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平顺县

科普小知识2022-12-14 14:05:27
...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国土总面积1550平方公里,辖5镇7乡、262个行政村,总人口16.7万,是著名全国劳模、唯一的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同志的家乡。

行政代码:140425

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355

辖区面积:1550km2

人口:约16万人

人口密度:103人/km2

邮政编码:046000

车牌号码:晋D

隶属政区:长治

1、平顺概况

地理位置

平顺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的东部,太行山南端,与河北涉县、河南林州毗邻。

地形水文


平顺县

平顺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拨最高1876米,最低380米,平均海拨1100米。境内有浊漳河、虹霓河、十字河、井底河四条河流,其中浊漳河流经北部四乡一镇,流程48公里。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该县石城镇“引漳入林”。

气候特征

平顺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1月平均气温零下5.8到零下11摄氏度,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短暂凉爽,7月平均气温18到23摄氏度,秋季凉爽霜冻早,年平均气温4到9摄氏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平顺山多,大山深藏无数宝藏。据初步勘探表明,大山蕴藏有铁、硅、大理石、石膏等矿。铁矿储量2424万吨;硅矿储量2.6亿吨;磷、铝、钾、铜、银、水晶矿等储量也相当可观。

浊漳河横贯县境北部,漳水能润土发电。清代翰林院庶吉士靳会昌在其《上党天下之脊赋》一文中曾经提出“石原是骨,决漳源以灌溉,土岂不毛”的兴修水利主张。在旧社会这只小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建立后,这种愿望逐步变为现实。1957年7月。米兰岩乡梯后村在弯弯相套、千仞直耸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虹霓河上第一条12.5公里的“万福水渠”引水灌溉;1958年,虹霓村在虹霓段上修建了第一个30千瓦的小水电站;1959年,平顺县开始在浊漳河的侯壁断台修建侯壁水电站;1971年修筑“战备渠”引浊漳河水灌溉;1984年从浊漳河的辛安泉提水到县城,1992年后向平顺县中部、南部、西部地区延伸。千年干旱注甘露,瘠薄山地变水田。河水变害为利,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宝贵资源、潜藏的财富。

平顺山奇,集无数奇异风光,存诸多古迹名胜。境内有构成太行大峡谷主要组成部分的玉峡、虹霓、浊漳大峡谷;有龙虑山、靖林山、青羊山、龙门山等风景区;有鸦衔石、刘秀心肝、马刨泉、藏龙桥、风门口、鲁班壑、小西天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狐仙洞、五龙洞、冰凌洞、桃花洞、苍龙洞、黑龙洞、乌龙洞、漳水五龙洞、紫云洞等天然溶洞;还有金灯寺、大云寺、龙门寺、九天圣母庙、天台庵、淳化寺等千年古刹和明惠大师石塔、三晋第一碑、玉峡关碑铭、虹梯关碑铭等古代文化遗存。发展旅游得天独厚。

2、地名由来

因取“平息贼寇,顺乎人意”之意命名“平顺县”。此县为明朝统治者在镇压了青羊山以陈卿为首的农民起义以后所置,据《郡县释名》山西卷下载,取“太平顺化”之义。

3、历史沿革

平顺县古为潞城县地。

明正德末年,青羊里石埠头村(今西沟石埠头村)人陈卿出任潞城县吏,因粮忤官,被革职缉捕。

嘉靖3年(1524年)逃回原籍。为反抗明王朝的赋役暴政,号聚饥民,联结抗暴,随即爆发了陈卿领导的多达5万人的农民起义。其声势之大,震撼三晋,惊动朝廷。陈卿起义被平息后,明王朝为了加强对青羊里农民的统治,遂于嘉靖8年(1529年)割黎城、潞城、壶关地“31里”,在陈卿起义的腹地青羊里设立县治。因取“平息贼寇,顺乎人意”之意命名“平顺县”。


平顺县

到清乾隆29年(1764年)裁县为乡。

1912年,县治恢复。

1915年又裁,全境悉归潞城管辖。

1917年,县治再复,属冀宁道。1927年废道,平顺直属于省。

1940年1月13日成立平顺县抗日**。同年7月平顺分为平南、平北两县,属太行区太南专署管辖。1941年8月隶属太行四专署。1942年2月平南、平北两县合并,仍名平顺县。1945年11月太行行署正式成立,平顺属太行行署三专署。

1949年5月太行区行政区划调整,平顺属长治专署。

1953年10月壶关、平顺合并名曰壶平县,县*设于平顺县城。

1959年长治专署改名为晋东南专署。

1960年壶平分县,又复平顺县。

1985年实行市管县*后,平顺县属长治市辖。县人民*驻城关镇。

4、行政区划

平顺县辖5个镇、7个乡:青羊镇、龙溪镇、石城镇、苗庄镇、杏城镇、西沟乡、东寺头乡、虹梯关乡、阳高乡、北耽车乡、中五井乡、北社乡。

5、经济发展

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全年确定各类建设项目218个,其中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163.5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9.71亿元,投资额占年计划101%。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8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02亿元,同比增长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26.4%;财政总收入完成1.5918亿元,为年初预算10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204万元,为年初预算12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亿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83元,同比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7元,同比增长14.9%。以上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平顺县

全年共接待各类考察投资商80多批次,外出招商70多批次,参加大型招商会20多个,签约亿元以上非煤非电项目16个,其中5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签约总额101.04亿元,是市定目标任务的112.27%,项目到位资金18.2亿元,是市定目标任务的121.33%。

工业项目健康成长

长治清华机械厂平顺航天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快速推进;文正卓越和弘泰化工两家企业入驻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大唐公司风力发电项目风场道路建设完成,风机安装工程即将全面展开;瑞烽化工2×2.5万KVA密闭电石炉项目已具备点火生产条件。铁矿采选单一的产业布局开始扭转,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航天工业等新兴产业多元格局加快形成。

旅游产业持续发力

成功引进山西煤销集团、山东塔山集团等大企业投资旅游产业;太行水乡游客服务中心、文博馆、天脊山旅游公路等项目顺利推进,青羊大酒店正式对外营业,太行水乡、神龙湾、红色西沟、天脊山景区主题分区和功能设置进一步完善,虹霓峡景区初步具备接待能力;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暨首届“晋善晋美•诗画平顺”风光摄影大赛。东庄村和岳家寨村入选国家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神龙湾村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县荣获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大红袍花椒芽菜、振东集团连翘深加工、纪兰饮料、蜀中制药、双喜科技等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共争取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粮食补贴资金除外)2282.4万元。5个品牌成为“山西省著名商标”,成功认证21个有机食品、9个绿色食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地理标志产品,被省*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并授予“全省一县一业先进县”称号。

6、生态建设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促进生态建设与高效农业、中药材产业、新能源产业相结合,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推进生态绿化

新建生态防护林5万亩、兼用经济林2万亩,实施通道绿化50公里,园林村庄绿化15个;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太行水乡湿地公园一期工程,争取西沟森林公园升格为*森林公园,申报神龙湾省级森林公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引导林业合作经济健康发展。

着力发展高效农业


平顺县

做好花椒(花椒芽菜)、蔬菜、小杂粮、核桃(扁桃)、马铃薯、畜牧养殖等产业,重点做好花椒种植,倾力打造中国香辣花椒*。完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高产创建、5万亩玉米地膜覆盖及高产创建项目,加快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一商标;抓好长治龙港科贸有限公司设施蔬菜基地扩建和月亮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菌菜双棚高效栽培,壮大大红袍花椒、纪兰饮料等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水保治理工作,完成百里滩流域综合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乡镇农技推广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

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

按照“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建设要求,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做好振东制药连翘基地、双喜农业科技公司潞党参基地、蜀中制药潞党参基地、长治欣玉公司东寺头乡中药材示范园区等项目,把传统产业与现代制药企业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打造太行山中药材*。

倾力打造生态产业

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全力做好大唐平顺新能源虹梯关风电项目,力争一期工程年底完工并网发电,积极筹备二期工程;做好大唐平顺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淜头水电站建设工程。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全县18.61万亩耕地、15.75万亩基本农田不减少;加大土地开发力度,积极实施中五井、苗庄两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落实全县土地占补平衡;做好防灾减灾和生态重建,抓好中五井留村黄土岸边坡崩塌、西沟韩家等四个村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环境监管,抓好污染减排。

7、社会事业

强力推进教育提质工程


平顺县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严格规范中小学布局,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抓好乡镇所在地高标准、“保姆式”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继续实施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推进平顺三中正式运行;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事业各项发展指标高位提升;加大学校安全监管和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确保校园安全。

扎实完善医疗健康工程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控、妇幼保健工作,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逐步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施苗庄、东寺头等六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和高标准村卫生室建设工程。

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工程

开展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大学生实用技能培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2700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达到5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达到100人。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工程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00人,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2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00人;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统筹城乡同步发展

实施“一城三镇二十个中心村”推进战略,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加快县城供水、排水设施升级和管网改造,推进县城集*热、供气工程,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治理锅炉烟尘、餐饮业油烟污染;完成平顺河山南底--留村段、县城西河道改造及王庄河边道路工程;完成振兴布业、落子剧团、生产资料棚户区提质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13套(经济适用房309套、廉租房100套、公租房10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50个自然村、1万口人的饮水安全。

切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平顺县

规划实施15个整村推进项目,做好1500人移民申报和山庄窝铺特困人群移民搬迁工作。深入推进花椒芽菜片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集中发展核桃产业,形成产业规模,提高贫困村的整体产业发展能力。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抓好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县(区)定点帮扶机关单位的协调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切实加大社会扶贫开发力度。

着力实施文化繁荣工程

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创建红色劳模文化基地、百里水乡风情文化基地、西部台地民俗文化基地、山水风光摄影写生影视基地、古历史文化遗产基地、县城休闲娱乐六大文化基地;继续做好文化三下乡活动;力争《大明惊魂》、《王海潮》搬上银屏舞台,配合完成电影《温暖的山梁》拍摄;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和纪兰精神,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统筹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8、人文历史

平顺这块土地.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平顺人民,是伟大而英雄的人民。从东掸、中五井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可以看出,我们的先民始祖们很早之前就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奋斗拼搏.艰苦创业。严酷的生存环境,砥砺着平顺人民的意志和精神,在与各种艰难困苦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平顺山势险恶,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后赵石勒曾在此修筑石头城(今石城村)屯兵储粮;东晋十六国西燕的慕容永为抗御慕容垂的进击在此修筑益阳城(今赵城),至今尚有城墙遗存。特别是明代中叶的陈卿起义,持续十几年,波及晋、冀、豫三省。陈卿“凭险以拒汴师”,使“三晋震恐”“唯帝念哉”,直接撼动了明王朝的统治。清末民国初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天门会起义以平顺为依托,起义的烽火燃及晋、冀、豫三省部分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平顺是太南根据地的腹心地区,成为大后方。朱德、杨秀峰、杨献珍、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居住和战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平顺县为可靠的后方,上党战役后勤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平顺人民发扬老根据地的革命传统,出兵、出力、出钱、出物.全力以赴参加了上党、豫北、豫西、临汾、太原等战役。平顺人民还曾两度遴选优秀*渡黄河、跨长江开辟新区.为解放全中国和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顺山高,凝太行之灵气,展上党之雄姿。平顺雄踞太行之巅,大山造就了英雄的太行儿女,凝聚和恢弘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平顺县

明嘉靖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卿,率山民抗差役,拒赋税,打富豪,杀恶霸,破官仓,济贫穷,取潞(潞州,今长治市)、泽(泽州,今晋城市),克辽(辽州,节左权县)、沁(沁州,今沁县),挥戈直指京都,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清道光年问的张小三、咸丰年间的王抓钩率领饥民抵赋课、拒银粮斗争,也曾使潞安府的封建统治者慌恐不安。中华民国时期的*革命家石璜,追随孙中山讨袁护法。推行*共和,高举爱国抗日的旗帜,积极支持*抗日救国,受到朱德、*、杨秀峰等**的褒奖。

中国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岳增瑜、赵作霖,高举五四爱国运动旗帜,领导北平知识文化界爱国青年,反对*反动*投降卖国、打内战、消极抗日的政策,推动了全国的抗日高潮。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李顺达于民国32年(1943)初,创办了太行山第一个互助组,发展了生产,支援了抗战,带领人民群众度过了灾荒,有效地保证了所驻部队的粮食供给。在李顺达的影响和带动下,平顺县的互助生产迅速发展。民国33年,李顺达出席太行区首届群英会。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民国35年,平顺县人民*把李顺达互助组作为“平顺人民的方向”予以表彰;民国37年,*太行区委和太行行署确定为“翻身农民的道路”。*建立后,平顺县互助合作生产进一步发展,又相继涌现出郭玉恩、武侯梨、申纪兰等全国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1954年,*人民*农业部颁发了四枚1952年“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平顺县就有李顺达、郭玉恩二人获得了两枚。之后的*建设中,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武侯梨四位劳模交相辉映,“走在了一个时代的前列”。他(她)们“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中国农民走*道路的光辉典范”。

供销合作英雄张金成,从民国31年(1942)办起一条扁担合作社,民国33年被首届太行群英会评为“合作英雄”始,坚持一条扁担、两只货箱50多年不离肩。他的名字冠三晋,盖太行,扬华夏。

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又有路爱平成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获得“全国绿化奖章”。还有建设山区的模范桑林虎、向福祥、牛来好等,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就有70多名。

9、平顺特产

平顺潞党参


平顺潞党参

山西省平顺县特产,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顺县是的发源地,该县“寺河关山”一带奇泉异壤和气候特殊,为党参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平顺县的“寺河关山”一带到处是红炉砂土和草、黑土。气候凉爽适宜。特别值得称奇的是,这些山谷海拔1400多米,沟沟凹凹大多有山泉涌出。其泉常年如注。捧而口尝之,别具党参风味,据说“寺河关山”的党参疗效与此水关系极大。这些奇泉异壤和特殊气候是平顺党参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平顺党参的特点是:参条纤长、质厚味纯、皮黄肉红、色泽鲜艳,如横断参条,可见明星点点,整体呈“虎头凤尾菊花心”,三五叶、松花头、花淡黄、有芳味。平顺党参最重可达400克左右。人称“党参之王”。

进入21世纪,平顺县科技协会把党参的研究,列入重点项目。全县年均产量为100万公斤左右。平顺县的玉峡关、羊老岩、龙镇、杏城、虹梯关等乡镇普遍种植党参。平顺的党参开发前景将十分可观。

上党腊驴肉

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此外还有长子炒饼、潞城甩饼、长治三和面、襄垣荤汤素饺、酥火烧、团子和软米糕、壶关羊汤、沁县干馍、武乡枣糕等等。

平顺大红袍花椒


平顺大红袍花椒

平顺大红袍花椒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特产。平顺大红袍花椒以其果皮厚、麻香、油性大、耐贮藏等特点而居花椒之首,平顺县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协命名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

平顺是全国最早栽培花椒的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代平顺就开始种植花椒。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元、明年间曾被作为贡品,其黑色有光泽,芳香浓郁,具有暖胃消炎的功效,深受人们欢迎。

平顺大红袍花椒以其果皮厚、麻香、油性大、耐贮藏等特点而居花椒之首,素有平顺花椒"十里香"之美誉,早在唐代就成为朝庭贡品。1997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协命名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目前,全县花椒栽培面积13.4万亩,年产量175万公斤。

10、旅游景点

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缮。

九天圣母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东西院现存李靖王殿、三宫殿、阎君殿、十帅殿、关公殿、子孙殿及梳妆楼等建筑。殿宇错落有致,殿顶形制各异。庙南、北、西三面悬壁劈立,沟壑纵横,东面与场院相连。

山门戏楼之前为一条形平台,台下为青石拱券的三孔石窑,南向排列,67级青石踏跺呈45°斜面垒砌而上,可直达山门。山门门洞为青砖拱券而成,门上出抱厦形悬檐,筒板瓦装修。山门门道从戏楼底层明间开通,底层两次间为封闭式隔间。戏楼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斗拱华丽,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年间。拜亭位居圣母殿与舞楼之间。高台筑亭,四周青石垒砌,东西南三面出台明,设踏跺。亭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庑殿顶建筑。亭内彻上露明造,梁架装修等全部构件均为裸露。石柱圆梁,为原始材料砍制后而使用,尚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亭顶灰脊灰兽,筒板布瓦装修。这种庑殿顶的建筑,在上党地区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

圣母殿居拜亭之后,高台筑殿,广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殿顶满覆琉璃脊兽,筒板布瓦、琉璃剪边,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四翼而飞,为宋代建筑风格。东院梳妆楼,座东向西,广、深各三间,重檐歇山式屋顶,华丽挺拔,引人注目,是明代楼阁式建筑。其余殿宇多为三间面宽,悬山式形制,属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0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

豆口古镇


豆口古镇

豆口,是一个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辖录属平顺县石城镇。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峡谷风景带,背山面水,“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凤壁”,山奇水美。

豆口村的主要景观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民居,这些木构木建、砖墙砖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对院,依势而造,蜿蜒而居,静静地伴着村前的漳河水,缠缠绵绵几百年,护佑着豆口的子民。大大小小的院落格局以四合院落为主,建筑风格基本相近,青砖黛瓦,粉墙石壁,精雕的砖木门楼映衬着各具特色的照壁,显示着屋主人的情趣。若你是细心人,还能从构造间的细微差异处寻到院落的“年龄”、到主人的财力。这些院落的正房堂屋大多以全木雕的花棂门窗饰面,原木门柱支撑起高高屋脊、深深的挑檐,营造出威严富贵的气势;两侧厢房相向而建,多是带有二层0的砖木石混建房屋,0堆放杂物,楼下住人,冬暖夏口;下房以客房式的一堂两屋结构为主,干爽宽敞,有些房屋中至今还保存有和房屋同龄的条案、座椅、箱柜,几百年的风尘让这些老家具油漆剥落、失去了光泽,但仍坚实耐用。各家的大门楼大多为砖雕、木饰的小巧妙结构、互为基石、互为修饰。小院内青砖铺地,绿苔盈盈,几呼每座院落里都种有红红火火的石榴树,寄托了屋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殷殷期望;小院外的通行巷道皆以石板、石块铺砌,巷道不宽,以能行驴车为限,弯弯曲曲地连起了布局紧密的屋宇院落,连起了整片的村落,院落间比肩接踵,邻里间鸡犬相闻。

太行水乡


太行水乡

太行水乡位于平顺县城东北的浊漳河畔,全长53公里。这里绝壁千仞,悬瀑飞泻,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高峡平湖,浊浪滔天,集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巍巍太行山之灵气随着滔滔浊漳河水的蜿蜒东去而渐渐显现了出来。沿着坝旁的小路下行约200米,耳旁传来巨雷般的轰鸣声,再沿着泥泞的小路转过一块山石,一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滔天的黄水在这里咆哮着跌入山谷,在谷中溅起阵阵的水雾,此情此景绝不输于黄河的壶口瀑布。

从天鹅湖东行5公里就到了有小三峡之称的太行三峡景区,由于大水淹没了道路,此中美景只能下次观看了。再沿河下行就到了太行山水乡景区精华之所在恐龙谷。看着眼前吼叫的浊漳河水,脑海中不由得映出了古人浊浪排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句,真是太形象了。浊漳河水在这里疯挤着拥入幽深的谷底。就像一群奔腾而来的脱僵的野马,在谷底被驯得服服帖帖,然后静静地从谷尾走出。使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了谷口,河面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这时在河的右边出现了一个人工坝洞,一小部分河水从洞中流入了一条人工河渠,走近一看,洞口上方用红漆写着红旗渠源”四个大字。原来这就是六十年代中国农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自然而凿建的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11、旅游简介

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晋、冀、豫三省交界,景区规划范围1036平方公里。绿色、古色、红色为平顺旅游三大特色。

绿色:“北雄风光最胜处”是自古及今人们对平顺境内太行山的赞誉。北魏郦道元《不经注浊漳水》中这样写道“清涯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浊漳河、虹霓河、井底河、八道水四条河流对应的四大峡谷境内山川秀丽、风光如画、瀑布悬流、古松奇柏、溶洞石林、绝壁对峙、雄奇峻险,是集“古、雄、奇、险、峻、秀、幽”于一体的大峡谷自然胜景。在2002年6月被《山西旅游发展总规划大纲》定位为一级自然风光旅游开发产品。

古色:“天下名山僧占多”,如此绝妙的清山绿水之中点缀了六处国保和三处省保以及汉寨、唐堡、赵长城等1566处文物古迹。其中,天台庵为全国仅存的四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龙门寺是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寺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巴队代建筑博物馆;大云院五代壁画是国内寺庙道貌岸然观中唯一幸存者。如果说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那么,平顺则是这座博物馆最辉煌的殿堂。

红色:巍峨太行山区,哺育了无数革命英雄,在*成长的历史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争年代,朱德、杨秀峰、杨献珍、何长工、赵作霖、岳增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平顺居住战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全国第一个互助组的组建者、爱国丰产运动的首创者、探索农村*道路的先行者——李顺达故居西沟。*、*、胡*、姜春云等多位**亲手植树的“太行绿色明珠”一留村。红旗渠首位于平顺候壁,渠颈在平顺境内绵延41华里。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12、**与平顺县

太行山遥望北京城,*连着西沟村。回忆从1949年全国解放开始,我们平顺县人民一直受到党*和*,还有其他*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这也是我们全县人民前进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早在全国刚解放的1949年,*组织农民参观团,到天津参加工农展览会。李顺达同志作为山西省二十多位劳模中的一名成员,在天津逗留二十多天后,来到首都北京。这些第一次进京的农民最大的愿望不是游故宫,逛颐和园,登*,而是渴望见到敬爱的*。大伙推荐李顺达代表大家给*写信请求接见。

果真,一天晚上七点钟,农民参观团的全体成员被请进了*,*健步走来,面带笑容,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亲切地询问了李顺达的名字。李顺达回答主席:“我叫李顺达,是山西省平顺县人。”*接着对大家说:“日本帝国主义打走了,蒋介石赶到*了,你们回去要好好搞生产,让南瓜长得大大的,罗卜长得粗粗的,棒子长得长长的,行不行?”大家异口同声说:“行!”


*与平顺

1950年秋后,顺达同志赴京参加了党*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并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最令李兴奋的是和*坐在一起。主席对李顺达同志说:“你住在山区,要好好建设山区,绿化山区,将来把穷山沟建成*新农村。”主席还说:“你们这些人要起带头、骨干、桥梁作用。”*一席话,说得李顺达同志心情无比激动。

1951年,李顺达同志在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并参加了国庆欢礼。荣幸地和*同桌进餐。宴会中,*端起一杯酒说:“你叫李顺达?”顺达说:“是,我叫李顺达。”主席接着说:“你住在太行山上,那个地方石厚土薄,你做出了贡献,我敬你一杯酒。”刹间,李顺达同志激动不已,慌忙回答:“我可担当不起,要不是你老人家领导得好,我什么也干不成!”参加这次宴会和接见的还有*、*、朱德等*领导同志。

从1958年起,*、周总理、蔡畅、*、康克清等同志还多次接见了申纪兰同志。党*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永远激励着西沟人民、平顺人民为改变山区面貌而艰苦奋斗。

*时时刻刻关心着山区人民,在他主持编选的《中国农村的*高潮》一书中,编选了李淋、马明撰写的反映西沟办农业合作社经验的文章《勤俭办社、建设山区》,并亲自为这篇文章写了按语:

“这里说的是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办了三年,变成了一个包括二百八十三户的大社。这个社所在的地方是那样一个太行山上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三年功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劳动率的利用率,比抗日以前的个体劳动时期提高110.6%,比建社以前的互助组时期也提高了74%。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已经由第一年的一百二十六元,增加到了一万一千多元。1955年,社员每人平均收入粮食八百八十四斤,比抗日以前增加了77%,比建社以前增加了25.1%。这个社已经做了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三年的结果,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五年计划的100.6%。这个合作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能够大量增产,为什么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不能够更加大量地增产呢?”

*、省领导同志数十年来多次到西沟和平顺视察并指导工作。早在1942年5月,刘伯承、*、杨秀峰等*率领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就从黎城新村、黄花直入西庄、黄贝坪村,大部分人员驻扎黄贝坪村。杨秀峰同志和部分人员住在西庄村。这里的老人们还清晰的回忆起当年*领导同志在这里的情景。

胡乔木、田家英、廖鲁彦、黄克诚、陈永贵、*锋等领导同志曾先后多次来平顺和西沟等地视察并指导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同志又多次来平顺视察。1994年8月28月,**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同志在胡富国、孙文胜、郭裕怀等领导陪同下,到平顺县西沟、留村视察工作。朱副总理在留村兴致勃勃的观看了苹果园、阳坡花椒梯田,听取了留村党支部书记、省劳模桑林虎同志的汇报。在西沟,朱副总理登上了东峪沟岭,观看了西沟村容器肓苗绿化阳坡造林工程的成果,并亲手栽下了侧柏油松一棵。朱副总理一行还参观子西沟展览馆,听取了申纪兰同志的汇报。朱副总理每到一处都要详细地询问群众生产、生活、吃粮、吃菜等情况;关心青少年成长,勉励于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经济。离别时,应西沟、留村*群众的要求和大家合影留念。朱副总理风趣地说:“今天是8月28日,希望大家发、发、发!”


平顺县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带领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分别视察了留村和西沟。在留村,参观了梨果园、花椒山,听取了桑林虎同志的汇报,并在留村山上种了一棵柏树。姜春云副总理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留村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战天斗地,经济大幅度发展的欣欣向荣的山区新貌兴奋不已,他用十六个字作子高度概括:“思想对头,道路正确,精神可嘉,管理科学。”这是姜副总理,对留村人民的赞扬,同样鼓舞着平顺全县农民,向新的目标进军。在西沟村,姜副总理走访了中纪兰、王张孝两家,参观了西沟展览馆,并和县乡、村的*群众就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精神,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会上,姜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

1995年4月7日,在省市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国务院总理*视察了留村。随同*总理视察的有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陈锦华、王忠禹、王森浩、韩杼滨、钮茂生、查克明、戴相龙、姜云宝等。*总理一行抵达留村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群众争相与他握手、问候,全村顿时沸腾起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劳动模范、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申纪兰也到留村看望*总理。总理亲切地和她说:“我们在北京年年见面,在这里又见到你了。”留村党支部书记桑林虎同志向总理汇报了村里的情况。他说:“这些山原是和尚头,光秃秃的。现在,我们栽种了松柏树、花椒树、苹果树17万株,使荒山变了样。总理,你看,高山远山松柏山,低山沟凹花果园,背坡核桃地埂化,阳坡花菽连成片。”

桑森虎同志汇报的有声有色,合辙押韵,不时引起总理和*部委、省、市领导的阵阵笑声。总理说,你讲话抑扬顿挫,讲的好。省委书记和省长同声说,这是我们村支书的水平。在此同时,总理详细询问了果树管理、果品市场、销售方法、价格等方面的情况,并作笔记。他说,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农业,发展农业。你们见缝插针,把所有山坡荒地都开发利用起来,大面积种植花椒、苹果、核桃,大力发展经济林。这个办法好。你们为山区人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山坡上,总理还亲手种一棵柏树,浇了水。他一再鼓励留村*和群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临别前还题词留下两句话:“科技兴农,再创辉煌!”


平顺县

1995年,*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同志考察了留村,并在西沟召开了座谈会。1995年4月12日下午,*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同志带领**政研室副主任郑科扬、*组织部副部长虞云耀、*组织部局长李景田、*政研室副组长李红峰等一行,在省委书记胡富国、副书记梁国英及市委书记张秉法、副书记阎爱英等同志的陪同下,到平顺留村,听取了党支部的工作汇报。他高兴地说,留村党支部带领全村1000多名群众,艰苦奋斗30年,把穷山恶水的穷山沟改变成了花果园,使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留村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概括起来就是班子强,思路对,讲科学,扎实干。所谓班子强,就是有一个思想解放、坚持团结、带头实干、公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支部书记、好带头人,能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思路对,就是有一个正确发展的好思路,留村从山区的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植树造林、改造山河、全面发展的路子;讲科学,就是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阴坡种核桃树、阳坡种花椒树、山顶种松柏树、沟里种果树的“种树诀”就是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所谓扎实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还说,留村不仅是全国基层党组织的一面红旗,也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典型。他希望留村的干群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真正实现建设小康村的目标,争取尽快进入小康村的行列。他临走时还种了一棵柏树,送了两名话:你们留村“不愧为中组部表彰的好支部,不愧为山区建设的好典型!”

4月12日夜,胡书记等一行住在平顺县招待所。20点左右,他又徒步察看了平顺县城的青羊街、府前街、兴华街、桥北街的景观。13日上午参观了西沟展览馆,听取了西沟党支部的工作汇报。他说,你们支部要多发展一些35岁下的新党员,把西沟村的好传统、好思想、好作风传给下一代,让他们在党组织里边受到教育,受到锻炼。从自然条件讲,西沟的希望在山上;从人的角度来讲,西沟的希望在年轻人。

最后胡*同志对西沟取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也希望西沟的这面红旗更加鲜艳。希望西沟发展得更好,真正把西沟建设成小康村。临走时,也同样在西沟栽了一棵留念树,题写了“胡*”三字。

1994年和1995年,是平顺历史上光辉的时期。这两年,*领导同志连续在这里视察指导工作。这对全县来说是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全县人民决心铭记*领导同志的教诲,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为发展*市场经济艰苦奋斗,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上一篇:μ's (缪斯)

下一篇:登庐山五老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