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漭水镇

科普小知识2022-12-15 08:29:37
...

漭水镇地处昌宁县城东北部,东至澜沧江与耉街接壤,南邻风庆县大寺乡,西邻田园镇,北邻大田坝乡。距昌宁县城15公里,柏油路面。镇的东部有正在修建的四季利河公路跨澜沧江大桥经耉街至永平县。漭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辖国土面积为31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9个村民委员会,20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8363人,总户数7788户,其中农业户7176户。

中文名:漭水镇

行政代码:530524102

身份证前6位:530524

长途区号:0875

邮政编码:678100

隶属政区:昌宁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M

辖区面积:311km2

人口数量:约2.9万人

1、地方简介

漭水镇位于昌宁县中部,镇*所在地距县城16公里,东北方隔澜沧江与临沧地区凤庆县、大理州永平县相望,东南方与本县的达丙右甸两镇接壤、西方与大田坝乡相连。全镇海拔在1050至2850米之间,气候温凉、温热、高寒,属立体气候,总面积31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205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29096人,耕地面积25691亩,人均占有耕地0.88亩,人均产粮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53元。

2、行政区划 

漭水镇区划

530524102201121漭水村

530524102202220老厂村

530524102203220明华村

530524102204220明德村

530524102205220河尾村

530524102206220共裕村

530524102207220翠华村

530524102208220联福村

530524102209220沿江村

3、地方人口

漭水镇人口数据:


漭水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8854

男15078

女13776

家庭户户数7033

家庭户总人口(总)28484

家庭户男14806

家庭户女13678

0-14岁(总)6540

0-14岁男3354

0-14岁女3186

15-64岁(总)19727

15-64岁男10562

15-64岁女9165

65岁及以上(总)2587

65岁及以上男1162

65岁及以上女142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546

4、生态产业

漭水镇强化荒山绿化全力打造生态产业大道

镇党委*结合漭水实际,坚持以“三园四路两流域”(“三园”指茶园、桑园、核桃园;“四路”指昌永公路漭水段、共裕至老厂和明华公路、河西水库至联福公路、漭水至沿江公路;“两流域”指河西水库径流区和澜沧江流域漭水段)为重点,紧紧围绕绿色集镇、绿色村庄、绿色屏障、绿色通道“四绿”建设目标要求,统筹经济、生态、产业、景观四方面效益,提出全镇绿化荒山总体思路和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六个一绿化工程”,即“一条乡村绿化示范路”“一条河岸绿化示范段”“一片庭院绿化示范区”“一片水土保持绿化样板林”“一个社区绿化示范村”“一个绿化造林产业示范园”,坚持分年度,分级负责,强力推进,逐步变一为二,变二为三,不断扩大“六个一工程”覆盖面,稳步、优质、高效推进绿化荒山行动。一是全镇共建成乡村绿化示范路2段30多公里,完成河堤绿化示范1段500米,建成2个社区绿化示范村,打造水土保持绿化样板林1个100亩,建成绿化造林产业示范园3个2000亩。全镇绿化荒山行动秉承从一到万思想,标定全镇荒山绿化和生态建设蓝图,重质、重量、重效益,促进了荒山绿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全镇完成绿化荒山造林34502亩(核桃25000亩,油茶6500亩,坚果1690亩,水土保持林1312亩),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效益日益凸显。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6.7%,林业总产值达6000万元,农民人均林业经济收入达2500元。

5、特色产业

漭水四措促中药材产业发展

近年来,昌宁县漭水镇借助境内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地貌繁多、土壤丰富、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

深入宣传,加强引导。针对漭水镇人多地少的实际,积极组织镇、村两级*,以“召开户长会动员、深入农户家宣传”等方式,向群众讲政策道理、作效益分析、谈前景规划,引导群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奠定好思想基础。

交流学习,增强信心。组织翠华、联福、沿江3个村(社区)的村、组*及农业中心、林业中心技术员到卡斯镇广邑村参观中药材种植,通过实地观摩走访,学习先进经验,增强发展信心。

主动对接,强化服务。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体系,提供药材的销售渠道及信息,做好科技试验示范,指导农户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争创新效益。

加大扶持,形成合力。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资适当向中药材产业发展上倾斜,组建成立专业化管理协调机构及技术人才队伍,着力加大对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漭水镇中药材总面积为993.7亩,产量达54688公斤,产值39.09万元。种类有重楼、三七、金银花、银杏、石斛、滇龙胆、花椒、草果、野生杜仲、野生黄连、野生何首乌、野生白芨等十余种。

6、农村经济


漭水镇

漭水:“红色股份”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昌宁县漭水镇联福村党总支积极探索以“红色股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取得初步成效。

联福村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村集体经济空壳的状态,没有集体经济作支撑,村党总支服务党员、服务民生、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较弱。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总支把探索“红色股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召开村三委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该村决定充分利用优势自然资源,由村党总支领办、创办适合山区发展、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经济实体,整合上级党委*、部门项目资金和村集体资产资源作为“红色股份”,由经济实体代表村集体参股经营合作社、企业等经营实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增强村党组织服务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的目标。

目前,联福村村集体经济“红色股份”已获得市县扶贫部门投入资金50万元,漭水镇扶持资金10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3万元,建立了临福源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和联福农林产品综合开发合作社两个经济实体投入运行。

对探索“红色股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摆脱村集体“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困境,联福村党总支充满信心。“目前,通过一次性转让,购置林地和荒地100多亩,建立了临福源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扩建水塘1个,面积大概4亩左右,准备养殖生态鱼。还计划种植山葵8亩,冬桃50亩,现在预整地已经做出。预计今年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大概是2万元左右,3年以后可实现5万元左右,6年到10年以后,每年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联福村党总支书记辉世华说。

7、城镇建设

我镇超额完成“农转城”任务

自农转城工作启动以来,漭水镇强化领导、高位推进、真抓实干、明确任务、加快进度、注重方法、加强协调,全面启动2014年度“农转城”工作。

召开工作会议,落实分解任务。召开全镇“农转城”工作推进会议,传达贯彻省、市、县工作会议精神,对全镇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对转户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兑现和工作时限进行细化,将指标任务分解落实下达到各村,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业务办理人员,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确保高效有序运转。

广泛宣传动员,开展业务培训。分批分期召开镇村两级“农转城”动员培训会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省、市、县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职责,宣传好农民进城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结合住房保障、养老保障、就业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出台的补充政策,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算清账,充分调动农民的转户积极性。

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突破。以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人员、农村籍高中生、大中专在校学生、代课教师、村*等人群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分析研究难点,找准工作突破口。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整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畜饮水、社会事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项目,集中投放予以扶持;对于符合条件的零散“农转城”人员,积极为他们解决低保、“五保”、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改、临时救济、宅基地审批、产业扶持、职业培训、就业推介、上学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优先享受各类优惠扶助政策。

据悉,截至11月11日,该镇已办理“农转城”240人,占县下达219人计划任务的109.59%,率先超额完成“农转城”转户任务。

8、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昌宁鸡飞温泉

鸡飞温泉旧称“石溜温泉”,距昌宁县城34公里,距《顺宁府志》记载,唐宋时曾有仙人浴于此。这里三山鼎立。两谷相通,奇峰钱叠,怪石峥嵘,如塔、如兽、如笋、如蛙、如钟…姿态各异。

整个景点的奇石异峰有十二属相二十四景观。其中著名的公塔母塔最为神秘奇异,公塔由两巨石相叠而成,形象魁伟,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塔玲珑俊秀,塔身有泉水凝结的丝网纹络,如少女披法出浴,被称为“天下第一自然偶塔”。温泉之蒸熏,犹如仙境。大小石锅悬于数米高的岩石顶端,锅内水沸如汤,常年不固;仙人洞洞束腰阔,池中如掌宽,一石将池水一分为二,一热泉如沸,一寒泉洌肤,十分奇妙。

大自然给予鸡飞以特别的恩宠,以其鬼斧神工之笔,把鸡飞雕饰得象一座瑰丽迷人的宫殿。这里奇峰千叠,万山峥嵘;泉自石罅0,清光碧溜,沸如春温。大小泉华状如石塔、石笋、石桌、石凳、石牛、石硅、石狮、石虎,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明《顺宁府志》曾这样描绘鸡飞:“青峰高耸若擎拳,古来纷披如线织,燠气熏蒸接太虚,净质微莹透石隙。”

更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是,这“宫殿”中的一草一物,一山一石,无不充满了神奇动人的传说。据说,很久很久前,在右甸坝鸡蛋山下遍布毒泉哑水,土著居民深受其害。为拯求众生,上天派下两名大仙点石成塔,指水为泉。这水既可食用,又可治病愈疾。可惜寨内一些纨绔子弟公然在热水沟屠牛宰狗,洗秽泼污。由此触怒了天庭,两大仙趁着雨夜拎起石塔,提起热泉向南飘然而去。行至甸南90里山间,惊起一对金鸡展翅高唱,留下石窝而去。二仙,以为天明在即,石塔和热泉失手落地。他们一气之下,把热泉泼洒于岩缝间,把石塔捏成一男一女,罚其永远站立,彼此遥望。又向母塔头上泼了一把脏水,使其变得十分丑陋。只要有不善之一攀附,即会招来暴雨狂风,鸡飞温泉的这个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昌宁勐统坝芒糯寨

素有昌宁“粮仓”之称的勐统坝,在它的西北部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叫芒糯寨,它背靠青山,面临勐统河,翠竹成林,林木茂盛。村角河边的小土坎上挺拔着一株饱经风霜的古榕树,它已经历了近二百年的风霜雪雨的洗礼涤荡,已是一株极罕见的苍苍古树,树胸直径长达2.1米,树高20米以上,闻名于茶乡大地的勐统白鹭群奇观,就以它为大本营。白鹭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生活,为富饶美丽的勐统坝凭添出一方鲜活亮丽的风景。

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白鹭们就起床从大榕树飞向广阔的田野巡逻觅食。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三三两两,飞遍勐统坝的每一个角落,精心呵护、看守着千顷良田,为禾苗清除着各种昆虫。那展翅飞翔在蓝天中的身姿啊,是多么优雅怡人。它们捕食害虫,既养活了自己,又看护了庄稼,成为当地百姓最亲密的朋友。当你漫步在田间,随处都会看到油绿的秧苗间点缀着点点白色,那就是可爱的小精灵——白鹭。当它们忙累之时,就会蹲在田埂上休息,或到牛背上漫步,大胆的还会到人前嬉戏。勾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图画。

傍晚时分,觅食的白鹭们陆续飞回它们栖息的大榕树,它们时而停歇,时而翻飞,让树枝变得颤巍巍的同白鹭一起载歌载舞,和着白鹭们吱吱嘎嘎的欢声,令静谧的乡村长出了一份热闹。

每年立夏前后,是白鹭在此聚居的鼎盛时期,它们在这里垒起了一方方爱巢,产卵孵子。秋收后,田里的虫子渐渐少了,小白鹭也已长大,能飞行了,大多数白鹭就飞到其他地方去了,只有少数恋栈的白鹭不忍离去而留了下来,似乎在看守保护它们的家园。第二年立春后,去年离去的白鹭们又纷纷飞回来,又开始新一轮筑巢繁衍。年年如是,代代相传,为美丽的勐统坝衔来了永远的吉祥和安宁。

昌宁龙潭寺

龙潭寺原称龙王庙,又称龙洞。相传这龙潭非常奇特,远古时代,这儿只是涓涓细流,旱年则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裹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两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们得救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自此这儿再没闹过水荒,两股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潭寺。

“望山听泉”亭从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撑,亭税具有浓厚的古艺术,风格,蛟龙抱柱,雕花刻草,砖铜瓦瓴,气宇轩昂。如站立亭内面向南山,龙潭寺全貌尽收眼底,四面环山青松苍翠,泉流急涌碧波荡漾。“望山听泉”亭之名也正由此而来。前人曾因此亭之妙绝,在亭中题一楹联云:“苇阴中千般翠色,松涛外一抹青天”。1981年昌宁县人民*拨出专款重筑围堤,翻新古寺,使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景色更是迷人。泉水清凉洁净,四季常流;围堤成池,澄澈如镜;堤畔柳绿成荫;绿草如毯;水中游鱼嬉戏;水面古亭展翼,气势宏伟。重修后的望山听泉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

龙潭寺迄今已成为本县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昌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亦是远闻名的风景区,特别是每逢寺院的庙会和节假日,大批的善男信女来引旅游进香,香火甚旺,热闹非凡。龙潭寺正以滇南第一奇观的独特风姿吸引着中外游客。

9、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昌宁核桃

昌宁县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核桃之乡,昌宁县栽培细香核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细香核桃的原产地,也是全国细香核桃的主产区,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10万亩,产量13605吨,产值3.62亿元。其中,细香核桃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干果产量8100多吨,占全县泡核桃产量的60%,产值达2.26亿元,种植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117个村1493个村民小组,45000多户农户。全县从事核桃加工销售的商户、企业有130多家,核桃专业合作社23个,年加工能力10吨以上有58家,50吨以上有20家,100吨以上有32家,精深加工企业2家,全县年加工核桃已超过20000吨,昌宁已成为滇西核桃的重要集散地,产品除销往国内重庆、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外,还远销*地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昌宁细香核桃品质优良,在国内屡获殊荣,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云南省外贸的主要农特产品出口到欧洲;1983年在全国核桃科技协作会上,被评为良种,名扬中外,国家外经贸部特颁发给昌宁薄壳核桃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91年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优质产品”;199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昌宁县列为“全国经济林名特优核桃基地县”;2000年,国家林业局在全国首批命名了7个核桃之乡,昌宁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在全国第二届核桃大会上,昌宁细香核桃又一举荣获“一金两银”三项大奖。

昌宁核桃主栽品种为细香核桃和大泡核桃,与普通核桃相比,在果实外观、颜色、口感方面都有明显区别。普通核桃的壳面光滑,刻纹较浅,仁色较白,涩味较重、口感香味不足。昌宁核桃壳面刻纹较深、种壳颜色呈自然浅黄褐色,果形匀称饱满,核桃仁色泽好,呈浅黄白色,口感松脆细糯,香气十足,口味浓香。另外,昌宁核桃在栽培方面还表现出抗逆性强、产量高,结果大小年不明显等优良特性。

保山甜柿

甜柿是保山最具特色的果品。甜柿自然脱涩,果大、味美,外观色泽艳丽,肉质清脆爽口,便于贮运。保山甜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甜柿是保山最具特色的果品。甜柿自然脱涩,果大、味美,外观色泽艳丽,肉质清脆爽口,便于贮运。从8月下旬到10月下旬均可提供鲜果,特别是早、晚熟品种,对缓解果品谈季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还可加工许多产品,加工方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保健美容功能,其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保山市于1976年引种种植甜柿,在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和广大果农的大量努力下,种植面积由原来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发展到现在规模化种植的几万亩。保山甜柿种植面积成为我国最大的甜柿种植区,其产量和产值居全国之首,成为保山外销量最大的蔬果之一,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并出口到泰国、越南等国家。为使保山甜柿产业走向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轨道,2007年,该市成立了甜柿产业协会,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保山甜柿”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昌宁红茶

昌宁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昌宁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千年茶乡昌宁。选用经出口产品基地备案的高山无污染、有机生态茶园的老树茶青为原料,延用古茶人的采摘工序,精选老树茶旗茶青经传统功夫红茶工艺制作而成。

昌宁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常饮昌宁红茶有清热解读、温胃养胃、清肝明目、软化血管、美容养颜之功效。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昌宁红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