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镇
兰陵镇隶属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两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县市区(临沂市兰陵县、江苏省邳州市、枣庄市峄城区、枣庄市台儿庄区)交汇地带,东经117°48′9″-117°55′53″,北纬34°39′12″-34°48′32″,总面积135.41平方千米。2014年,全镇辖114个行政村,10.25万人。因陵上遍植兰花,“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故名兰陵,有“圣地”寓意。
1、历史沿革
春秋时,鲁国在此设次室邑。
战国时,楚国始设立兰陵县,公元前255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应楚相春申君所邀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后居于兰陵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
此后历代在兰陵设立郡县,北宋始置兰陵镇,属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
抗日战争前属临沂县,1940年属临沂抗日**,1944年属兰陵县。
1948年复置兰陵县后,属兰陵县横山区。
1953年属苍山县兰陵区,
1957年改区为乡。
1958年建立兰陵公社。
1959年改为人民公社
1975年析建横山公社。
1984年置兰陵镇至今。
2、行政区划
2014年末兰陵镇下辖东北圩村、西北圩村、东南圩村、西南圩村、埠后、徐家庄、后烟头村、田家庄、朱家堡、任家庄村、赵家庄、宋家庄、桥头村、友期庄村、小郭庄、东横沟崖村、西横沟崖村、大郭家庄村、大刘庄村、前进、孟家楼、造律头村、大林屯村、小仲村南村、小仲村北村、刘家堡子村、前丘后村、后丘后村、王家艾曲前街村、王家艾曲后街村、作字沟南村、作字沟北村、大苗家艾曲村、小苗家艾曲村、张家艾曲村、李家艾曲村、滩上村、前黄墩村、后黄墩村、车官庄村、王张庄村、杨家庄、黄家庄村、岔路口村、大王庄一村、大王庄二村、大王庄三村、房家庄村、南横山前村、南横山后村、横路口村、沈坊前村、王坊前村、赵坊前村、公庄村、小李庄、杜家庄、沟南村、小魏庄、于官庄东村、于官庄西村、前烟头村、欧家屯村、刘岗子村、张岗子村、泇西村、杨庄、前孙庄村、后张庄村、狄庄、耿庄、韩塘村、彭园、周岗子村、后孙庄村、北横山东村、北横山西村、北横山南村、金山村、孙楼村、柳树王村、高塘村、臧桥村、小王庄、小桥头村、常堡村、西赵庄村、河南头村、马屯、吴村、蔡庙、崔宅子村、张庄、赵庄村、后朱楼村、前朱楼村、董塘、大李庄、兴利村、潘王庄村、草湖、顺墩村、南杨庄、前刘家村、蔡家庄村、陆庄村、侯宅村等114个行政村。兰陵镇人民*驻地西北圩村。
3、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兰陵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两省(山东省、江苏省)、三市(临沂市、枣庄市、徐州市)、四县市区(临沂市兰陵县、江苏省邳州市、枣庄市峄城区、枣庄市台儿庄区)交汇地,东经117°48′9″-117°55′53″,北纬34°39′12″-34°48′32″,总面积135.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兰陵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并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1988年《鲁南地震区划图》定为烈度七度区,地层为新生代第四纪,主要受苍山县北部的冲、洪积和东部沂、武河冲淤积的影响。
兰陵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南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程从北部的40余米到南部的30余米。境内有小山三座:温岭、花果山、鹰爪山,最高海拔200米,均为南北走向。
气候
兰陵镇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干冷,雨雪稀少;春季风大空气干燥,易发生春旱;夏季高温多湿,雨水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常受干旱或连阴雨天气的威胁。
水文
兰陵境内有陶沟河、西洳河、运女河等河流,皆自北向南流经镇域,因上游水库截流,主要是汛期排洪,一年约有半年基本无水。兰陵地处山前平原,历史上的河流现在已变成地下河,地下水属平原第四系覆盖区,基岩裂隙水不很丰富。由于年降水量较大,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土壤
兰陵镇土壤以潮土和砂礓黑土为主,土体深厚,质地轻,壤粒状结构,通透性好,肥力较高,特别适宜种植大蒜、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4、自然资源
2012年,兰陵镇境内石膏石、铁矿石资源丰富,石膏石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6.6亿吨,为全国优质石膏主产区,铁矿石正在勘探之中。
5、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末,辖区总人口10.2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494人,总人口中,男性64715人,占52.94%;女性57717人,占47.21%。
民族
兰陵镇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22242人,占99.99%。少数民族为回族,共8人,占总人口的0.01%。2014年人口出生率10.05‰,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
6、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5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8.6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7.3%;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35.0%;农民人均纯收入15197元,同比2013年增长16.9%。
2014年,兰陵镇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2014年,已完成5个村庄的土地复垦工程,共计0.534平方千米。
兰陵镇2014年培植蔬菜种植大户762家,培育示范田2.53平方千米,采取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8平方千米,蔬菜年总产10.8亿斤,年总产值12.5亿元。
2014年,兰陵镇工企业总产值完成46.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3.2%,兰陵镇16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石膏开采企业9家,酿酒企业3家,电子科技企业1家,金属制品企业1家,农业产业2家。
第三产业
2014年,兰陵镇多个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同比2013年增长6%,游客仍以市内游客为主,自驾游占游客总人数的87%,其中,门票、餐饮、住宿及零售业累计销售额达3500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7%。
7、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4年,投资1800万元建设完善了萧氏文化园一期工程;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荀子墓园区;已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荀子文化园项目将全面打造临沂市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以打造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酒为目的、总投资5.3亿元的“兰陵美酒文化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为城镇建设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内在活力。
教育事业
2013年,兰陵镇共有13所小学和5所中学。其中,兰陵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华夏古镇、文化兰陵、镇*驻地。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8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35人,专科42人,中专5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5人,二级教师20人。荣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2人,“县级优秀教师”称号10人,“兰陵名师”称号6人,“教学能手”16人。
镇区建设
兰陵镇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亿元,完成公共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完成生产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设道路总面积6.7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工程,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共打通硬化镇区街道132.6千米,形成“五纵四横一外环”的交通框架,并完成了全镇123.4千米的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镇内市场发达,全镇有各类批发市场8处,艾曲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自办综合性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年吞吐量3亿斤,日交易额达200万元以上。国家**、吴官正先后来艾曲视察,并给予“农民办市场,全国第一家”的高度评价。
8、交通
兰陵镇北靠潍坊至徐州的206国道和岚曹高速公路;南临京杭大运河转弯处,距陇海铁路60千米;东距石臼港、连云港130千米,东北距兖石铁路临沂站和临沂机场40千米;西距津浦铁路枣庄站50千米;西南距徐州市97千米;东北距临沂市68千米。潍徐公路东北——西南穿过,薛(城)郯(城)公路(山东省352省道)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9、历史文化
文化概况
兰陵镇以千年古镇为核心地域,以中华酒文化为突出特色,系统整合荀子文化、萧王氏族文化、《金瓶梅》名著文化、鲁南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文化,加强对古镇古城墙、古县衙、古牌坊的修缮保护。
作为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的江北第一古镇,华夏第一酒都,兰陵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文化名人辈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文化名镇、文物大镇。
兰陵镇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荀子墓、萧望之墓,县级文化保护单位高柴墓;有仓颉造字、邱颖造律、二疏散金、金鼎御葬、金山汉墓、于官庄北辛文化等文化遗址和美丽传说;还有全世界独树一帜的兰陵美酒和猴呱哒鞭舞。
10、文物遗存
荀子墓
荀子墓在兰陵镇驻地东南1千米,运女河西岸。史籍记载,原封土为一巨大圆家,墓顶较平,上小下大,状如山丘。墓原占地600多平方米,高5米。明清时,因受洪水冲击,呈东西长堤型。后经修葺,恢复原型。墓覆野草和刺槐。*中遭毁,呈M型,东西两端高7米,中间高3米。墓前原有两通碑,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立,碑额篆书“补建荀子墓碑”,碑文已漫德不清。另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重建”、“兰山县巫恩棣奉伤监修”,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1977年定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一碑,刻“兰陵古墓”。
荀子兰陵足迹
荀子,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省新绛县)人,先秦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史籍记载,荀子墓古时是墓与祠连在一起的,后为墓,前为祠。后祠逐渐废纪,墓亦荒凉。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李烨的“荀卿墓”一诗,可见一斑:
古家潇潇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彩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露。卧烟露兮愁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唯有蛛丝罗墓门。
墓家用青石垒砌,周长157.5米,高1米。墓地总面积6400平方米,周围有高2.2米的红砖围墙,门里建有红砖红瓦的平房3间,门南修有一条长50多米,宽2.5米的土路,两旁植有松柏百余棵。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3次担任当时“翟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人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后来,荀子受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后死于兰陵,葬于兰陵。
名优特产
兰陵县兰陵镇因酿造兰陵美酒而扬名海内外,被称为“天下第一酒都”。据史料记载:兰陵美酒始酿于商代,古卜辞中的郁鬯酒,便是兰陵美酒的最早见证,乞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这里为楚国重邑,曾对中国思想变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代圣哲荀子,在这里两任兰陵令,为兰陵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兰陵镇
两汉时期,兰陵美酒已成贡品。1995年秋,在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的发掘过程中,一个令整个世界酿酒业和考古界震惊的重大发现公诸于世,即兰陵美酒在沉埋2148年后被发掘出土,重新面世,经专家鉴定,这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直接印有贡酒名称的酒品,成为中国95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经国内外考古专家鉴定,与今日兰陵美酒同为一宗,印证了兰陵美酒3000年的酿造历史。
11、风景名胜
兰陵荀子文化园
兰陵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卿路与兰韩路交会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山东临沂市兰陵荀子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建设。总投资2.3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主要分为佛教文化区、荀子文化园区、兰陵古县衙区。
兰陵萧氏文化园
兰陵萧氏文化园位于兰陵县兰陵镇小仲村(原名萧冢村),占地200亩,分三期进行施工建设。萧氏文化园主要由萧氏大宗祠、萧望之墓园、萧望之纪念广场、萧何影视基地等四部分组成。
荀子庙
2013年12月,经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兰陵县兰陵荀子庙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荀子庙位于兰陵镇驻地东南1000米,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为弘扬传承荀子思想,我县聘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对荀子庙进行了高标准规划,按照规划全面实施了荀子庙重修工程,在原有荀子庙基础上,建设荀子墓园、祭祀区、石仪区、观水区、停车服务区等五大部分,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总投资2300万元,成为重要的荀子文化旅游圣地。
兰陵美酒文化产业园
2012年11月18日,兰陵美酒文化产业园正式动工,这标志着兰陵集团开始了新一轮征途,也意味着兰陵古镇开启了鲁酒文化新时代。
兰陵美酒文化产业园,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包括兰陵酒文化博物馆、管理中心和技术中心、古街开发、天禄山洞藏科研基地、万吨利普筒仓工程、万吨制曲工程等。
12、著名人物
战国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百家争鸣的总结者、先秦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为后世留下“摞铜散金”的动人传说疏广和疏受,《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孟喜,受汉宣帝遗诏辅政的重要大臣萧望之。
汉元帝成帝时丞相匡衡,东汉光武帝时谏议大夫王良,西晋文学家束皙、魏文学家缪袭。
元末明初有著名戏曲作家贾仲明,撰写文学巨著、“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的明代奇人兰陵笑笑生。
光绪甲午进士近代著名书法家王思衍,“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王思玷,都曾在这片土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田兵(1915年-2003年),原名王言诚,幼名自成,字从化,军名史涛,临沂县兰陵(今兰陵县兰陵镇兰陵村)人,著名现代诗人、民族民间文学大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