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李夫克

科普小知识2022-12-15 12:44:02
...

李夫克是江西莲花人,1915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去世。

中文名:李夫克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江西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88年

职业:工农红军

主要成就:授予少将军衔

1、人物简介

李夫克同志是从少年时代就献身革命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他1915年9月出生于江西莲花县一个农民家庭,11岁参加了儿童团,15岁担任少先队大队长。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他由战士开始,历任排长、瑞金马克思主义学校军事教员、红30军参谋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育科长、120师358旅参谋长、晋绥军区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全国解放后,他又先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代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学术部主任、学院副秘书长,军政大学副校长,政治学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夫克同志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我军优秀指挥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组织指挥才能。长征路上,参加了著名的遵义战役,渡赤水过乌江时两次身负重伤,仍坚持长征。到陕北后,指挥部队胜利地掩护了主力红军的西征,参加了瓦窑堡等著名战斗。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并协助贺龙同志参与指挥了晋中、绥远等战。解放战争时期,在*同志的领导下,历经大战,为解放西北、建设兰州作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在西南军区协助贺龙、*同志为恢复和发展西南地区的生产和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夫克同志是我军杰出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多年来在军事教育工作岗位上,不但为培养军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更对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在研究*军事思想和军事辩证法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著有《*军事思想与军事辩证法》一书。临终前,还在主持编写*同志胜利指挥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和巧渡金沙江的“得意之笔”。

李夫克同志,不幸于1988年6月4日病逝,享年73岁。

2、生平经历

李夫克,1915年出生,江西省莲花县人。原名李瑚开、李富开,别名中俊。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

(一)

1929年,李夫克参加莲花独立团。

1930年,李夫克任莲花县模范少年先锋队大队长。

1931年起,李夫克在红3军团1师和湘赣红8军先后任班长、特务连排长。

1933年,李夫克进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党校)队长兼军事教员。

1934年春,李夫克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第2大队大队长兼汀(州)宁(化)清(化)太(雷)四县副总指挥。

1934年10月,李夫克任国家政治保卫总队参谋。

1935年,李夫克任红3军团5师司令部参谋。

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后,李夫克升任陕北红30军参谋长。同年,进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夫克参加了*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保卫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等多次战役战斗。

(二)

1937年8月起,李夫克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军事教员、第1大队第2支队支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抗大训练部军事教育科科长。

1939年4月6日,晋西北地区714团、警备6团及独立1、2团和独立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新358旅,李夫克任参谋长。

1941年起,李夫克任120师暨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358旅兼第3军分区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处处长兼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教导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李夫克参加了巩固发展晋绥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百团大战、田家会、甄家庄等战斗及晋西北反“扫荡”作战。

1938年,抗大游击战术总教员刘少卿与抗大训练部军事教育科长李夫克(左)在延安

(三)

1945年8月,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建制内调出,直属*军委领导,李夫克任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

1946年11月10日,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被统一整编为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李夫克任第3纵队(辖独立2、3、4旅)参谋长兼独立4旅旅长。

1947年7月31日,陕甘宁野战部队奉命整编为西北野战军,李夫克任第3纵队(原晋绥军区第3纵队,8月调归西北野战军建制,辖独立2、3、5旅)参谋长兼独立5旅旅长。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李夫克任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夫克参加了转战陕北和解放大西北的历次重要战役战斗。

(四)

新中国成立后,李夫克任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

1955年,李夫克进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8年结业后,李夫克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部主任、战役研究部部长、院副秘书长。

1963年,“哈军工”上报了《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关于在院学习的高级*子女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说:在学院的学员中,军队将军以上及地方省委书记、*各部副部长以上的高级*子女(包括一部分非直系亲属),男的有160人,女的有72人,共计232人,占全院学员的3.3%。……这些高级*子女在学院的表现,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政治思想进步,生活作风俭朴,学习积极努力,因而成绩优秀或良好的,约有63人,占27.2%。第二类:思想作风表现一般,或虽有不少缺点,但能注意改进,艰苦学习精神不够,但尚能及格,约有126人,占54.3%。第三类:思想落后,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作风特殊,接受教育很慢,约有43人,占18.5%。报告里列举了毛泽民烈士之子毛远新、罗荣桓之子罗东进、粟裕之子*、罗瑞卿之子*、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周文龙之子周海燕、炮兵学院院长高存信之女高莉莉、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解方之子解延风、驻芬兰大使甘野陶之女甘川文、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李夫克之女李曼俊,这些都是在群众中有良好影响的品学兼优的高干子女。报告中说,导弹工程系的高干子女最集中,在该系又集中在两个专业里。原因是认为高干子女政治上可靠,而将他们过多地分配在尖端绝密专业学习。事实证明,凡是*子女过于集中的学员班,上述问题就多。有的高干子女原来表现并不坏,但由于互相影响,而表现变差。

1975年,李夫克任军政大学副校长兼理论研究部部长。

1976年起,李夫克任政治学院副院长、顾问。

“*”期间,李夫克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军管会副主任。

李夫克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军级、原西南军区),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6月4日,李夫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著有《*军事思想与军事辩证法》。女,李曼俊,嫁粟裕大将之子*中将。

3、革命生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队大队长,陕北红三十军参谋长。李夫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原名李瑚开.是江西莲花人,1915年出生。1930年任本县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湘赣军区红8军特务连排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同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后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队长兼军事教员,参加了*苏区反“围剿”。长征途中曾任红3军团5师司令部参谋。曾任国家保卫局保卫队第二大队大队长、红30军参谋长。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30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支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军事教育科科长。任抗大总校第1大队2支队支队长兼军事主任教员、抗大训练部军事教育科长、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处处长兼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教导团团长、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晋绥军区3纵参谋长、西北野战军3纵独立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

1939年起任八路军第120师教导团团长、120师358旅参谋长、晋绥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兼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先后参加百团大战和田家会、甄家庄等战斗及晋西北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第3纵队参谋长兼独立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参加沙家店、瓦子街、扶郿、兰州等战役。

建国后

任西南军区副参谋长、代参谋长。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军政大学副校长兼理论研究部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