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腌鱼
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风味食品。贵州省把侗家腌鱼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博得各方宾客的赞扬。
1、基本概况
腌鱼是侗族家庭少不了的特殊食物,其制作的时节多在寒露至霜降这段时间。
纯香肉脆、味酸回甜的侗家腌鱼,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风味食品。贵州省把侗家腌鱼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博得各方宾客的赞扬。
2、制作特点
鱼捉来后用清水养数日,使鱼肚泥沙吐净,然后将鱼破腹,取去内脏,均匀搓盐、喷酒,米酒浸两三夜,将鱼取出,盐水留下备用。用拌有辣椒粉、生姜丝、桂皮、甜酒糟及盐等佐料的糯米饭灌入鱼肚,外面也均匀抹拌,放入木桶或坛子,桶坛底层先垫糯糟,再放鱼,一层鱼一层糯糟,依次放满,以糯糟覆盖,腌完即用姜杆或楠竹笋壳叶、棕巴掌、棕片等盖于其上,称之鱼被。鱼被上面盖上三块圆形盖板,上压一块圆石头,或鹅卵石。待压在上面的石头缝里渗出汤汁时,桶中鱼也就可以食用。
3、相关资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1%,在这里的侗族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腌制和储藏腌鱼的习惯。侗家腌鱼的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独特,堪称一绝。早在清代,侗族人民就开始在自家田间零星养鱼,由于产量较低,就制作成腌鱼储藏食用,因此侗族人形成了用鲤鱼制作腌鱼的习惯。
侗族人民制作腌鱼的方法独树一帜。首先,将鲤鱼洗净剖好,但不去鳞,并抹以食盐;然后把蒸熟的糯米饭放凉,和以辣椒面、花椒和食盐,也可用糯米酿成的甜酒搀和酿制,这样做成的腌鱼会带有甜味。准备好这些原料,就一层鱼、一层糯米饭,放置于木桶内,再压上石块,并用油纸将桶口盖好密封即可。腌鱼存放一两个月就可以食用,但其能够存放的时间却很长,甚至存放数年不变质。
别具风味的侗家腌鱼,吃法也有多种多样,可以生吃,亦可烘烤油炸,不同吃法就有不同感受。由于贵州侗寨多分布在高山深谷和交通不便的地区,侗家腌鱼的美味曾是“养在深闺人未尝”。在城镇酒店和餐厅都能品尝到味道纯正的侗家腌鱼,还有制作成真空包装的特色食品,产品远销海内外。
腌鱼代表着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性,同时也是家境富裕的一种象征。在侗寨,如果谁家做腌鱼连鲤鱼都没有,就会被视为不勤劳而受到嘲笑。过去由于产量少,不到逢年过节、贵客登门或置办酒席,腌鱼不是轻易品尝得到的。如今,生态渔业工程的推广,使黔东南州稻、鱼产量都大为提高,侗族人民做腌鱼有了更丰富的资源。据黔东南州农牧局人员介绍,全州稻鱼工程已发展到106万亩,亩产鱼达100公斤以上。
4、饮食文化
侗族饮食文化十分丰富,特色食品有腌鱼、腌肉、酸菜、烧鱼、牛瘪、油茶、白蘸肉、侗果等。
侗家人喜食酸性菜肴,酸味食品以酸汤鱼、腌肉、腌鱼为代表,早在明朝就有侗族吃酸的记载,主要是腌鱼、腌肉的文字记载,腌有一个好处,鱼肉不腐不臭,而且味道鲜美可口。
侗家人的饮食离不开酸味,有“三无不吃酸,走路打捞穿”的说法,酸汤鱼不仅肉鲜嫩可口,而且汤酸美味浓,吃了使人心爽气宁,食欲增加,百食不厌,常吃能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制作十分讲究,首先是鲜,原料要新鲜、味道才鲜;二是酸汤是侗家特制的酸汤水;三是反复煮熬,有“鱼煮千滚,吃得安稳”之说。
苗族和侗族一样喜欢吃酸,酸汤水自方法基本相同,如果一定要说有区别的话,就得请大家亲自去侗寨苗乡去尝一尝。