高职360人,硕、博士572人;拥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省教学名师1名,硕士生导师28名,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4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杰出人才3人,内江市首届学科带头人5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教师们崇尚真理、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甘为人梯,形成了科学严谨、诲人不倦的教风,铸就了良好的师者风范。

教学建设


内江师范学院校徽

学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在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十二五”期间,先后建成*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项(*18项,省级20项),省级实践教学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优势学科2个,先后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两项。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瑞典、泰国、老挝、*等国(境)外的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校级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近30余个。并与美国、韩国、泰国、老挝、新加坡、阿联酋、尼泊尔等国家构建了国际化的学生实践、就业平台。先后成功举办“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内江•海峡两岸张大千艺术研讨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70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教师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308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3篇。近年来,学校荣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53项,其中省部级奖33项,市厅级奖90项。学校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先后与20多个地方*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4、现任领导

马元方 党委书记


内江师范学院校园一角

谢峰 院长、党委副书记

高宁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费文晓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曾良 副院长

黄辉 副院长

赵明 副院长

张蕴书 副院长

刘博 副院长

5、学校文化

校训

明德博学笃行创新

“明德”取自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校训中的“明德”就是要求广大师生修身养性,彰显完美的道德品行,并为此日日省察于己,敦品励行,自新其德;“明德”是为人之根本、为师之根本,符合学校作为师范院校的特色。


内江师范学院新生报名.jpg

“博学”、“笃行”取自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在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今天,使师生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

“笃行”就是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的内涵是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创新”最早见于《魏书》卷六十二:“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创新”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校训中的“创新”,主要体现了学校按照党*、国务院“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要求,彰显“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理念。

校训“明德博学,笃行创新”既汲取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着深厚的教育和文化积淀,又富含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必将在学院发展中激励广大师生在传承古代传统和文明的基础上,博学现代科学文化和技术,“厚积而薄发”,求真务实、革故鼎新,奋发向上、报效祖国。

6、学校荣誉

近年来,内师学子获省级以上赛事奖励多达1000余人次,并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屡获大奖。

在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校共获得8个奖项,成为全省获得铜奖以上奖项的唯一一所师范院校;

在“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两次获得四川赛区一等奖,并于2011年闯入全国总决赛获得银奖;

在2014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斩获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2009年获得四川赛区特等奖,2014年获得四川赛区3个一等奖;


内江师范学院运动场

在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中获得9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

在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首届青年舞蹈比赛中,我校原创舞蹈《青春记忆》、《夏布悠悠》获创作金奖、银奖各1个,表演银奖、铜奖各1个;

2011年在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体操第2名,技能团体二等奖;在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上,荣获大学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以及最佳团队奖;

2014年在第12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取得27枚金牌,29枚银牌,22枚铜牌并获2项“王中王”;

在“2014年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四川分站赛)”上获健身操(舞)一等奖3个、竞技单项冠军3个、亚军1个并获最佳表演奖;

在第五届全国旅游城市国标舞公开赛暨全国大学生国标舞锦标赛上获得15金,19银,23铜,并获团体第一名;

在“古井贡•年份原浆杯”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集体项目比赛中荣获易筋经一等奖;

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获得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历史最好佳绩,同时打破11项校纪录。

近三年,我院学生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4项、国际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四川省一、二、三等奖20余项。2007-2014年,学校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位于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素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受到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7、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我校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和填报的志愿为主要依据,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择优选拔人才。

第十二条我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报考我校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如考生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英语口试,考生须参加且成绩合格。

第十三条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四条对符合国家和有关省(市、自治区)加分、降分政策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与其他考生视若同等条件录取。

第十五条身体检标准按我校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

上一篇:帕蒂·卢波恩

下一篇:纽伦堡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